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前医学发展的速度很快,对于临床肝移植手术的相关技巧以及手术注意事项都有明确的规定。术中及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也逐渐的渗透到各种手术当中去,得到了极快的发展。对于相关的免疫制剂能够对术后的病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肝移植后的感染率也呈现一个高发生率的状态,其中大部分死亡原因均是由于术后感染致死的,特别针对肺部的感染情况,已经成为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就针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的感染预防及控制方面进行一个深度的研究.

  • 标签: 肝移植 感染 预防及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和炎症应激的影响详情。方法:收集我院从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收的老年脑出血患者(54例)为观察病例,依据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小组,其中组别一(27例)接受常规康复干预,组别二(27例)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结果:组别二的术后感染少于组别一(P检验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脑出血患者 术后感染 炎症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控制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我科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126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术后伤口感染的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26例患者中,共计有31例患者出现术后伤口感染的情况,感染率为2.75%。术后伤口感染发生与切口类型、患者年龄、住院时长、手术时长、基础疾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结论 根据对骨科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多项因素进行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骨科术后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及炎症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以老年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温、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对预测PICU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的急危重症患儿,依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分为院感组和非院感组;连续记录4个时点[T1为入PICU后4 h内,T2~T4分别为T1后(48±1) h、(120±1) h和(192±1) h]的体温、PCIS、WBC、CRP、PCT及pro-ADM,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时,距离其发生前最近时点(Th)的各指标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5例患儿,院感组27例,非院感组58例。入PICU时,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体温、WBC、PCT、pro-ADM、原发疾病、侵袭性操作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性别、PCIS、CRP、气管插管率和中心静脉置管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h时,院感组与非院感组间体温、PCIS、CRP、PCT及pro-AD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UC分别为0.787、0.755、0.709、0.704和0.809,预测医院感染的最佳界值依次分别为38.0 ℃、87分、14.5 mg/L、0.28 ng/mL和0.67 nmol/L;WBC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PCIS和pro-ADM的敏感度较高,pro-ADM和PCIS特异度较高。PCIS可能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78,95%CI 95.9~99.9,P<0.05)。结论pro-ADM对医院感染的预测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PCIS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体温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温、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对预测PICU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的急危重症患儿,依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分为院感组和非院感组;连续记录4个时点[T1为入PICU后4 h内,T2~T4分别为T1后(48±1) h、(120±1) h和(192±1) h]的体温、PCIS、WBC、CRP、PCT及pro-ADM,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时,距离其发生前最近时点(Th)的各指标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5例患儿,院感组27例,非院感组58例。入PICU时,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体温、WBC、PCT、pro-ADM、原发疾病、侵袭性操作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性别、PCIS、CRP、气管插管率和中心静脉置管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h时,院感组与非院感组间体温、PCIS、CRP、PCT及pro-AD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UC分别为0.787、0.755、0.709、0.704和0.809,预测医院感染的最佳界值依次分别为38.0 ℃、87分、14.5 mg/L、0.28 ng/mL和0.67 nmol/L;WBC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PCIS和pro-ADM的敏感度较高,pro-ADM和PCIS特异度较高。PCIS可能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78,95%CI 95.9~99.9,P<0.05)。结论pro-ADM对医院感染的预测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PCIS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体温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鼻喉术后感染的因素和对策。方法:选取在2018年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耳鼻喉术后感染患者,对影响耳鼻喉术后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随机分为观察组(根据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策略)和对照组(常规干预)各65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满意度(96.92%)较高,感染发生率(6.15%)较低(P

  • 标签: 耳鼻喉 术后感染 因素 防范策略
  • 简介:摘要:医院中聚集各种病原菌,使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并不鲜见。而在耳鼻喉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由于医护人员需要近距离接触患者的手术部位,因此为病原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使得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时有发生,患者一旦发生术后感染,其手术治疗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康复速度会有所减慢,其生活质量会有所降低,其所花费的医疗费用会有所增加。故加强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防控显得很重要。

