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肠(colorectalcancer)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病因与遗传、生活方式、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大肠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现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易引起大肠大肠须与其他一些具有腹部肿块、腹部绞痛,直肠出血或大便习性改变等症状的肠道病变相鉴别,包括大肠的良性肿瘤或息肉要产病变如腺瘤、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肠壁脂肪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等;大肠各类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bn氏病、阿米巴肠炎、日本血吸虫病、肠结核、结肠憩室炎、阑尾炎周围炎症性包块、放射性肠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良性直肠、肛管疾患如痔、肛裂、肛瘘等。

  • 标签: 大肠癌 结肠 年龄
  • 简介:摘要大肠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近年来大肠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虽然目前大肠的病因尚未明确,但对其发病的高危因素已有较详细的研究,认为大肠主要和饮食、环境以及遗传与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的深入研究,且对大肠的发生、发展、诊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病因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6例大肠患者临床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直肠癌14例,结肠癌12例,腺癌19例,乳头状腺癌3例,黏液腺癌3例,绒毛状腺癌1例。结论目前不是首选检查方法,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其主要临床意义为预测预后,指导手术及协助确诊。病理以腺癌为主,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普查和肠镜检查,可提高大肠的早期诊断。

  • 标签: 大肠癌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伊立替康(CPT-11)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0例均为失去手术或再次手术治疗机会的有可测量病灶的晚期大肠患者。行CPT-11联合卡培他滨治疗,CPT-11180mg/m2静脉滴注90min,第1天;卡培他滨1250mg/m2,2次/天,第1-14天口服,休息7天,每3周重复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70例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完全缓解(CR)为6,部分缓解(PR)为25例,有效率(RR)为44.2%(31/70),稳定(SD)27例,进展(PD)为12例。中位疾病进展时间7.2月(6-21月),中位生存期10.5个月。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粒细胞减少、厌食、乏力、脱发和迟发性腹泻,多为Ⅰ-Ⅱ度。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用药方便,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伊立替康 卡培他滨 晚期大肠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大肠息肉、大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完成结肠镜检查并同时进行HP检查的240例患者,其中大肠息肉患者80例(大肠息肉组),大肠患者80例(大肠组),电子肠镜检查正常者80例(对照组)。分析不同病理学改变与HP感染的情况。结果大肠患者中HP感染的阳性率为77.5%,大肠息肉患者中HP感染的阳性率为63.7%,正常组患者HP阳性感染率为32.5%,存在统计学差异;HP感染在腺瘤状息肉中明显高于炎性息肉,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P感染与大肠息肉(腺瘤状息肉)、大肠之间存在相关性,在腺瘤状息肉患者中要注意HP的筛查。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大肠息肉 大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晚期大肠患者采用化疗联合热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大肠患者,将入选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化疗联合热疗,对照组仅给予单纯化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采用化疗联合热疗的观察组近期总有效(66.7%)明显优于仅给予单纯化疗的对照组(44.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毒副反应,如粒细胞减少、腹泻、恶心呕吐、口腔黏膜溃疡及周围神经病变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晚期大肠经化疗联合热疗治疗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晚期大肠癌 化疗 热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术治疗梗阻性大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梗阻性大肠患者。所有患者经常规治疗待身体情况稳定后均采取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患者死亡,且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术后9例患者出现创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楼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结论手术治疗梗阻性大肠疗效显著,根据患者自身与检查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法,能极大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梗阻性大肠癌 手术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大肠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已经和世界平均水平相当,在发达地区已经接近或达到高发国家水平。大肠是我国肿瘤登记地区排名第2位的常见消化道肿瘤,在恶性肿瘤死亡中占第5位。大肠的转归和预后与病变分期紧密相关,大部分早期大肠可获得良好预后,5年生存率超过90%,晚期大肠5年生存率仅为12%。

  • 标签: 大肠癌转移 筛查方案 早期大肠癌 晚期大肠癌 肿瘤登记 消化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50例大肠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采用均经腹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前患者的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为(113.0±5.5)分,术后患者的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为(123.0±5.5)分,术前与术后的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0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病率为8%;术后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有45例患者为无瘤生存,生存率为90%。结论总而言之,对大肠患者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经腹直肠癌根治术 大肠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晚期大肠患者使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观察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晚期大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患者,使用FOLFOX6化疗方案静脉滴注100mg/m2奥沙利铂,第1天;静脉滴注500mg/m25-氟尿嘧啶、200mg/m2亚叶酸钙,第1~5天,3周为1个周期。观察组45例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静脉滴注100mg/m2奥沙利铂,第1天;口服40mg/m2替吉奥胶囊,每天2次,第1~14天,3周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1)近期疗效治疗2个周期后,对照组患者评价1例为CR,20例为PR,总有效21例,有效率为55.26%(21/38),观察组患者评价1例为CR,22例为PR,总有效23例,有效率为51.11%(23/4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白细胞减少、贫血、腹泻、外周神经毒性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7.37%(18/38),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2.22%(10/4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大肠患者使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其近期疗效无差别于FOLFOX6化疗方案,但是其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低,对于体质较差的患者,其耐受度更好。

  • 标签: 晚期大肠癌 奥沙利铂 替吉奥 FOLFOX6化疗方案
  • 简介:目的分析电子结肠镜及活检诊断大肠265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65例大肠患者,均采取电子结肠镜及活检方式进行检查,观察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对大肠的发病部位进行分析,其中直肠出现大肠的概率最高,百分比为52.08%,其次为乙状结肠。对镜下分型进行分析,其中溃疡型为53.58%,肿块型为35.48%,浸润型为10.94%。对病理分型进行分析,其中腺癌260例,黏液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2例。结论电子结肠镜及活检对于大肠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及早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电子结肠镜 活检 大肠癌
  • 简介: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及活检诊断大肠265例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65例大肠患者,均采用电子结肠镜及活检方式进行检查,观察诊断效果。结果对大肠的发病部位进行分析,其中直肠部位出现大肠的几率更高,为52.08%,其次为乙状结肠。对镜下分型进行分析:其中溃疡型为53.58%,形状为圆形、卵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边缘出现隆起,底部主要为坏死组织,浸润肠壁较深;肿块型为35.48%,镜下肿物在肠腔内部呈现菜花样突起,浸润肠壁较少,当肿块出现增大时,表面发现糜烂;浸润型为10.94%,镜下主要为癌肿,在结肠壁浸润,肠壁更加增厚,肠腔出现狭窄,表面发现糜烂。在265例患者中腺癌260例,粘液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2例。结论电子结肠镜及活检对于大肠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以及早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电子结肠镜 活检 大肠癌
  • 简介:大肠是指在大肠黏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居消化道肿瘤的第三位[1]。大肠的发生机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体内中期因子(Midkine,MK)含量阳性概率的高低与肠癌的发生有很大关联。研究表明早期的大肠不易被发现,大面积侵袭和转移成为导致大肠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2]。若未及时发现病情,则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目前研究表明大肠病变的出现与MK在体内

  • 标签: 大肠癌组织 MIDKINE 肠癌患者 消化道肿瘤 结肠癌 肠黏膜上皮
  • 简介: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肠手术治疗的治疗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该院在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医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大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大肠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经过该院的手术均治疗成功,患者住院时间为13~22d之间,平均为(17.22±3.23)d,手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有3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感染,经过该院的积极治疗后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大肠手术对糖尿病合并大肠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临床优点,故该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大肠癌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