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不良反应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预防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63例儿童视为研究组,将同期未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63例儿童视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水痘发生率、出疹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中感染水痘1例,发生率是1.59%;参照组中感染水痘7例,发生率是11.11%。参照组的水痘感染发生率较高,与研究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儿童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出现1例红肿反应,1例发热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17%。研究组儿童的出疹时间、脱痂时间及病程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可降低儿童的水痘感染发生率,缩短儿童出疹及脱痂时间,建议推广。

  • 标签: 预防接种 水痘减毒活疫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临床上,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因为受到流感病毒而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传染源主要为隐性感染者以及患者人群,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头痛、全身酸痛、畏寒、高热以及乏力等,同时存在鼻塞、喷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在进行体检中能发现咽部充血,其肺部存在可闻的干啰音,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临床上针对流感的预防最为常见的方式就为流感疫苗接种,在本次研究中对社区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社区老年人 接种流感疫苗免疫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民乐县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种卡介苗的新生儿4 800例,建立微信群及电话随访,记录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因素。结果4 800例接种卡介苗的新生儿中,33例出现了比较明确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9%,其中以皮肤局部不良反应(0.30%)、淋巴异常(0.16%)、发热(0.12%)等最为常见。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方面,疫苗接种8~60 d左右不良反应发生频次最高(0.35%),其次为疫苗接种30 min至24 h(0.16%)、疫苗接种1~7 d(0.12%),疫苗接种30 min内不良反应发生频次最低(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9,P<0.05)。在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面,新生儿体质可能是影响新生儿接种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其次可能为夏秋季、新生儿体质、接种量、接种疫苗菌株的残余毒力、卡介苗注射前摇晃不均匀或未被充分溶解、接种部位过深或过浅。结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9%,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不良反应发生与夏秋季、新生儿体质、接种量、接种部位过深或过浅、接种疫苗菌株的残余毒力等多种因素有关,家长及医务人员应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早识别不良反应,并积极予以干预治疗,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导致的损伤,保障接种安全。

  • 标签: 婴儿,新生 疫苗 卡介苗 临床特征 不良反应 因素 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 简介:一、患儿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被动物咬伤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病发的有效措施。但是,部分患者在接种狂犬疫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导致药物使用安全问题的发生,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为了降低狂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就对500例接种狂犬疫苗者在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护理措施,可供参阅。

  • 标签: 狂犬病疫苗 不良反应 护理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核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原因,为改进疫苗质量和提高预防接种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科学、规范、快速调查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提升公众对疫苗预防疾病的信心,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建立有效免疫保护屏障,对提高民族身体素质、健康中国至关重要。疫苗接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强,关乎社会和谐稳定。

  • 标签: 疫苗接种 异常反应 调查处置
  • 简介:摘 要:新时期,随着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普及,以及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人们的预防接种意识逐渐提高,接种质量和安全也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此,文章从预防接种信息的实时共享、接种预约、接种提醒、接种登记以及接种信息核对等多个环节入手,对“互联网+”预防接种模式的构建与运用进行了全面研究,希望进一步优化预防接种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互联网+” 预防接种 模式构建 运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健康女性接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种HPV四价(HPV4)疫苗和HPV九价(HPV9)疫苗的适龄健康女性。通过自行建立的HPV疫苗受种者信息登录系统,收集受种者的基本情况(年龄、身份、学历等)、疫苗接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不同疫苗和不同剂次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受种者共677人。接种首剂HPV4疫苗者510人,年龄(33±6)岁,其中467人接种了第2剂疫苗;接种首剂HPV9疫苗者167人,年龄(24±2)岁,其中118人接种了第2剂疫苗。677人中,身份为干部或职员者533人(78.7%),学生85人(12.6%),家庭主妇59人(8.7%);学历为本科及以上者525人(77.5%),本科以下者152人(22.5%)。接种HPV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及硬结)和全身反应(发热、恶心、乏力及月经周期紊乱)。接种首剂HPV4疫苗和首剂HPV9疫苗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13/510)比15.6%(26/167),χ2=39.283,P<0.001;1.6%(8/510)比12.6%(21/167),χ2=37.169,P<0.001],全身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510)比3.0%(5/167),χ2=3.505,P=0.061]。接种第2剂HPV4疫苗和第2剂HPV9疫苗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局部反应发生率和全身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6/467)比2.5%(3/118),χ2=0.984,P=0.321;0.6%(3/467)比2.5%(3/118),χ2=3.350,P=0.067;0.6%(3/467)比0(0/118),χ2=0.762,P=0.383]。接种首剂与第2剂HPV4疫苗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8/510)比0.6%(3/467),χ2=1.879,P=0.171;1.0%(5/510)比0.6%(3/467),χ2=0.343,P=0.558];接种首剂与第2剂HPV9疫苗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6%(21/167)比2.5%(3/118),χ2=9.024,P=0.003],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167)比0(0/118),χ2=3.596,P=0.058]。接种出现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均不需治疗,可自行缓解。结论少数接种HPV4或HPV9疫苗的健康女性可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较轻微,可自行缓解。2种HPV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首剂接种接种首剂HPV9疫苗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接种首剂HPV4疫苗者。

  • 标签: 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接种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儿童预防接种中应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内接种的60例预防接种儿童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儿童随机分为参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30例、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例(3.33%),明显低于参照组8例(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中应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有助于接种工作的积极展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应用。方法:以2018.01-2020.01收治106例儿童为对象,均分参照组与试验组(n=53),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参照组儿童配合率83.0%,低于试验组96.2%,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8%,高于试验组1.8%,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中,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提升儿童配合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 儿童预防接种 配合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预防接种门诊安管管理工作中实施 PDCA模式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婴幼儿 86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 43例)和研究组( 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接种安全管理;研究组实施 PDCA接种工作安全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接种操作时间、家长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不良事件发生仅 2例,少于对照组的 9例;接种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家长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达到 95.3%,高于对照组的 79.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预防接种门诊安管管理工作中实施 PDCA模式管理,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家长更好掌握相关知识,缩短接受操作时间,使家长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预防接种 门诊 PDCA 管理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鼓楼区铜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门诊200311~20081231日出生的18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传统管理模式,选择201211~20171231日出生的180名儿童作为研究组,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儿童的接种质量及家长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儿童的建卡率、基本信息完整率、接种信息完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乙肝、脊灰、麻疹(麻风)、麻腮风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的家长对儿童传染病、预防知识、疫苗接种的认知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门诊预防接种时的登记预约时间、等候登记时间、等候收费时间、等候接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的家长对管理模式、管理内容、管理程序、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儿童预防接种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提高儿童的预防接种建卡率、接种率、及时接种率,有利于完善儿童的基本信息及接种信息,缩短儿童预防接种时的等候时间,提高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质量,提高儿童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预防接种 门诊 接种质量 信息化管理 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预防接种者运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9年 6月,结束时间为 2019年 12月,需要选取 52例儿童预防接种者,采用等分制研究,对照组( n=26例)儿童接种者运用常规护理对策, 观察组(n=26例) 预防接种儿童运用安全预防接种对策,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重点记录接种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预防接种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接种成功率 96.15%,而对照组预防接种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9.23%、接种成功率 76.92%,两组研究数据差异度高 (P< 0.05)。结论 :儿童接种者运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儿童、家属接种配合度,提高接种成功率。

  • 标签: 安全预防接种 护理干预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鼓楼区铜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门诊2003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出生的18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传统管理模式,选择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出生的180名儿童作为研究组,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儿童的接种质量及家长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儿童的建卡率、基本信息完整率、接种信息完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童 预防接种 门诊 接种质量 信息化管理 家长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