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雷电监测定位网2007—2010年4a时间的雷电资料,对金华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金华地区雷电活动在时间分布上主要受季节性变化以及昼夜变化影响;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受到纬度影响,同时也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金华地区 雷电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 简介:关于西汉城市增长的普遍认识是由于侯国城市和因地域扩张而产生的,在分析齐地城市发展构成基础之上得出了不同结论,齐地城市发展与分布表现为:(1)齐地城市的发展以武帝末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呈缓慢增长趋势,后期则呈迅速增长趋势;不同于一般城市,齐地大城市的增长主要完成与武帝末年之前;(2)齐地城市的增长不全是侯国城市的增长,还有自然生长的城市;(3)齐地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由区域核心临淄向周边郡国城市分布由密渐疏的圈层分布状态.

  • 标签: 西汉 齐地 城市 时空特征
  • 简介:为掌握山东省日照市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提髙日照市水土保持规划与决策的科学性,利用日照市水利局雨量遥测系统61个雨量站点2005—2014年日降雨资料计算降雨侵蚀力,并运用Excel2013、ArcGIS10等工具分析日照市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从年度变化来看,日照市站均年度降雨侵蚀力最大值(2008年)是最小值(2014年)的2.90倍,站均汛期降雨侵蚀力最大值(2007年)是最小值(2014年)的3.74倍。从月度变化来看,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5—9月,尤其集中在7—8月。2)从空间分布来看,各站点年均降雨侵蚀力、汛期降雨侵蚀力呈现东南沿海地区较髙、内陆地区较低、中部地区最低的特征,变化范围分别在2942.07~4921.45、2694.36~3921.78MJ.mm/(hm2.h.a)之间,分区县看,岚山区最髙,东港区次之,莒县和五莲县较低;各月的降雨侵蚀力重点也不尽相同。3)从时间变异来看,站均年度降雨侵蚀力变化范围在1831.55~5306.12MJ‘mm/(hm2‘h.a)之间,均值、中值分别为3826.01、4053.62MJ.mm/(hm2.h.a),标准差1089.46MJ.mm/(hm2.h.a),变异系数28.48%c;站均月度降雨侵蚀力变化范围在1.23~1171.93MJ.mm/(hm2.h.a)之间,均值、中值分别为318.83、61.51MJ.mm/(hm2.h.a),标准差397.99MJ.mm/(hm2.h.a),变异系数124.83%c。4)从空间变异来看,各站年均降雨侵蚀力变化范围在2755.23~5061.15MJ.mm/(hm2.h.a)之间,均值、中值分别为3826.01、3730.97MJ.mm/(hm2.h.a),标准差512.81MJ.mm/(hm2.h.a),变异系数13.40%c。本研究结果可为日照市水土保持规划与决策、土壤侵蚀预报等提供参考。

  • 标签: 降雨侵蚀力 时空分布 日照市 山东省
  • 简介:摘要:研究城市地铁客流的时空分布,对于认识其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及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2013年以来郑州市各地铁站点的客流大数据,首先分析了郑州市主要地铁站点客流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另外,分别从地铁客流的日变化、周变化、年变化及节假日分布情况等方面,对地铁客流的时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相关时空影响因素,对原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郑州地铁 客流分布 时空特征
  • 简介:通过搜集、整理明清时期山西蝗灾资料,对1368年至1911年山西蝗灾进行等级划分,探索明清时期山西蝗灾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明清时期山西蝗灾以1级灾害为主,蝗灾严重期为明后期与清中前期。该地区蝗灾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受灾县的临水性特征和受灾区域从南到北递减的次数差异性特征。东亚飞蝗在该地为两代生并以夏蝗为主,主要集中于阴历6、7月。根据小波分析得出明清时期山西蝗灾周期长短不一,蝗灾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 标签: 蝗灾 明清时期 山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根据2004—2008年辽宁22个酸雨监测站的统计资料,对近年辽宁酸雨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2004—2008年,pH值年平均值范围为5.49—6.62,呈逐年降低、酸雨强度逐年增强的趋势;酸雨主要发生在大连、本溪县和丹东及兴城地区,其中大连酸度最强,建平县最弱;辽宁酸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H值以夏季酸度为最强、春季为最弱;酸雨出现频率以秋季为最高,春季为最低。

