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在临床中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74例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遵照随机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37)、观察组(n=37)。予以对照组行放化疗治疗,予以观察组行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75.7%)显著优于对照组(4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4.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行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理想,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失为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治疗方式,临床价值可观。

  • 标签: 晚期胆道恶性肿瘤 靶向药物 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内支架引流技术治疗胆胰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对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手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及各组患者胆汁引流效果、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些指标之间不具有显著差异。结果3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金属支架组胆道引流术后通畅时间主要显示为(214±120天),而塑料支架组胆道引流术后通畅时间为(143±46天)和鼻胆管引流组胆道引流术后通畅时间为(11例,152±74天),其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胆道支架对胆胰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疾病有效治疗属于较为简单便利和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式。

  • 标签: 胆管梗阻 支架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癌性疼痛护理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晚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应用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和疼痛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疼痛护理效果和疼痛护理满意度效果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对关于癌性疼痛的相关知识扩大宣传的力度,让妇科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有一定的知识了解,从而提供更专业有效的措施和护理,制定出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疼痛护理计划,使得能够改善患者疼痛,提高疼痛护理的效果和满意度。

  • 标签: 恶性肿瘤 晚期患者 癌性疼痛 护理
  • 简介:恶性肿瘤包括癌和黑素瘤。甲相关的癌包括Bowen病与鳞状细胞癌、穿掘性上皮瘤、基底细胞癌、汗腺癌和皮脂腺癌等。黑素细胞相关甲肿瘤包括黑素细胞不典型增生和甲黑素瘤。甲恶性肿瘤的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同时需要注意指甲颜色、形状、甲周软组织等的变化。在治疗上,Mohs显微外科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其可以最大限度保留组织。

  • 标签: 指(趾)甲 肿瘤 恶性 黑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的62例病理证实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观察介入治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经过病理证实的124位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手术切除法和普通化疗法,观察组62例采用介入治疗法,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介入治疗组总的症状有效缓解率为79.03%,肿块消退有效率为75.81%。对照组症状有效缓解率为59.51%,肿块消退有效率为54.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结果确切,应广泛推广。

  • 标签: 中晚期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K细胞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CK细胞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不给予CK细胞免疫治疗,仅给予临床最佳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CD3+、CD3+CD4+、CD3+CD8+、CD3+CD4+/CD4+CD8等淋巴细胞亚群免疫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临床获益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治疗能明显改善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小。

  • 标签: CIK细胞 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免疫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参与此次研究,资料选择起止时间为 2015 年 5月至 2018年 5月,对其各项病例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研究。入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35例实施常规护理,命名为参照组, 35例实施中医护理,命名为实验组。 结果:护理前与护理后分别对两组实施生存质量评估与组间比较,可得两组护理前评分无明显差异,但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 0.05)。另外进行组内护理前后比较可得,两组护理后评分均低于本组护理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后的生命质量进行探析。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7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纳入观察中,均开展临终护理干预;应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表(QLQ-C30)评测护理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在实施护理后,本组患者QLQ-C30评分中除角色功能外,其余维度评分均显著提升,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开展全面临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

  • 标签: 临终护理干预 晚期恶性肿瘤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姑息性治疗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常规支持治疗及姑息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姑息性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抑郁情绪,疗效确切,值得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姑息性治疗 晚期恶性肿瘤 HAMD评分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恩度联合化疗联合对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进行判断。方法随机选择我院4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仅实施化疗,实验组患者通过采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断。实验组采取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15mg+500ml生理盐水,缓慢静滴,前两周连续给药,停用1周后重复治疗。之后给予化疗药物,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化疗方案,包括多西紫杉醇为主、以吉西他滨为主、伊立替康为主等治疗方案,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对照组实施单一化疗治疗,方法同上,未使用恩度治疗。结果通过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化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治疗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此操作方式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学上大范围推广。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 化疗 晚期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介入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6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全身静脉化疗及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缓解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缓解率为60.0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提高近期缓解率,减少毒副反应发生率,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 标签: 静脉化疗 动脉介入 中晚期 恶性肿瘤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侵袭和转移所必需的过程,是控制肿瘤进展的重要环节。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过程涉及多条信号通路的高度调控,血管生成前信号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同源受体 (VEGF受体 2[VEGFR-2])在血管生成中起着中心作用,常在肿瘤中高表达。抑制 VEGF/VEGFR信号转导可以抑制血管生成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2( VEGFR -2) 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本文将总结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肿瘤中的相关临床试验,目前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期望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 标签: 阿帕替尼 恶性肿瘤 抗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进行临终护理干预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均为46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加强临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终护理干预的显著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推行。

  • 标签: 临终护理干预 晚期恶性肿瘤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姑息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近期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7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8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姑息治疗护理,对总体的护理以及护理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在治疗后的社交能力评分、精神状态评分以及身体状态评分对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效果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t=6.2151,7.5245,8.5654;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姑息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总体的效果良好,能够增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疗效,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姑息治疗 晚期恶性肿瘤 近期生活质量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腹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腹部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P<0.05。结论晚期腹部恶性肿瘤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晚期 腹部恶性肿瘤 近期疗效
  • 简介:恶性肿瘤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身疾病,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对肿瘤的发生与情志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对肿瘤、伴发症状,以及治疗中引发的各种情志变化进行阐述,并对情志影响恶性肿瘤的机理进行分析,对临床常用的干预方法进行总结。提示不良的情志会加剧肿瘤的进展,而良好的情志有助于病情的稳定乃至患者长期生存。

  • 标签: 情志 心理 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