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21年7月24~26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以下简称乌兰县)出现了降水量超历史极值降水天气过程。研究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是一次单日降水量超历史极值的强降水,乌兰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降水量突破了历史极值,具有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征。EC模式的降水预报在此次过程的起始时间、降水落区等方面最接近实况,在强对流预报中,应注意参考中尺度模式降水预报的指示。

  • 标签: 乌兰县 降水 天气形势
  • 简介:根据博州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对新疆博州近30a各量级降水量及其雨雪日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博州地区夏半年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81%,其中5—8月占年降水量近60%,而小雨(雪)量占年降水量的近50%,夏、冬半年及年降水量均自西向东随海拔的降低而减少。降水量总体以0.76mm/a的速率呈不明显的增多趋势;年有效降水日数中以小雨(雪)日数为最多,有效降水的长期变化呈明显的增多趋势;年降水量增加的主要由有效降水日数的增加和降水强度的增强造成。

  • 标签: 降水量 降水日 趋势系数 气候变化
  • 简介:利用1971—2010年汛期河南省111个观测站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汛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汛期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峰值均从南向北递减;黄河流域降水峰值明显小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的降水峰值大多出现在凌晨,豫西山地大多出现在傍晚,豫南大部分地区则出现在下午;豫南地区的降水频率峰值最大,南阳盆地和豫西山地次之,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频率峰值出现时间集中在上午;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的变化呈双峰值特征,均在凌晨和傍晚出现峰值,凌晨的峰值最大;长持续性降水对河南省汛期降水量的贡献大于短时降水

  • 标签: 降水 日变化 河南 持续性降水
  • 简介:研究大陆或次大陆尺度日降水长期趋势变化规律,对于检测、理解区域气候和陆地水循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十分重要。利用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NCDC)和中国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网降水观测资料,在对该站点资料进行基本质量控制基础上,选取东亚地区619个站1951~2009年降水数据,按照百分位阈值对降水进行分级,共分为弱、中、强、极强4个级别,用经纬度网格面积加权平均方法构建区域平均的时间序列,分析了各类降水事件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地区近59年平均总降水量表现出不显著下降趋势,降水日数没有出现趋势性变化,平均降水强度略有减小;区域平均的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在中国北方大部、蒙古东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和日本列岛多呈减少趋势,而在俄罗斯中西伯利亚南部、朝鲜半岛南部和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一般表现为增加。从季节上看,近59年东亚区域平均的冬、春季降水量、降水目数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而夏、秋季一般呈减少趋势,仅夏季降水强度略有增加。降水的年内分配出现均匀化趋势。从不同级别降水事件看,近59年来东亚区域平均的各级别降水量均为下降趋势,中降水、强降水和极强降水日数也呈现下降趋势,弱降水日数表现出较明显增加;仅有全区秋季强降水量、日数减少趋势和冬季中降水量、日数增加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分析还发现,近30年(1980~2009年)东亚地区降水趋势变化出现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地区降水日数呈现增加,降水强度减少,45°N以南多数台站降水量也增加,全区降水有向非极端化方向发展趋势。

  • 标签: 东亚地区 日降水 降水量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弱降水
  • 简介:利用天气形势图、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资料,对西宁地区2012年7月29-30出现的大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本次区域性大降水天气的环流背景是巴湖低槽分裂短波槽和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在青海东部地区交汇;前期低层大量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及不稳定层结满足了大到暴雨天气的基本条件,大范围强烈上升运动和深厚的水汽辐合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

  • 标签: 西宁地区 大降水 综合分析
  • 简介:采用年最大值法(AM)及超阈值峰量法(POT)分别构建基于0.5°×0.5°网格的全国地面降水极值序列,建立基于广义极值分布(GEV)和广义帕累托分布(GPD)的降水极值统计模型,通过K-S检验评估模型拟合效果,研究全国降水极值的统计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提出适用于不同地区极端降水的极值分布模型与阈值选取标准,结果表明:(1)POT序列比AM序列更符合降水极值序列的要求;(2)为便于比较并提高模型拟合效果,POT序列的阈值由百分位数法确定效果较好;(3)阈值方案优选结果在空间分布上与中国干湿区域的划分有很好的相关性,在湿润地区宜将第90~94百分位数作为阈值,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宜将第94~97百分位数作为阈值,在干旱地区则使用第97~99百分位数较为合适。

  • 标签: 极端降水事件 广义极值分布 广义帕累托分布 K-S检验 阈值
  • 简介:摘要:本文应用MICAPS4高空、地面等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1],对2020年6月15-17的山西一次稳定性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和一些物理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于低槽移来和584线北抬配合,冷暖空气相遇造成的一次降水过程。一定的水汽输送、水汽辐合抬升条件、较大的比湿和强的水汽辐合上升运动,也为此次降水过程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1],但能量条件较差,是一次稳定性降水过程。

