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学源流《》始于《墳》,《墳》是我国最早的萌芽《》书。“墳”字之义,凡突出于地面的丘、陵、岗、垄,皆谓之“墳”。自有人类原始之初,面临着空濛天象,洪荒地险,紧迫人生,这三件大事,如“墳”底突出人世,须人认识、研究、利用、志之为书,故名《三墳》。按古史划分,在洪荒纪后,滋演纪初,天皇先灵氏,取天象以治人世,才演《象》。地皇后德氏,酌地形以谋地利,才演《形墳》。人皇居方氏,研气命以卫民生,才演《气墳》。三皇并用物体符号代文作记,成为肇始《初墳》。下传三帝,即《孔子家语》所说:自伏羲以下称帝。吴帝伏羲,观天象,画八

  • 标签: 学源流 易学 易源
  • 简介:吴世彩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全书20万字,共276页。全书由引语“管理”研究之可能展开,分为六章。第一章《易经》与现代管理:一个“援以为说”的钩深论题。作者肯定了《周易》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叙述了人类历史上管理发展的简要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管理”的出世。

  • 标签: 现代管理 中国文化史 《易经》 《周易》 中华文化 管理发展
  • 简介:侯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全书共20.6万字,228页。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象以尽意——无往而不适的意象。这部分对爻象、卦象、数象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阕发了《周易》所蕴含的深邃的象内涵,详细阐述了整个象体系、周易的取象方式,以及象中的简易、变易、不易的特征。

  • 标签: 易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易》 卦象 深邃 变易
  • 简介:《红楼梦》多有用卦、象而行的隐寓。林黛玉情节、细节中反复隐出井卦,妙玉法名隐出兑卦,"槛外人"、"铁槛寺"隐寓坎卦,"大观园"则隐出观卦。

  • 标签: 井卦 兑卦 坎卦 观卦
  • 简介:《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之源,是中国圣贤先哲应对世界千变万化事物规律的智慧结晶。《易经》翻译,长期以来就是中国对外交流、促进中华文明蓬勃发展的重要桥梁。探讨被称之为“译事三难”的“信达雅”被很多学者认作是探究中国全部的翻译理论问题,对于《易经》翻译,这“三难”更是如此。尽管研的论著汗牛充栋,但从易学的角度谈《易经》翻译的却不多见。本文拟从《易经》“三”的角度,探究《易经》英译的“三难”问题,即从《易经》的“不易”、“简易”、“变易”出发,探讨《易经》翻译的“信、达、雅”三要素。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做一新的探讨,并以《易经》翻译的实际例证加以说明。

  • 标签: 《易经》 不易 简易 变易 翻译
  • 简介:鞠曦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3万字。作者以《说卦传》为纲展开其易学思想理路,认为,二千余年来,不管是象数学派还是义理学派,其对《周易》的错读,都是因为错读《说卦传》而造成的。作者指出,《周易》原为卜筮之书,而在经过孔子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后,最终以《说卦传》为纲,扬弃了其卜筮性,形成了孔子所主张的道德《》。作者主张,孔

  • 标签: 《易道元贞》 鞠曦 易学思想 思想内蕴 易学研究 学术价值
  • 简介:作者本着“以经观经,以传观传”的学术立场,在探索古筮书占筮语言中的人生哲理,勾勒《易传》哲学观的形成面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易传》与道家思想的渊源关系,并试图重建道家易学。文章认为,周易经传之间由筮书而哲学化的过程中,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承先启后的重要环节。文章以乾坤两卦为主要范围,一方面探讨了古经本意,另一方面又对经传加以对比,指出《易经》的人生哲理与辩证思维对老子体系形成的启发,以及老子引入道,对日后《易传》以哲学化的语言诠释《易经》的影响,描绘了老子及道家各派思想在《易经》哲学化过程中的枢纽作用。文章还揭示出了贯穿《周易》古经──《老子》──《易传》这一思想脉络的二条主轴,即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自然观与辩证思维方式,并通过这两条主轴进一步分析了《周易》经传与老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乾坤道家 易诠释 道家易
  • 简介:萧洪恩著,中国书店2008年8月出版。全书38万字,共392页。作者从哲学文化学的视角,以《纬》文化为专门研究对象,分五章探讨了《纬》的文化内涵。第一章“正确阐释《纬》文化的理论前提”。作者通过论述《纬》与谶、録、图、书、符、候、表等的关系,阐明了《纬》的具体范围,认为《纬》研究应当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所刊《四库全书》本《纬》八种为基点,同时参考谶、録、图、书、符、候、表等内容。在对《纬》起源的理论预设进行厘清的基础上,作者探讨了《纬》的起源时代、作者及思想渊源,认为《纬》是早于孟京易学的民间易学。讨论了《纬》从民间易学演为官方经学的历史过程,考察了《纬》产生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以此为基础考论了《纬》各篇产生的具体时代。第二章“《纬》的象数思维模式”。作者概要地介绍了《》学象数思维模式,认为《周易》四套不同的话语系统形成了《周易》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义理模式和象数模式,分析了象数思维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核心精神,在此基础上,作者从《纬》的象论、数论和道论三个方面论述了《纬》的象数思维模式。第三章“《纬》的历史观”。作者分别阐释了《纬》的自然史观、社会史观和认识史观。第四...

