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PICC困难患者护理应对措施。 方法:对1例PICC困难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1例患者PICC困难成功。结论: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出现鼻饲非计划的原因和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用2020年7月-2021年1月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全用鼻饲,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非计划原因并用针对性护理,比较相关情况。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比观察组相关情况差,有差异(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围绕非计划原因开展工作,让相关情况更好,护理价值高。

  • 标签: 脑卒中 鼻饲管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由于围期麻醉药物逐渐代谢完全,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能力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呛咳和血流动力学的急剧波动,从而导致一些并发症。麻醉医师有必要采取抑制反应的措施来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并发症。文章介绍了多种抑制反应的方法:静脉使用利多卡因、静脉使用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以及深麻醉下等。此外,需要明确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探寻更佳的抑制反应方法提供基础,进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拔管反应 利多卡因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普外科胃肠减压非计划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欧维克实施胃肠减压插管治疗患者168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168例治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非计划率以及出现的原因。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非计划患者8例,非计划率为9.52%;对照组护理后出现28例非计划性,非计划性率为33.33%,两组非计划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非计划的情况,实验组有2例由于感觉不适自行拔除,1例无法配合治疗自行拔除,2例睡眠无意识拔除,1例管道脱落,2例牵拉脱出;对照组有8例由于感觉不适自行拔除,5例无法配合治疗自行拔除,3例睡眠无意识拔除,3例管道脱落,2例牵拉脱出,7例胶布固定不牢。结论:为普外科胃肠减压治疗的非计划率较高,导致非计划的原因多种多样,通过分析,针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非计划的几率,保证胃肠减压治疗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普外科 胃肠减压管 非计划拔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降低普外科胃意外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留置胃的8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观察两组胃意外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胃意外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12.50%,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普外科留置胃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胃意外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改良式薅技术及其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初步应用。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自2018年3月起开始实施"薅除式",在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隧道口感染的事件后,我们改良了手术方式:即成功后,在隧道口行小切口,适当修剪皮肤并缝合,使隧道口闭合。结果截至2020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合计对15例患者实施改良式薅,随访期间(0~25个月),无继发感染、腹腔渗液。结论对于符合薅指征患者,改良式薅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可降低继发感染及腹腔渗液等风险。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拔管 改良式薅管 导管相关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预防非计划中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 入组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在本院就医的170例留置管道患者,都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治疗,2020年6月后入院的85例归入试验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2020年6月前入院的85例归入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分析非计划发生情况。结果 非计划率试验组(1.18%)显著低于对照组(8.2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能有效预防非计划,有大力推广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非计划拔管 留置管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计划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24 h并通过SB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后48 h内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是否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撤机前24 h内B型钠尿肽(BNP)、液体平衡、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撤机前机械通气时间,SBT过程中浅快呼吸指数(RSBI),SBT结束时氧合指数、反射咳嗽峰流速以及预后等指标。以撤机结局为因变量,观察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204例患者中有167例(81.9%)撤机成功,37例(18.1%)撤机失败。与撤机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13.0(7.5,23.5)比5.0(3.0,8.0),17.0(12.5,31.0)比10.0(6.0,15.0),均P<0.01〕,气管切开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32.4%比0%,51.4%比0%,均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撤机失败组与撤机成功组年龄、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患者比例、BNP、反射咳嗽峰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岁):70.65±15.78比62.69±15.82,存在心肺基础疾病:62.2%比24.6%,BNP(ng/L):416.87(32.70,1 225.80)比45.36(10.00,273.60),反射咳嗽峰流速(L/min):59.89±9.06比83.84±16.52,均P<0.01〕;而性别、入科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撤机前机械通气时间、白蛋白、血红蛋白、氧合指数、RSBI、撤机前24 h液体平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51.4%比68.3%,APACHEⅡ(分):16.70±6.65比15.67±6.28,撤机前机械通气时间(d):6.0(2.5,11.0)比5.0(3.0,8.0),白蛋白(g/L):27.78±4.15比27.76±4.46,血红蛋白(g/L):102.43±15.80比100.61±17.19,氧合指数(mmHg,1 mmHg=0.133 kPa):359.33±79.83比365.75±78.23,RSBI(次·L-1·min-1):50.73±24.97比46.76±15.53,液体正平衡:70.3%比69.5%,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优势比(OR)=3.099,95%可信区间(95%CI)为1.003~9.574,P=0.049〕、存在心肺基础疾病(OR=3.599,95%CI为1.126~11.498,P=0.031)、撤机前24 h内BNP(OR=1.002,95%CI为1.000~1.003,P=0.005)是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而SBT结束时反射咳嗽峰流速是撤机失败的保护因素(OR=0.869,95%CI为0.823~0.917,P=0.000)。结论对于通过SBT计划患者,年龄≥75岁、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撤机前24 h内BNP升高,撤机失败风险较大;SBT结束时反射咳嗽峰流速升高,撤机失败风险较低。

