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快速康复理念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临床,帮助患者缩短病程,提高就医过程中的舒适度及生活质量。在腰椎手术后患者常面临长时间卧床,来避免椎体移位、植骨滑脱等问题,但长期卧床会带来深静脉栓塞、坠积性肺炎、压疮、便秘等并发症。因此,帮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是帮助腰椎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就各类腰椎手术下床时间进行综述。

  • 标签: 腰椎手术 下床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患者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门诊进行血液化验的 60例患者,作为对象展开临床分析与探究。对所有患者实施空腹抽血,进行血液化验。结果:血液放置 1h、 3h与放置 5h的血常规化验结果比较,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会对患者血常规化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越长,对血常规化验结果的影响越大,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为此,在血液检验后,要及时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处理,提高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血液化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患者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门诊进行血液化验的60例患者,作为对象展开临床分析与探究。对所有患者实施空腹抽血,进行血液化验。结果血液放置1h、3h与放置5h的血常规化验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会对患者血常规化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越长,对血常规化验结果的影响越大,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为此,在血液检验后,要及时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处理,提高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血液化验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时间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计100例,根据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患者康复期加强时间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障碍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时间护理干预应用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

  • 标签: 时间护理干预 脑梗死疾病 康复期 生活质量 生活运动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生素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时间效应等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从而为提高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3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及不同药物种类的时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新生儿肺炎患儿所使用的抗生素中,较为常用的有青霉素、磺苄西林、孢噻肟钠,所占比例分别为43.44%、39.69%以及24.38%。而且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时间并未优于使用单一青霉素类药物的治疗效果。结论使用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患儿时,应根据患儿的患病情况以及自身体质等科学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用量,从而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抗生素 新生儿肺炎 时间效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时间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本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20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患儿所使用的抗生素种类、时间及在此时间内对应的状况等等。结果在临床中,针对新生儿肺炎患者主要使用以下几种抗生素进行治疗,主要包括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钠、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肟、氧哌嗪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使用占比最高的分别为青霉素(44%)、氨苄青霉素(40%)、头孢噻肟钠(25%),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单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对患儿的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应用抗生素开展治疗要立足于患儿的实际体质,根据其体质决定使用一种抗生素还是多种抗生素共同治疗,以此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减少不良情况出现的概率。

  • 标签: 抗生素 新生儿肺炎 治疗 应用及时间效应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红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科 四川自贡 643000)  【摘 要】目的:探讨肝胆科手术病人术前留置胃管的最佳时机。方法: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选取100例肝胆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病人在清醒状态下术晨在病房留置胃管;观察组于术前在手术室静脉全麻后在喉镜的引导下留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留置胃管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一次性留置胃管的成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在留置胃管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一次性留置胃管的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胆科手术病人在手术室全麻后留置胃管,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一次性留置胃管的成功率。  【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 2017年 01月~ 2019年 01月收治的 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不给予镇痛措施,观察组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两阶段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 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4%。两项结果均具具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缩短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程时间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严重创伤患者采用创伤急救护理对其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抽选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中心急诊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7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分组,分为常规组(n=37例)、研究组(n=37例),其中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创伤急救护理,对干预后两组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均比常规组更优,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比常规组明显更高,P<0.05。

  • 标签: 创伤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患者 有效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严重创伤患者采用创伤急救护理对其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抽选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中心急诊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7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分组,分为常规组(n=37例)、研究组(n=37例),其中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创伤急救护理,对干预后两组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均比常规组更优,P

  • 标签: 创伤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患者 有效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一2014年8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307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结果留置针留置时间受患者血管、留置针的型号、操作流程、药物因素、患者因素的影响。结论正确选择穿刺部位血管和留置针的型号、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流程、正确输入药物、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各个年龄的小儿静脉注射留置针位置和时长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在收治的不同年龄住院患儿共计5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年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部位和留置时间差异。结果不同年龄患儿的留置针穿刺点有所不同,新生儿和婴儿以头部静脉穿刺为主,3岁以上患儿则以四肢血管为主。学龄儿的静脉留置时间最长,婴幼儿最短。结论新生儿和婴儿均应该选择头部作为留置部位,幼儿可选择四肢作为穿刺点,临床中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适宜的静脉作为穿刺点,以便将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控制在最佳时间

  • 标签: 穿刺 静脉留置针 护理 患儿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累计在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间抽取留置针输液治疗患者80例,查阅并记录与选取患者相关的各项资料,对比分析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大于60岁、缺乏留置针相关知识、存在留置针并发症、输入刺激性强药品等属于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性别构成、抗生素使用、卧床等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较多,应当针对这些因素开展有效的护理对策,从而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管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号形式将他们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药物和康复锻炼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根据时间对于疾病发展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治疗康复方案,即在患者发病24h或病情稳定时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及床上良肢摆放位,肢体主、被动运动,并在脑卒中患者运动恢复最佳阶段对患者进行上、下肢运动功能训练,训练方法及幅度应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由主治医师及康复医生共同参与并指导家属共同实施,并对入院时、治疗1个月和5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评定表采用上田敏偏瘫功能分级(上下肢)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平衡功能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进行。结果治疗前后效果同组间比较,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时间管理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下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平衡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时间管理 脑卒中 肢体功能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