  • 标签: 耳鼻喉科外科 术后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耳鼻喉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接受耳鼻喉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分析导致耳鼻喉术后感染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后共出现12例耳鼻喉术后感染患者,其中消化系统3例,泌尿系统4例,呼吸系统5例。影响耳鼻喉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原因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所有感染均发生在术后。结论在实施耳鼻喉手术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手术方案,减小手术切口和缩短手术时间,合理控制抗生素用量,避免术后出现感染情况。同时也需要在术后做好相应的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耳鼻喉术后感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针对术后早期存在吞咽障碍的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抽取50例,随机抽取其中一半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当中,剩余患者纳入实验组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个小组护理前后的Gugging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借助P与0.05的大小关系来确定数据差异是否显著;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Gugging评分是要高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其中P值均小于0.05;结论:对于术后早期存在吞咽障碍的脑出血患者来说,给予其早期康复护理可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吞咽功能,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可知此种护理模式是具有一定安全性的,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早期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 术后早期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早期康复护理与术前心理护理、术前禁食、术中保温管理、术后早期活动等对胃肠患者术后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胃肠患者术后的康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胃肠患者 术后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衡水市二级以上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感染患者入住ICU 24 h内的高危因素,建立ICU医院感染早期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查阅衡水市二级以上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ICU医院感染患者相关病原学数据和原始病历资料。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转入原因,入住ICU 24 h内血生化、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净化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建立早期预测量表,并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2 453例患者资料纳入分析,445例患者ICU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18%,其中肺炎(包括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35例(30%),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245例(5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65例(1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2岁(OR=2.15,95%CI:1.23~3.47,P=0.03)、新发脑卒中(OR=1.59,95%CI:1.22~3.31,P<0.01)、入住ICU 24 h内APACHE Ⅱ评分≥18(OR=3.64,95%CI:2.79~5.32,P=0.02)和SOFA评分≥8(OR=3.17,95% CI:1.93~5.66,P<0.01)是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量表,医院感染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4分;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4分;肺炎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5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6分。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显示该量表预测效果良好。结论年龄≥72岁、新发脑卒中、入住ICU 24 h内APACHE Ⅱ评分≥18分和SOFA评分≥8分能够早期预测ICU医院感染风险,早期发现高危人群。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交叉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外科护理模式进行总结,并就自身在护理中的体会予以阐述。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室所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医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探讨急性阑尾炎护理术前和术中、术后护理的基本措施和注意事项。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外科护理工作中,采用有效的护理手段,来实施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是患者的康复的基础保障,能够为患者的依从度、满意度提高及自身机能的恢复奠定基础。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轻和提升患者本身生理上的病痛及患者的自我康复意愿,提升术中的依从度,并能够较好地促进了其预后的自我管理。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护理 外科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前清蛋白(PA)水平变化在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颅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80例患者为感染组,根据其感染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感染组(33例)、中度感染组(36例)、重度感染组(11例);未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80例患者为非感染组。所有入组患者均在术前0 h、术后12 h、术后第3天、术后第6天检测HBP、PCT、P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感染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HBP、PCT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PA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间点的HBP、PCT水平均高于术前(均P<0.05),随时间呈降低趋势;手术后各时间点的PA水平均低于术前(均P<0.05),随时间呈先降低再升高趋势。重度感染组术前HBP水平为35.45 ng/ml(23.61 ng/ml,59.44 ng/ml),高于轻度感染组[12.51 ng/ml(5.11 ng/ml,19.92 ng/ml)]和中度感染组[22.22 ng/ml(16.49 ng/ml,27.55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1.167、19.105,均P<0.05);重度感染组术前PCT水平为1.50 μg/L(1.27 μg/L,2.44 μg/L),高于轻度感染组[0.53 μg/L(0.25 μg/L,0.85 μg/L)]和中度感染组[0.90 μg/L(0.47 μg/L,1.42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6.167、14.875,均P<0.05);重度感染组术前PA水平[159.22 mg/L(141.61 mg/L,191.79 mg/L)]均低于轻度感染组[215.91 mg/L(195.21 mg/L,239.90 mg/L)]和中度感染组[194.48 mg/L(178.40 mg/L,207.60 mg/L)](Z值分别为35.955、19.567,均P<0.05)。术前HBP、PCT水平和感染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7、0.485,均P<0.01);术前PA水平和感染程度呈负相关(r=-0.576,P<0.01)。术前单一指标检测时,PA预测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808(95% CI 0.741~0.874)];HBP预测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特异度最高(96.3%);三者联合检测时预测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AUC[0.892(95% CI 0.839~0.944)]大于其他单一指标,且灵敏度最高(86.3%)。术后12 h单一指标检测时,PCT诊断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AUC最大[0.804(95% CI 0.734~0.874)];HBP诊断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特异度最高(98.6%);三者联合检测时诊断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AUC[0.895(95% CI 0.840~0.950)]大于单一指标,且灵敏度最高(85.0%)。结论HBP、PCT、PA水平可为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无菌性炎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HBP、PCT、PA联合检测可更好地早期诊断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

  • 标签: 脑肿瘤 感染 肝素结合蛋白 降钙素原 前清蛋白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术前术后护理配合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内镜中心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癌患者在手术之前,因为患者的消化道严重受损,通常都已经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在术后患者因禁食禁水,再加上在进行胃癌手术时会将患者的胃部切除一部分,随着胃容量的减小,患者的进食量也会减少,再加上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过短,长此以往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从而会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的症状。本次综述主要围绕胃癌手术之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进行探讨。

  • 标签: 胃癌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新生儿感染性脑损伤(IBI)是指围生期各种感染因素直接引起,或由炎症介质间接导致的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该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IBI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可能与免疫反应、细胞因子、自由基及兴奋性氨基酸等介导的脑损伤及未成熟少突质细胞易损性等有关。头颅超声、CT、MRI等头颅影像学检查,以及常规脑电图、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及神经诱发电位等神经脑电生理学评价,是目前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IBI的重要手段,可对新生儿脑功能进行整体评估。aEEG可克服全导联视频脑电图限制,实现对新生儿脑功能的监测,具有简便、可床旁连续监测、对检测结果容易分析等优点,而使其成为新生儿IBI评估的重要辅助检测手段。本研究界定的新生儿IBI早期诊断,是指感染发生后1周内对其进行临床诊断。笔者拟就新生儿IBI早期诊断手段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对新生儿IBI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感染 血传病原体 超声检查 颅神经损伤 放射摄影术 诊断,计算机辅助 脑电描记术 影像学诊断,神经脑电生理 婴儿,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