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由不仅是人之存在的一个重要标识,甚至可能是存在的全部面相所在,因此对自由的探讨也是对人的形象的一种刻画和解读。当我们把人定位为自由的存在时,意指自由与人的内心意愿、雕刻我们形象的外部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在我们的内心意愿与外部文化的相互滋养、相互融合中,人慢慢地从受本能驱使的动物性存在向受文化滋养并不断创造文化的自由存在不断迈进。此时,作为人之存在规定性的自由不再被误解为一种随心所欲的物欲的存在状态,而是把自身与存在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联系在一起,从而成为一种与世界相关并赋予世界以意义的"沉重"的行动者的形象。但自由人的发现之旅充满种种困难,强势的外部力量很容易导致自由人的奴化,这是人的存在形象的遮蔽,是个体的迷失。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帮助个体从潜在的自由存在者成为现实的自由存在者,引导他们找到自己,明了存在的意义,成为能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者。

  • 标签: 教育 自由教育 自由的存在 文化 人性论 洞穴囚徒
  • 简介:冷战后安全环境的变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安全形势呈现多样化的局面,为了有效应对这种多样化的安全挑战,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新安全观吸收了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世界各种新安全观研究成果的精华,对国家安全的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在安全实现的前提、特征、目标及其有效途径上进行了创新性的阐释,从而使中国的新安全观具有了独特鲜明的理论意涵和非凡特质。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对于维护亚太地区和国际社会持久安全、进一步推动国家间新型关系的确立以及致力于加快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中国新安全观 相互安全 综合安全 共同安全 合作安全
  • 简介:本文对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生育一胎的法律规则进行分析,将语言的模糊性问题与语境问题抛向现实。运用哈特的法律规则说,分析"提倡"语词背后的"内在面向"观点与语言的"开放性结构",确认承认规则是为官民普遍接受并实践的终极判准,由此将承认规则限定在语境和多样性原则下的社会实践事实中用承认规则来捍卫法律实证主义的基本命题。最后两个假设语境下的"提倡"规则与计生案例揭示语词的不确定性会导致承认规则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据以判准的初级规则不同。因此,承认规则必须内在地实践,才能明确语词的用法,并使法律规范发挥作用。

  • 标签: 提倡 义务 承认规则 语言游戏
  • 简介:本文阐述了手机的传播特质:从“移动性”到“身体延伸”,进而论证了手机是身体回归的命题,并从工具理性视角进行了印证.指出当下信息技术将手机演化为人们日常化的智能工具,科技从此实现了它从神秘复杂落到普通日常的发展轨迹,直接感官上手机成为了身体的一个器官,而依据文森特的数字迷思理论,手机传播则呈现出“身体回归”的文化意涵.同时,手机作为日常化的科技代表,恰好演绎着身体延伸与回归的文化脉络.也由此形成了以身体为核心、科技为基础,向传播、社会两个维度扩展的手机传播文化研究框架.

  • 标签: 手机 身体延伸 工具理性 数字迷思 文化意涵
  • 简介:为探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文章以北京市H中学为例,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该校教师自我导向的专业学习,以及教师在交流理解、公开问题、共同学习、相互合作,从而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作为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形式,"拓展性学习"源于活动理论,对于共同体的跨越最近发展区、跨界、形成性干预和新手教师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共同体 拓展性学习 教师教育
  • 简介:现代政治的一个标志就体现在政治权力对公民的尊重上。但对于尊重公民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同的自由主义流派存在分歧。在完善论的自由主义理论家看来,必须被尊重的是每个人对善观念的自主选择能力以及基于这种能力的选择的结果。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政治性的自由主义,将尊重的对象界定为公民的两种道德能力,以及作为这种能力运用的结果而出现的合理多元论的事实。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到,政治性自由主义所持有的尊重观念,在保有必须的道德内涵的同时,又在多元社会里对公民的合理善观念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宽容,因此它更适合作为自由社会根本政治原则的奠基性规范观念。

  • 标签: 尊重公民 政治自由主义 完善论自由主义 自主性
  • 简介:政治治理应该基于良心,而非利益或原则。原则政治因为其普遍主义倾向而不现实,民主政制为利益所主导,唯利是图,也不是优良政制。唯有良心政治可谓优良。良心政治的关键在于明辨政治事务之是非,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平衡政治博弈各方(通常体现为相对变动的多数和少数)的利益。这需要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由、自足、高贵、稳定,拥有良心、良品和良能,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拥有政治智慧和经验,不畏强权,不被利欲熏心,不随波逐流,也无须谄媚大众,仅凭自己的良心和良知来判断政治事务之是非的政治人群体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有时是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良心政治 利益政治 原则政治 民主政制 普遍主义
  • 简介:在工业化浪潮下,家庭普遍经受了冲击与挑战。对此,西方福利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介入了家庭,推动了家庭政策的普及与发展。从纵向看,福利国家家庭政策在褪去了19世纪晚期原初发展的稚嫩后,于二战后经历了从"家庭主义"向"去家庭化"的黄金时期,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成熟与转型中表现出一致趋向,即在强调家庭责任的同时亦凸显了对家庭的支持。其政策意涵在于,不同国家应以更加包容、积极的视野促成不同政策主体的合力,以此调和"家庭主义"、"去家庭化"和"再家庭化"的关系,推动家庭整体与成员个体目标的协调发展,并促进资源在家庭成员内部的均衡配置。

