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道生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332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在临床中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74例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遵照随机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37)、观察组(n=37)。予以对照组行放化疗治疗,予以观察组行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75.7%)显著优于对照组(4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4.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行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理想,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失为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治疗方式,临床价值可观。

关键词:晚期胆道恶性肿瘤;靶向药物;放化疗

消化系统肿瘤在临床中的常见之一便是胆道恶性肿瘤,将左右肝管的汇合部作为分界处,可分为胆外胆管细胞癌、胆内单管细胞癌[1]。对于胆道疾病临床中多选择手术方式治疗,但手术时机非常重要,大部分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都已经错过最佳手术时机,只能够选择放化疗方式等治疗,而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在临床中已经较为常见[2]。为进一步分析两种方式联合治疗的效果,本文选择我院74例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74例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遵照随机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37)、观察组(n=37)。对照组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1.2±2.4)岁,2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4例胆囊腺癌;观察组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46~85岁,平均年龄(62.2±2.6)岁,2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3例胆囊腺癌。所选择研究对象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性别以及年龄等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予以对照组患者行放化疗治疗:选择玛西普立体定向γ射线放射治疗系统,40~50Gy为放射治疗剂量,8~10次为放射次数,化疗方案选择XELOX。具体操作:将奥沙利铂130mg/m2与葡萄糖溶液250ml进行混合,行静脉滴注,时间约为3h左右;四氢叶酸该注射液200mg/m2行静脉滴注,1次/d;口服卡培他滨1000mg/m2(2次/d)、维生素B6100mg(2次/d)。一个疗程为3周,共接受3个疗程的治疗。

1.2.2观察组

予以观察组患者行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放化疗方式同对照组相同,靶向药物治疗:在化疗的期间内,静脉注射贝伐珠单抗5mg/kg,滴注时间约为30~90min。

1.3评判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评判[3],划分为完全缓解:肿瘤病灶彻底消失;部分缓解:肿瘤病灶缩小,超过50%;无变化:肿瘤病灶缩小不超过50%;进展:有新病灶出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a<0.05则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控制率(75.7%)显著优于对照组(4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治疗效果对比[n(%)]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明显低于对照组(21.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讨论

胆道肿瘤在临床中主要是指发生在胆道系统的肿瘤,包括胆管肿瘤以及胆囊肿瘤,有良性以及恶性之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且不是很清楚,但多认为与结石之间存在紧密关系。而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其病情严重,而且已经无法选择手术方式治疗,只能够选择非手术方式帮助延长生存时间,提升生活质量[4]。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5]。

在临床中,绝大部分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医院得到确诊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手术治疗方式已经不适用,只能够选择非手术方式,而常用的非手术方式便是放疗、化疗。通过放疗能够帮助患者将其体内的肿瘤细胞杀灭,缩小肿瘤体积,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但是却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近年来,靶向药物治疗方式在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靶向药物不仅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还可抑制癌细胞进行转移[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对于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治疗方式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于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在临床中行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单行放化疗治疗的效果佳,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从而可帮助提升生活质量,医疗价值可观。

参考文献:

[1]梁燕.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8):103-104.

[2]杜国威,彭宗玉,秦琛.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1):32-34.

[3]张贺龙.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及演变[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5):839-841.

[4]杨现松.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33):94-96.

[5]李琪,赵峻峰,史晓宇,等.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用于二线治疗失败晚期卵巢癌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12):1384-1387.

[6]李红梅,胡超,陈昕,等.DC-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4):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