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60岁的何老太,近两年感觉视力减退,到附近诊所看医生,医生问她有没有眼胀、头痛、看灯光有彩环?她说不明显。医生说那就不是青光,可能是老花眼或早期白内障,建议她买了白内障眼药水点。一年来不仅没好,反倒越来越重了,到眼科去一检查,被诊断为“中晚期青光”。医生告诉她,她的视神经已经萎缩,视力恐怕很难恢复了。

  • 标签: 青光眼 隐蔽性 早期白内障 青光眼病 中晚期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本文采用计算机图象定量分析技术对青光等虹膜血管的数量、血管腔面积和血管面密度三项参数进行了定量研究,共测虹膜标本29例145个测试窗。结果显示:先天性青光虹膜血管数量(P<0.01)、腔面积(P<0.05)和血管面密度(P<0.01)与其它各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但急性闭角型青光的二组与正常成人组间三项参数均无显著差异。由此表明:先天性青光虹膜血管的数量是明显增加,管腔扩张,而急闭青光则无明显改变。因而,先天性青光虹膜血管发生的改变可以看作是其独特的组织病理特征,对其病理意义作了讨论。本文还对婴幼儿组与成人组间虹膜血管三项参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微机图象分析 血管 虹膜 青光眼 定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滤过术后恶性青光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12只青光小梁切除术后恶性青光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4只经1~3次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抽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注气术后,3只眼压恢复正常,1只眼前房不恢复,改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余8只均一次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控制正常,前房形成。结论青光滤过术后恶性青光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为难治并发症。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抽玻璃体水囊治疗有效,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术后并发症 恶性青光眼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目的研究青光对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24月龄、体重3.5~4kg的先天性青光大耳白兔5只(7只),选10只同龄大耳白兔作为对照组。另选10只2月龄、体重2kg大耳白兔前房内灌注生理盐水制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对三组兔进行眼底照像、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检查,观察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形态和FVEP的变化。对人工急性高眼压组还进行了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检查。结果先天性青光组与同龄对照组相比视网膜脉络膜末梢血管网明显减少;人工急性高眼压组眼压升高后首先使视网膜脉络膜末梢血管网灌流不足,随着眼压的继续升高脉络膜大血管变细,末梢血管网灌流不足加重,眼压极度升高时脉络膜大血管血流中断。同龄正常对照组的FVEP的主波P100潜伏期是(83±9)ms,先天性青光组则为(112±14)ms,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人工急性高眼压组高眼压前为(69±5)ms,眼压60~80mmHg时延长为(81±7)ms,眼压在100~130mmHg时FVEP波形低平,近似直线;眼压恢复正常后2hFVEP的P100潜伏期为(82±8)ms。人工急性高眼压前后FERG变化显著。结论青光可以影响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可使FVEP、FERG发生变化。

  • 标签: 脉络膜 急性高眼压 先天性青光眼 视网膜 人工 大耳白兔
  • 简介:在老年人易患的各种眼病中,青光是危害较大的一种。青光是指眼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以至失明。据有关资料表明,由青光引起的老年盲目率约占20~30%。青光的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原发性青光、继发性青光、先天性青光和混合青光四大类,而以原发性青光为最常见。

  • 标签: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急性充血性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 药物治疗 老年人 继发性青光眼
  • 简介:青光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防治青光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临床实践证明,青光的治疗,不论是急性或慢性、开角型或闭角型以及正常眼压青光,首先应采用药物治疗。那么,如何合理用药,防治青光呢?下面介绍一些合理用药的原则。

  • 标签: 合理用药 治疗 青光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益母草对晚期小视野青光病人,改善视神经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结合小梁切除或晶体摘除手术,使眼压控制,从而促使部分尚未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视网膜功能的恢复.方法:对这组病人40例,72,分为治疗组(益母草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均给予检查:视野、前房角、眼底、眼压、视力、出凝血时间.术前先给予降眼压,视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组加用益母草注射液10ml加5%GS250ml静脉点滴3~5天.当眼压控制正常,眼部炎症静止,再行小梁切除术或小梁联合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继续采用神经营养药及益母草静脉点滴10天.结果:术后半个月、一个月、三个月追踪复查,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治疗组视力相对提高,眼底与术前相同,视野比术前扩大5~20度,15例28,有效率70%.对照组视野扩大5~15度6例12,有效率33.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益母草在晚期小视野青光术前、术后应用,有利于视功能恢复.

  • 标签: 应用 益母草 治疗 晚期 小视野青光眼手术患者
  • 简介:青光为眼科常见病,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其发病根源在于眼内房水循环障碍、眼压升高致急性或慢性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视力下降.青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小儿常见的为先天性青光,是眼球发育异常所致;青少年常见的为发育青光,是一种遗传疾患,为房水排出通道病变所致;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为原发性青光,有家族遗传倾向.临床常分为闭角型青光和开角型青光,前者为急性或慢性房角关闭而致眼压急剧或缓慢升高,后者为房水排出通道异常、房水分泌异常所致.此外,除了上述病因之外因眼部其他疾患致眼压升高的青光称为继发性青光,如青光睫状体炎综合征、外伤青光,新生血管青光、以及继发于虹膜病、晶状体病、视网病等的青光.

  • 标签: 青光眼 保健 治疗 眼球发育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205例青光患者中28发生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作回顾分析。结果术后有28出现浅前房,其发生率为7.6%,按Speath分类,浅Ⅰ度21只,浅Ⅱ度5只,浅Ⅲ度2只,其中滤过过强19只,结膜渗漏1只,脉络膜脱离4只,其它4只。结论滤过过强是青光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多数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前房。

  • 标签: 青光眼 浅前房 原因 治疗
  • 简介:34例均为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本组病人无1例患者曾被告知长期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26例50眼压恢复正常

  • 标签: 分析防治 性青光眼 皮质类固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浅前房是青光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浅前房是指术后第1日未形成前房或前房形成数日内又消失者。常由于房水引流过盛、脉络膜脱离、房水分泌减少、房水逆流和晶体-虹膜隔前移所致。其形态可分三型:浅Ⅰ°;表现为周边虹膜和角膜内皮接触。其余部分前房存在或中央前房比术前浅1/2;浅Ⅱ°:表现为除瞳孔区晶体或玻璃体前表面(无晶体)和角膜内皮间存在裂隙前房外,其它区域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浅Ⅲ°:表现为前房完全消失。现将青光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青光眼/外科学 青光眼/护理 浅前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