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苯系物(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和苯乙烯)。方法采用顶空自动进样技术,用INNOWAX毛细管柱进行分离,FID检测器进行测定。顶空最佳气液平衡条件平衡温度90℃,平衡时间20min,气液相比11,氯化钠加入量4.0g。结果苯系物的检出限在0.47μg/L~0.70μg/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2~100μg/L,相关系数在0.9969~0.9998,回收率范围在88.2%~103%,相对标准偏差在2.3%~5.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线性范围宽,能够达到国家标准方法的要求,可用于饮用水中苯系物的测定

  • 标签: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 饮用水 苯系物
  • 简介:研究了EDTA滴定法测定冰铜中含量在2%~6%锌的测定方法,其中重点讨论了冰铜中的铜、铁、铅、铝、砷、锑、镉等干扰元素对锌的测定影响及其消除方法;讨论了滴定酸度、滴定温度及陈化时间对锌的测定影响;7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1%~1.6%,加标回收率达到96.2%~104%,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比对,满足分析要求。

  • 标签: 冰铜 EDTA容量法
  • 简介:建立了测定粘胶型石膏绷带含量的方法。采用络合滴定法对半水石膏含量进行测定,考察了供试液制备方法,指示剂等因素。结果表明,络合滴定法能快速有效检测出半水石膏含量,滴定终点清晰,误差小,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平均回收率为99.8%。所建立的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有效地控制粘胶型石膏绷带的质量。

  • 标签: 石膏绷带 粘胶型 半水石膏 络合滴定 含量测定
  • 简介:建立了EDTA滴定法连续测定铅精矿中铅和锌的方法。试样用盐酸、硝酸、硫酸和氯酸钾分解。铅通过硫酸铅沉淀与其他干扰元素分离,沉淀溶解于乙酸-乙酸钠溶液中。在滤液中加入氨水、氟化钾使铁等干扰元素沉淀并与锌溶液分离。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EDTA分别滴定溶液中的铅和锌。研究中测定了能力验证NILPT(2010)-0211铅精矿样品10-1和10-2中铅和锌,结果满意。

  • 标签: EDTA 滴定法 铅精矿 能力验证
  • 简介:讨论了铅锌混合矿经氨性浸出,在硝酸溶液中,有过硫酸铵存在下煮沸,消除S^2-,Br,I^-,SCN^+和CN^-的干扰,然后在0.30~0.50mol/L稀硝酸溶液中,在自动电位滴定仪上,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计算氯量。平行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4.8%,加标回收率为97.0%~104.0%。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在实际应用中获得满意结果。

  • 标签: 电位滴定法 精密度 加标回收率 铅锌混合矿
  • 简介:制备了锌修饰铂电极,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Zn(Ⅱ)的示波双电位滴定法。在六次甲基四胺溶液(1.0mol/L)中(pH=5.5),用制备的修饰铂电极作为双指示电极,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Zn(Ⅱ),利用示波器屏幕上荧光点的显著最大位移指示滴定终点。在3.0×10^-4~2.0×10^-3mol/L的浓度范围内,Zn(Ⅱ)的回收率为99.9%~100.2%。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对Zn(Ⅱ,1.0×10-3mol/L)溶液连续11次测定,所得终点电位值均在10.1mV左右,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用来测定含锌的实际样品,其结果与指示剂法测定的值基本一致。

  • 标签: 示波分析 双电位滴定法 修饰铂电极 Zn(Ⅱ) EDTA
  • 简介: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酸液中总酸度具有简单、快捷、不受其他元素干扰等优点。用硫代硫酸钠掩蔽铁离子,利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冷轧薄板酸洗液的总酸度(以盐酸量计)。当电位突变达30mV以上时,仪器自动判定滴定终点。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冷轧薄板酸洗液中总酸度结果与酸碱中和滴定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6%,能够满足生产检验的要求。

  • 标签: 电位自动滴定 酸洗液 总酸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化非水滴定法检测以普卢利沙星为代表药物含量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微型化非水滴定法与常量非水滴定法检测待检药品中普卢利沙星的含量。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的、精密度。结果微型化方法精密度与常量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试验于0~5小时内4次测量数据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型化非水滴定法检测药品含量,为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实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微型化 非水滴定法 药品含量 检测
  • 简介:本文分析了目前内墙砖的丝网印花、辊筒印花,以及喷墨印花产品在生产中出现的色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及解决措施,让内墙砖的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标签: 内墙砖 丝网 辊筒 喷墨 色差色号 原因
  • 简介:车开出地下车库,宋青芽立马发现,这个早晨稳妥不了了。她没想到雾气那么大,早知道就提前二十分钟出门了。米苏打不慌不忙的,床上赖了五分钟,早餐磨蹭了十分钟,临出门才想起还有本书没装进书包里。她不好催,闷声不响地等。等两人弄稳妥坐进车里,已经六点四十分了。