  • 标签: 家庭政策 个人主义 家庭主义 去家庭化
  • 简介:俄罗斯人和波兰人拥有同一血脉,属于同一语族,拥有全斯拉夫种族的特性,却又如此不同,近乎对立,从鄙视到仇恨,也不排除莫名其妙的互相吸引,但始终互不信任。俄罗斯和波兰两个国家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政治制度: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和波兰贵族民主制度。俄罗斯人在专制制度和东正教会的熏陶下,养成了忠于沙皇、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波兰人在贵族民主制度和天主教会的培育下养成了酷爱民主自由与桀骜不驯的民族性格和宽容开放的文化传统。普希金和密茨凯维奇是俄罗斯和波兰两个民族的伟大诗人,他们个人间的相互钦佩和对立,折射出俄罗斯和波兰两个斯拉夫民族间的文化关系。

  • 标签: 沙皇专制制度 贵族民主制度 普希金 密茨凯维奇
  • 简介: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不再存在,代表阶级利益的政党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选举机器。宏观意义上的阶级对立让位于微观上人和人之间的权力斗争。政治斗争不再局限于上层建筑领域,而在经济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中频繁出现。

  • 标签: 后现代政治哲学 资本主义社会 20世纪 社会状况 经济状况 资产阶级
  • 简介:肢体冲突是新兴民主国家议会政治中争议比较多的一个政治现象.在特定历史阶段,作为政党的政治表达手段,肢体冲突对包括议案、政党、立法环境、议事进程、议员个人政治生涯,乃至整个社会,都能够产生深刻、重要的影响,客观上起到打破、摧毁仅靠强权进行利益分配的单一模式的作用.肢体冲突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推动着议会民主向更均衡、更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民主政治尤其是国会制度的建设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肢体冲突 国会政治 韩国国会
  • 简介:当代菲律宾女性权力参与程度很高,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即不仅女议员、女总统、女部长比例较高,而且政治家的妻女也拥有较大权力,其女性权力参与可分为正式权力参与和非正式权力参与,两者都有合法的渠道和机制.菲律宾女性权力参与又与家族政治密切相关,在缺乏民主的威权时期,女性更多是以非正式的方式参与权力政治,主要起辅助、补充、配合的角色.在民主转型时代,民主选举加上家族政治,大大促进了政治家族的女性参与正式权力领域.但是,家族政治本身就是与民主政治相对立的,实际上,家族政治是菲律宾政治发展的一个毒瘤,阻碍了菲律宾民主政治的成熟,也降低了普通公民,尤其是普通妇女群体参与权力政治的可能性,最终阻碍了女性政治参与的进一步提升.

  • 标签: 女性政治参与 家族政治 菲律宾
  • 简介:二、庇护关系中的变量我们可以对庇护关系进行无限的分类区别。在此,需要对变量的范围进行选择,因为它们需要与我们分析东南亚社会中这种关系的主要变化这个目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类似的区分也要符合对其他非工业化国家的分析。

  • 标签: 东南亚社会 政治变革 庇护 工业化国家 相关性
  • 简介:说到“文人政治”,托克维尔的那本《旧制度与大革命》,可能马上会被人想起,自前年该书因一位政治要人的点赞而声名炬赫以来,书中描述的“作家干政”现象,也引来无数关注。这位法国哲人描述了在大革命发生之际,深刻影响当时法国社会的一群精英群体,他们对日常具体事务一无所知,只关心制定抽象原则,宣扬普遍法则,而从不考虑用何手段加以实耀。法国人在接受了这些“启蒙作家”的教育后,逐渐染上了他们的本能和性情,一起沉湎于虚构社会,以至全部文学习惯都被搬到政治中去。

  • 标签: 政治 法国人 作家 社会
  • 简介:政治权威是政治共同体与生俱来的内在特性,政治的存在和发展历程也是政治权威变迁的过程。从历史角度分析,随着经济基础的变迁,政治权威可以分为与自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传统型政治权威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型政治权威,与前者相比,后者具有合法性、有效性、民主性、互动性的特征。

  • 标签: 民主 民主型政治权威 现代化.
  • 简介:全球化时代对工人政治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亟需对“工人政治”这一术语再释义。回溯至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工人政治”所指向的工人被赋予其超越职业群体之“阶级”意涵,代表了普遍的解放性力量,“工人政治”也不是单纯围绕某一特定职业群体所发生的权力关系,而是指一种有别于过去长期由政治精英垄断政治生活的全新政治形式,即那种“异化”了的现代政治。工人政治的发展与工业化的进程、产业结构的变化紧密结合,以至于当代在西方知识界出现了“工人政治走向衰落”的片面理论。事实上,工人政治不仅没有边缘化,相反正藉全球化而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振兴,这在客观上要求调整工人政治研究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工人政治这一剖面,探析现代民主政治的起源与发展,从而透视现代政治的本质。

  • 标签: 工人政治 阶级 民主
  • 简介:民族政治社团是由民族共同体成员基于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政治性社团,并以维护和追求这一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反对政府强制推行数理英化政策的运动和法国移民社团组织与政府之间有关移民问题的博弈这两个案例的解析可以发现,政治参与是民族政治社团发挥自身作用的重要方式。为提高民族政治社团政治参与实效,应该积极探索民族政治社团培育制度、完善社团管理与服务,坚持公共利益导向原则、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努力营造民族政治社团政治参与的良好氛围。

  • 标签: 民族政治社团 政治参与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 法国移民社团组织
  • 简介:经济的发展,使得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中课程更应面向社会。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教学在政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作用,是新课改对高中政治课程的具体要求。对时事政治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本文将对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

  • 标签: 时事政治 高中 政治教学 应用
  • 简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日益受到重视。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中,通过引用社会热点话题来帮助学生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国家重大路线、方针与政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不断出现新问题与新情况,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时事政治,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避免因教材知识的滞后而造成的学生认识的滞后。

  • 标签: 思想政治课 课堂教学 高中 应用 中时 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