  • 标签: 文化揭秘 易纬文化
  • 简介:<正>生平传略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生于公元1020——1077年。祖居大梁,后迁凤翔、邵县横渠镇。又移长安,遂为长安人。张载少孤而自立,喜谈兵事。年二十一,曾以书谒陕西宣抚使范仲淹,慨然欲树功名。范仲淹识其才,乃告诫说:“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劝他读《中庸》。他接受了范仲淹的忠告,《中庸》犹以为未足,又窥之于释、道。但“累年究极其说,知

  • 标签: 阴阳二气 张载 太虚 周易 范仲淹 太极
  • 简介:<正>所谓三《》,即《周礼·太卜》最先揭举的《连山》、《归藏》、《周易》。这里所说的《周易》,就是今本《周易》中的《易经》部分。三《》名义乃千古聚讼疑案,历代学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直接影响着人们从本源的角度对易事理的理解和认识。阐明三《》名义,是弘扬易学精蕴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就此问题探理如下。

  • 标签: 周易 归藏 周代 坤乾 渊源关系 周礼
  • 简介:深处是科学──卦与区组设计研究王俊龙卦与组合设计具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自然是相互的:已有的组合设计理论及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卦的认识,同时,卦所具有的无穷启悟功能也引导着我们从某种特殊的角度对组合设计作进一步地研究。怎样在卦的启发下进行...

  • 标签: 区组设计 二进制数码 格雷码 乘法规则 易卦 组合设计
  • 简介:朱的治体会.本文据此考察了朱子治理路:一是对道和书的定位,认为圣人所深见的道不仅仅指的生生之道,而且还涵书本为卜筮而作的本义;二是对治困境的省思,认为因之本义被遮蔽,且道还需经历见得之故,故成为难读的"天书".得出:朱子认定只有达至"此心大段虚明宁静"之境后,方可像圣人一样"深见道之无穷",证成"学无大过"的生命境界.

  • 标签: 朱熹 易学 生生之道 卜筮
  • 简介:<正>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乞求神命,妄图愚弄人民,借以维护专制制度,这是谶纬盛行的主要原因。儒家尊崇的古代典籍称为“经”,儒生对于这些典籍所作的神秘主义解释称为“纬”。经、纬二字,法阴阳之义,一纵一横,名称上就已具备了神秘说教的色彩。凡六经皆有纬,其中《纬》有七种。据《后汉书·樊英传》李贤注,《纬》的篇名为:

  • 标签: 易纬 考古发现 乾凿度 卦气说 四正卦 阴阳
  • 简介:宋代君臣讲、臣民进呈之风盛行,持续时间很长,因此得到封赏的人比比皆是.宋代君臣注重理,并借此评论、讽谏时政,具有学以致用的意义.这种情况对宋代易学的繁荣与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讲《易》 君臣 易学
  • 简介:撰于宋仁宗嘉祐二、三年间.其特点表现为不论互体,扫除象数,属于北宋学中的义理派.它注重文字与名物的训释考证,文义坦明;并且引史入,以史事佐证理.其中对于出处哲学、变革、理财等思想的论述,在王安石的整个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王安石 易解 出处哲学
  • 简介:长期以来,学界流行以“简易”解释《易传》中的“简”,埋没了其深蕴奥义。、简其实分别是乾、坤最根本的特性,易主要体现于时间维度,指乾的健而动和变化不居的势用,简主要表现于空间维度,指坤的顺而静和贞固赋形的势用。由于乾、坤构成道的核心,因此把握了、简便可从根本上得天下之理。在熊十力、金岳霖和叔本华、尼采等中西方现代哲学家的思想内核中,均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宇宙与人生中包含的乾、坤简的二元对立。

  • 标签: 易简 乾坤 易传 易道 天下之理
  • 简介:《孟子》七篇未尝有一语提及《》,亦未见有对《周易》经传之引用,故后儒对于孟子是否知《》看法各异。赵岐认为孟子"通五经",程颐言"知《》者莫如孟子",朱熹却持相反意见。程朱二说可视为汉唐经学向两宋理学转型时理学家尊崇"四书"的不同表述,与赵岐在五经独尊的学术背景下言孟子"通五经"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语境截然不同,但其出发点皆为推重孟子其人其书。明末黄道周以其象数《》学思维阐释《孟子》与《》之关系,而刘宗周则从其心性学视阈论述之,为认识此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清儒焦循认为"孟子深于《》",其《孟子正义》在对《孟子》语句、篇章之意蕴及赵岐传意之解读中多处以《》解《孟》,但因其对宋明理学家解《孟》之成果一概不收,故也失去了对"《孟子》知《》"这一学术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的可能。围绕《孟子》知《》展开的各种讨论其实正是各个时代思潮与学者治学个性的综合体现。

  • 标签: 孟子 《周易》 四书 五经 理学 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