  • 标签: 摩擦力 地下车库 书包
  • 简介:为了得到菱体型消色差延迟器加工误差的规律,通过对相位延迟δ和结构角α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了dδ/dα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折射率n的增大,dδ/dα为负值,且|dδ/dα|逐渐增大。采用LaK2玻璃设计的延迟器件,在350—2000nm的光谱范围内,结构角α每增加0.1°,则相位延迟δ减小0.25°-0.275°。这一研究对于分析消色差延迟器的误差是很有帮助的。

  • 标签: 光学器件 消色差 折射率
  • 简介:摘要“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是一组古老而又年轻的教育原则。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早被教育界前辈所揭示,如今更是妇孺皆知;说它年轻,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充满辩证法,具有颠扑不灭的生命力。它是我们反对形式主义教学桎梏的有力武器,特别是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如何用好这一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会成为我们贯彻教育原则的利器。

  • 标签: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教师 学生
  • 简介:一次,我要求学生针对少数人轻视专业知识的问题先读“才不及还可以守成,德不行就要坏事”这句话,然后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学生此次作文并不理想,于是,我将原来“打板子”的简单方法变成“拨点子”"引路子”,把涌到胸口的火气变为温情,用“肯定法”批改,让学生在失败的作文中受到鼓励。对脱离了“原材料”立意的学生要肯定全文。由于平时学生很注重“德”这种思想惯性,加上此时他们又没细嚼原材料,一部分人就轻易地拟出了“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谈德重于才…‘无德确实坏事”一类偏离原材料和命题人意图的题目,于是,我批改时,除记下“脱离原材料”这个一点即明的问题外,仍很耐心地重点阅读这些从题目到正文都偏离原材料的文章,如果思路清晰,行文流畅,我就充分肯定其作文基本功。

  • 标签: 改作 原材料 专业知识 学生 基本功 单方
  • 简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间的正压力有关,靠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滴加润滑油。如果地面上有水的话,一不小心会滑一跤——我们会想,是因为水减小了地面的粗糙程度。在本刊2012年第1期刊登的《鼻子挂汤勺》中,水作为润滑剂减小了鼻子和汤勺间的摩擦力。

  • 标签: 摩擦力 水作 故事 粗糙程度 接触面 正压力
  • 简介: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持续了10年了,在这十年里,我们收获了很多,我们明显的感到自己“长大”了,我们在教学的目标观、资源观、学生观、价值观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有一些不足.本人听了两位教师关于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的教学,有很多感想.现结合个人的感想和体会,谈一下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现状及改进.

  • 标签: 《摩擦力》 同课异构 听课 教学现状 物理教师 目标观
  • 简介:在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有个善搞国共摩擦的顽军头目秦荣,其原型就是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中最卖力的“摩擦分子”秦启荣。他当时受到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共同“关注”,毛泽东冠封他是“摩擦专家”、痛斥他“无法无天,和汉奸的行为很少区别”;而蒋介石则对他非常青睐,不仅给予接见和表彰,还每月另拨2万元的整军特别经费。1943年8月,这个“名满天下”的“摩擦专家”被八路军“误毙”后,竞然还引起国共双方一场不大不小的舆沦战。

  • 标签: 摩擦 专家 扫地 颜面 最高领导人 抗战时期
  • 简介: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科学家开发出一项新的无损害低成本方法,用来早期检测和监视骨关节炎(由磨损和撕扯引起的关节炎),该方法用一个测量表面之间粘接和摩擦力的表面力装置(SFA)来研究软骨板样品的摩擦力,他们发现一个不同类型的摩擦更像引起磨损和损坏的原因。

  • 标签: 骨关节炎 摩擦力 加州大学 早期检测 表面力 低成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于采用先进的摩擦搅拌焊接技术,加快了NASA空间运载系统(SLS)的新一代重型运载车研制进程。SLS项目经理ToddMay在米舒空间飞行中心(MarshallSpaceFlightCenter,Huntsville,Ala.)说:“NASA在采用摩擦搅拌焊接技术制造外箱体方面的成就使其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还减少了项目成本、增加了可靠性并首次制造出具有超级机械性能的硬件。”

  • 标签: 焊接技术 摩擦搅拌 空间飞行 发射系统 CENTER NA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头皮静脉针固定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前后两个月份在我科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婴幼儿分别采用老方法和改良后的固定法,前者作对照组,采用改良固定法的为实验组。结果两组固定法输液过程中发生针体移位滑脱例数相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实验组固定法提高了一次固定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

  • 标签: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固定 观察面 减少刺激 重力作用 阻止滑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