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葡萄医药新用途。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结论采用葡萄治疗体表慢性溃疡患者,一般换药3~8次即可获得治愈。采用10%葡萄注射液20~40ml与25%硫酸镁5~10ml混合均匀,然后作痛点注射,每次用此混合液20~40ml。1/d或2d1次,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 标签:
  • 简介:葡萄及其制剂为临床常用药品,品种较多,应用广泛,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自《中国药典》1953年版起,葡萄的鉴别即采用其与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方法,并一直沿用至今。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该方法规定的试验温度较低,照此标准试验,不易得到相应的结果。为此,笔者进行了实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 标签: 鉴别试验 葡萄糖 《中国药典》 碱性酒石酸铜 常用药品 实验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0.75g规格盐酸氨基葡萄胶囊适合产业化的制备工艺。方法以休止角和崩解时限为主要指标,对盐酸氨基葡萄胶囊的处方进行优化。结果确定处方为盐酸氨基葡萄750g,无水乳糖75g,硬脂酸镁4g。休止角为31.1°,胶囊崩解时限为5分钟,盐酸氨基葡萄的标示量为98%~102%。结论此制备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

  • 标签: 盐酸氨基葡萄糖 胶囊剂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棓丙酯系由中药赤芍的活性成分没食子酸经酯化反应合成的具有更强生物效应的单体药物—没食子酸丙酯。我们选用葡萄作为本品的渗透压调节剂,并通过对葡萄的用量筛选,认为5%的用量可保持本品等渗,确定处方棓丙酯180g,葡萄12500g,注射用水适量配置成250L。

  • 标签: 丙酯 葡萄糖 pH 处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葡萄氧化酶法是血糖测定的常规方法,溶血使该法测定血糖偏低[1],也有文献指出是偏高[2]。本研究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文件配制不同程度溶血的含不同浓度的葡萄血浆样本,分析不同溶血样本的各葡萄测定值和真实值,以反映溶血对葡萄氧化酶法测定的影响,

  • 标签: 溶血 葡萄糖 干扰 纠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血清葡萄(GLU)正常而糖化血清蛋白(FRU)增高的原因分析。方法对64例血清GLU正常而FRU增高的患者进行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甘油三酯(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FRU检测,对照组为35例GLU与FRU正常的健康体检者。结果64例GLU正常而FRU增高的患者血清中TBIL、DBIL、TG、TC、FRU与3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bAlc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高脂血症是导致血清GLU正常而FRU增高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糖化血清蛋白 高胆红素血症 高脂血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C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与胰岛素抗体无交叉免疫反应。C肽和胰岛素原之间有交叉免疫反应,但由于血清中胰岛素原的浓度还不到C肽浓度的1/10,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得的C肽(总C肽)对评价β细胞分泌功能较胰岛素更为可靠。由于外周血中C肽被肝细胞摄取少,更能反应胰岛B细胞分泌时浓度,加之其基础清除率稳定,不受多种因素影响,故C肽测定显得更为重要,从而了解胰岛B细胞功能情况,对于指导治疗有积极作用。

  • 标签: C肽 胰岛&beta 细胞 C肽释放试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3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给予参芎葡萄注射液200ml/d静脉滴注,对照组31例给予血塞通注射液0.4g/d静脉滴注;疗程14d,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对症支持治疗,对临床症状改善做综合性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6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有显著疗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3种样本管中血液葡萄稳定性进行检测,比较其稳定性。方法对于同一患者的血液标本放于3种样本管中(普通真空管、草酸钾-氟化钠真空管及带促凝剂分离胶真空管),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2、4、6、8、12、24、48、72及96h)3种样本管中的血液葡萄含量,对其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样本管稳定性比较普通真空管中血液葡萄含量低于草酸钾-氟化钠真空管及带促凝剂分离胶真空管中葡萄含量,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普通真空管在6h时可见其中的葡萄含量下降,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8h以后,其中的葡萄含量明显下降,聚在统计学差异(P<0.05);草酸钾-氟化钠真空管中血清葡萄在72h时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促凝剂分离胶真空中血清葡萄在96h内较为稳定,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中样本管中葡萄稳定性不同,其中普通真空管中血液葡萄可以稳定存在8h,草酸钾-氟化钠真空管中血清葡萄可以稳定存在72h,而促凝剂分离胶真空中血清葡萄稳定性最好,可以在96h内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采血管葡萄糖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加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糖尿病肾病在一线用药,蛋白尿无明显好转时,每天加用5%葡萄1000毫升+胰岛素16单位静脉点滴,用七天,观察蛋白尿的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在一线用药,蛋白尿无明显好转时,每天加用5%葡萄1000毫升+胰岛素16单位静脉点滴,对照组继续用一线药物,治疗七天,观察蛋白尿的变化。加胰岛素组尿蛋白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葡萄糖+胰岛素 蛋白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不同温度下,并流和分步加料方式对葡萄还原法制备的氧化亚铜形貌及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并流加料制备氧化亚铜,其粒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分步加料方式与之相反。采用NaOH和C6H12O6溶液并流加料方式下,所得氧化亚铜为晶粒直径10~30nm的规则球形颗粒,反应温度对形貌影响不大,且粒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分步加料方式下,50℃所得氧化亚铜颗粒形貌为类球形;随温度升高逐渐转变为立方堆积体,但颗粒粒度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标签: 加料方式 氧化亚铜 形貌 制备
  • 简介:对8种葡萄苷配体化合物在红塔集团某牌号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转移率进行了测定。通过收集主流烟气中的粒相物,并用二氯甲烷萃取粒相物中的配体,然后进行GC-MS分析,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测定各配体的含量,进一步计算配体的转移率。结果表明:①用所建立的测定方法测定的8种配体回收率在81.31%-89.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14%,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95;②8种葡萄苷配体化合物向主流烟气粒相物中的转移率为0.43%-2.37%。

  • 标签: 葡萄糖苷 配糖体 卷烟 主流烟气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渗葡萄配伍胰岛素治疗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方法25例腹壁脂肪液化病人,随机分两组实验组14例,局部使用高渗配伍胰岛素;对照组11例,常规处理。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全部治愈,治疗率100%。试验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2)。两组切口未见不良反应目的。结论高渗配伍胰岛素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疗效显著。

  • 标签: 高渗糖 胰岛素 切口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时在透析液中加入葡萄预防低血糖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将行血液透析治疗的94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透析液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透析液中加入葡萄治疗,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7.37%,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透析液中加入适量的葡萄,并配合以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葡萄糖 低血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7.5%葡萄氯化钠注射液在腹腔实质脏器破裂休克早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100例腹腔实质脏器破裂患者,依据所采取扩容方法的差异,分为观察组(7.5%葡萄氯化钠组)和对照组(经典扩容组)各50例,分析各自效果,指导临床治疗实践。结果7.5%葡萄氯化钠注射液在腹腔实质脏器破裂休克早期的应用效果优于经典扩容,两组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实质脏器破裂休克早期,使用7.5%葡萄氯化钠注射液对快速提升血压、降低心率、改善血液动力学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腹腔实质脏器破裂 早期休克 7.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