  • 标签: 冷暖空气 水汽辐合 上升运动 能量条件
  • 简介:摘要: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频繁发生,2023 年 4 月 4 凌晨,江西省宜春市遭遇强降水过程,本次过程平均降雨量达 66.8mm,其中以上高站 91.2mm 为最大降雨量。本文通过 EC 模式、NCEP 模式以及 GRAPES 模式对强降水过程的预报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 EC 模式在此次强降水过程中表现最好,预报场的降雨落区和量级与实况差距较小,其他模式预   报的降雨落区大都偏北偏西,EC 模式在此次降水过程中更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强降水 模式预报 对比分析
  • 简介:利用阿勒泰地区2010—2016年5—9月(暖季)21个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运用常规统计法,采用逐时降水量及其频次和强度、不同持续时间降水4个指标对该区暖季降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暖季降水总量及日数的空间分布总体上与海拔、纬度呈正相关,与一般规律不同。该区逐时降水量及其强度日变化山区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17:00—18:00和22:00(北京时,下同),其他区域及全地区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6:00—19:00。一般性降水量及其频次、逐时降水频次山麓丘陵区呈双峰型,其他区域为单峰型。强降水量主要发生在午后至旁晚。该区降水主要以短历时为主,持续1h的次数最多,持续2h的降水量最多,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也最大;持续1~3h的降水次数占总降水次数的84.1%,与我国东部地区不同。在月分布上,8、9月与暖季差异较大。该区暖季降水主要是昼雨,且以短历时降水为主,与伊犁河谷和南疆不同。

  • 标签: 阿勒泰地区 暖季降水 日变化 降水持续性
  • 简介:通过对1998年6月21降水的500hPa形势演变过程、中低层形势演变特征、地面形势特征以及物理量场高值中心等因素的分析,找到了一些突发性强降水的预报着眼点.

  • 标签: 突发性 强降水 分析
  • 简介:2000年8月16-17,环北京地区出现较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并结合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对本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西来槽和东北冷涡的环流形势下,高空辐散强迫抽吸作用和低层辐合共同作用造成强上升运动、低层有向北京地区的水汽输送,在以上两个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前期对流不稳定能量的聚集和适时释放,也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环流形势 辐散抽吸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的实况资料结合卫星资料,从大尺度的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及物理量场来对卫辉市2018年6月17-18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详细的天气学成因分析。研究表明暖低压发展造成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很强的辐合上升运动,是此次降水的大尺度动力抬升条件。高空槽前和地面雨带的走向与700hPa的切变线及850hPa低涡的东北移动一致。一致的西南暖湿气流与整层持续的垂直上升运动为降水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汽。前期弱冷空气的侵入对于降水有明显的增幅作用,但暴雨中心往往与地面中小尺度的低涡、辐合线趋于一致。

  • 标签: 强降水 辐合 低涡 切变线
  • 简介:摘要:2019年8月3~6受到低涡辐合等因素的影响,红河州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本文选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雨量资料等重点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等角度探讨了本次强降水成因,结果表明:低涡辐合的移动路径与降水落区密切相关。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烈的水汽辐合、剧烈的上升运动为本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标签: 强降水 环流形势 物理量 红河州
  • 简介:摘要:2022年第3号台风“暹芭”停止编号后,其残余环流继续北上,在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发展对峙中,沿引导气流北上影响山东。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和高空槽前西南气流逐渐加强合并形成低空急流向暴雨区输送,造成不稳地层结。潍坊的强降水产生于低涡东侧暖式切变线南侧的偏南风低空急流里,属于暖区对流性降水,午后低空急流加强北推,588线短暂略微南落,使得急流东偏北移动,配合热力条件均有增加,产生了一定范围的短时强降水。垂直风切变达中等强度,且CAPE值较为适宜,为短时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较为合适的环境条件。大气可降水量达70mm以上,850hPa比湿达16k·kg-1左右,为暴雨、大暴雨和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午后强降水回波表现出明显的对流性,我市南部动力辐合和水汽条件配置较好,出现了列车效应。卫星云图TBB小于-72℃的区域强度维持且位于我市中南部上空,持续时间3h左右,短时强降水产生于TBB值最低区域和亮温梯度大值区。

  • 标签: 低涡 低空急流 短时强降水 列车效应 TBB
  • 简介:摘要暴雨是泉州市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给当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针对2015年8月28~30降水天气过程的特点和成因,通过物理量诊断,结合自动站资料、高空探测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过程主要是受南海北部热带辐合带北抬影响,强降水地区具有明显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

  • 标签: 热带辐合带 水汽条件 动力条件
  • 简介:摘要:本文对2020年7月11-12雅鲁藏布江流域发生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降水实况 成因 环流特征
  • 简介: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英德市2016年9月28-29台风降水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台风降水落区中低空处与中低空处宽广的辐合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配置方式对于上升的运动发展和维持较为有利;不同高度的高能区都极旺盛,中心强度和高能区面积不断扩大,在700hPa中低空处存在有明显的高能舌区,850hPa低空处有明显的高能中心,降水强度较大;英德市水汽输送主要来源于台风螺旋雨带的偏东风急流,英德市在水汽通量密集区的出口位置,说明英德市有充足的水汽输送,降水落区同水汽通量带的移动较为一致。

  • 标签: 台风降水 物理量场 英德市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高空形势、地面形势、水汽条件等角度针对2017年10月8—9金昌市发生强降温、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今后此类天气过程的预警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强降温 降水 天气形势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