  • 标签: 辽宁 酸雨 酸雨频率 时空分布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阿拉尔市气象局提供的1981~2016年逐月沙尘天气(沙尘暴、扬沙、浮尘)资料,对阿拉尔垦区近36a沙尘天气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拉尔垦区沙尘天气日数近36a呈现波动减少变化趋势;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出现日数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651d/10a、-5.136d/10a、-3.109d/10a,减少趋势最为明显的为扬沙;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的月份为4月和5月,这两个月份沙尘暴日数分别为72d、76d,扬沙日数分别为104d、109d,浮尘日数分别为245d、214d。春季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夏季次之,秋季比冬季要多。沙尘暴天气春季出现频率高达64.4%;春季沙尘天气频繁的主要原因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干旱少雨,风力强劲,多风,土质疏松,再加上人为破坏植被严重,导致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多发。

  • 标签: 阿拉尔垦区 沙尘天气 分布特征
  • 简介:本文选取本省26个站为代表站,分析了本省近40年来气温异常的时空分布,初步揭示了本省气温异常的基本事实。指出,气温正、负异常在暖半年(4—9月)和冷半年(10——3月)发生的频数基本上呈相反的关系。月平均气温负异常频数,随海拔升高而明显增加。

  • 标签: 青海 气温 异常指数 时空分布
  • 简介:摘要:利用晋城市2019年5个气象站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晋城市的分布规律,包括雾日数的月变化、季变化特征,为防治大雾天气造成的危害、改善生存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信息。结果表明:2019年晋城市全市雾的月变化不尽相同。城区雾日数的月变化气候倾向率为0.0909,说明2019年晋城市雾日呈现出缓慢上升的状态,且以多峰结构为主;2019年晋城市共出现雾日8d,尤以冬季出现频率最高,占50%,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分别占25%,夏季没有雾天出现,说明晋城市雾日的季节性变化较为突出。

  • 标签:
  • 简介: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2006-2008年中国地区夏季月半均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垂直和区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在对流层低层达到最大,并随高度增加而减小。30°N纬度带的水云相对以南及以北纬度带的粒子有效半径偏大。6月水云粒子有效半径较大,应与梅雨季节有密切联系。对于中国北部和中部,水云粒子有效半径在西部较东部偏大,而在南部地区,东西部差异不明显。不同纬度带上的冰云粒子有效半径相类似,在冰云下边界最大,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水云和冰云的云粒子尺度的年际变化不明显。对上述特征的成因分析表明,高原地形以及东亚夏季风对月平均云粒子有效半径具有明显影响。所揭示的云粒子有效半径特征为天气和气候模式改进、人工影响天气及云-辐射-气候相互作用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 标签: 云粒子有效半径 垂直分布 区域分布
  • 简介:利用1971-2012年42a榆林市12县区气象台站逐日(20一20时,下同)降水资料,对致灾暴雨的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榆林平均每年出现致灾暴雨3.5次,在地域上呈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分布;致灾暴雨多出现在7—8月,占致灾暴雨总次数的73%;致灾暴雨强度最大的时段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西太平洋副高偏北偏强、东亚大槽偏东偏弱、东亚季风偏强,亚洲区极涡偏弱时,有利于榆林产生暴雨;榆林东部的黄河沿岸暴雨多,与偏南气流和偏东气流受地形阻挡作用强迫抬升,并在榆林东部形成辐合有关。

  • 标签: 致灾暴雨 时空分布 环流特征指数 榆林市
  • 简介:利用雷暴观测资料、闪电定位资料以及雷灾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汀县雷暴和雷灾的时空分布以及主要受损对象。结果表明:长汀县年平均雷暴日为78d,年雷暴日呈减少趋势。每年的3-9月为雷暴的多发季节,其中8月最多。负地闪沿西南往东北方向逐渐减弱,正地闪较强的区域在北部、西部、西南部以及海拔高度较高的山区。长汀县雷灾主要出现在5月和7月,9月-次年2月较少发生雷灾。1d当中出现雷灾的高峰期在16-18时,21-24时出现雷灾的几率最低。受灾较多的乡镇主要为汀州镇及大同镇,其次为河田镇。受损对象主要为户外的电力系统,家用电器,办公场所的网络、通信系统、监控器等电子设备。

  • 标签: 雷暴 时空分布 雷灾分析 长汀
  • 简介:利用1952—2012年潍坊地区9个气象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和冰雹气象灾害资料,对潍坊地区冰雹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52—2012年潍坊地区大冰雹出现较多,降雹持续时间大于20min以上的冰雹所占比例最大,灾害相对较重。潍坊发生冰雹天气的局地性较强,地形及地理位置对潍坊地区的局地降雹起很重要的作用。冰雹日数的地理分布与地形相关,呈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6月是潍坊地区降雹的主要月份,其中6月中旬冰雹出现频率最高。冰雹日数的月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午后14—16时潍坊市降雹概率最大。潍坊市冰雹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存在显著的16a和2a左右的周期变化。1970年是冰雹日数的气候突变年份,自1970年后冰雹发生频率呈上升的趋势,特别是1974年后尤其显著。潍坊地区冰雹日数与同年份的冷空气活动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冷空气活动指数对潍坊地区的冰雹日数影响较大。

  • 标签: 冰雹 年际变化 周期变化 气候突变
  • 简介:利用1993~2009年长江上游气象站和三峡梯调自动雨量站逐日降水资料,对长江上游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提出了干湿季节转换指标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850~1150mm,由东南向西北减小;三峡区间降水年际变化最大,四川盆地其次,乌江和长上干降水的年际变化相对稳定;三峡区间东段与川西北相比,雨季开始时间早56d,结束时间晚17d,雨季持续时间相差72d;夏季风由东南向西北推进缓慢,冬季风由北向南推进迅速;统计各水文分区强降水发生相互关联度,其结果有助于对数值预报降水落区预报进行订正。

  • 标签: 长江上游 干湿季节转换 雨季临界值 降水分区关联度
  • 简介:摘要:利用2019~2021年湖北省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云地闪电资料,分析了武汉市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武汉市云闪、地闪次数均呈逐年增多趋势,云闪增多趋势更为明显,云闪次数略多于地闪;正闪电占比少,总正闪比为27.4%;闪电的月变化特征呈双峰型分布,5~8月闪电最为频繁,总闪和云闪次数均为5月最多;武汉市一天之内的任一时刻都有可能发生闪电,云地闪电活动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单峰单谷”特征,最高峰出现在15时,次日11时达最小值,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0倍左右;武汉市闪电空间分布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主城区的密度总体高于远城区,新洲区闪电密度为各区之首。

  • 标签: 武汉 三维闪电 闪电密度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利用1981-2021年贵州省84个观测站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分析经30年来贵州省暴雨的时空分布。研究表明:1.贵州全年有暴雨发生,5-9月为贵州主汛期,占中暴雨数的90%;2.月暴雨日数为范围1-6次;3.暴雨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一致;4.暴雨空间分布与地形有明显相关,贵州安顺暴雨最为频发;望谟132次最多,汇川28次;5.喇叭口地形促进暴雨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依托四川省广元市长期的气象观测数据与雷电监测记录,结合地理、气候条件,借助统计学方法,利用EOF经验正交分解,提取主要数据特征量,构建了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模型,对该县雷电活动的时间序列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当地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 标签: 广元市 雷电活动 EOF分解 时空分布
  • 简介:利用1960—2012年汉江流域15个气象站点的日降雨资料和3个水文站同时期日径流资料,分析了9个极端降雨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运用广义极值分布(GEV)、Gamma分布两种极值统计模型对各站点的最大1d降雨、最大3d降雨极值样本进行拟合,遴选描述降雨极值分布规律最优概率模型,进而推算给定重现期下的降雨设计值,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选用Gumbel、Clayton和Frank这3种Copula函数建立降雨-洪量极值联合分布模型,优选最合适的Copula函数,由此计算给定重现期下的洪量设计值。结果表明:GEV分布模型能更好地模拟降雨极值序列,不同重现期下的降雨极值在空间上均呈西低东高的特征;3种Copula函数中,FrankCopula函数能更好地拟合降雨-洪量相关关系,由此推求的洪量设计值大于单变量拟合设计值。

  • 标签: 极端水文事件 极端降雨指数 极端洪水 单变量分布 COPULA函数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遵义地区13个气象站逐月冰雹日数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遵义地区冰雹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冰雹、雷暴、大风、强降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点防范对策,以保证航空飞行安全。

  • 标签: 冰雹 时空特征 飞行安全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