  • 标签: 机械通气 自主呼吸试验 撤机失败 影响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留置胃病人采用管道安全护理干预对其夜间非计划的影响。方法:摘选66例,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内留置胃病人,以随机抽取方式进行分组,A组(n=33),行常规管道护理干预,B组(n=33),开展管道安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干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循证护理在降低胃非计划性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普外科胃肠减压插管病人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探究其非计划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次6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普外科胃肠减压插管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分为两组,各30例。甲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将预见性护理干预运用于乙组病人,比较两组病人意外发生率与病人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在采取不同护理干预后,乙组病人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优势显著;另外乙组病人意外发生率也比甲组病人偏低,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胃肠减压管 普外科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非计划性(UEX)发生的影响因素,为UEX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就诊的152例长期带高龄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UEX发生情况,对可能导致UEX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2例患者中共发生UEX 36例,发生率为23.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醒、嗜睡、完全卧床为UEX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患者UEX发生率较高,主要受意识状态和活动情况影响。管理层面应完善风险评估工具,加强陪伴人员护理风险培训,提高风险认识水平;护理层面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制订个性化的UEX干预策略,加强离院时的健康宣教,进行预见性护理,最大限度地降低UEX的发生率,提升带生存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慢性病 非计划性拔管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PICC即为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这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穿刺置方法,与传统的穿刺置方式相比,PICC对于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小,患者本身的适应性也会较强,可以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等不良事件,也能避免患者反复接受穿刺。伴随PICC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非计划性的发生率也出现了明显升高,这对于患者而言十分不利。本文针对PICC非计划性的风险因素以及管理现状进行综述分析。

  • 标签: PICC 风险因素 管理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留置尿道支架的尿道下裂术后非计划提前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进行尿道下裂手术并在术后留置尿道支架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和是否提前导尿分成A组(Snodgrass术式提前尿组)、B组(Snodgrass术式正常尿组)、C组(分期手术提前尿组)及D组(分期手术正常尿组),比较各组的手术效果。结果A组11例,术后导尿时间(5.32±1.25)d,尿瘘6例,占54.55%;B组52例,术后导尿时间(10.56±0.12)d,尿瘘6例,占11.53%;C组37例,术后导尿时间(5.13±1.74)d,尿瘘4例,占10.81%;D组215例,术后导尿时间(10.16±0.08)d,尿瘘19例,占8.84%。各组均未发现其他并发症,A组尿瘘发生率较其余3组明显增高,其余3组尿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留置尿道支架的情况下,提前尿,分期的尿道下裂手术不影响手术效果,Snodgrass术式则会增加尿瘘的机会。

  • 标签: 尿道下裂 儿童 尿道支架管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全麻苏醒期患者留置尿时机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9月~2021年8月接收并治疗的 80例全身麻醉并留置尿的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为例进行研究,计算机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躁动评分,血压心率,满意度、疼痛程度(数字评分法)比较。结果:①研究组患者躁动评分(0.93±0.57)分,对照组患者发生躁动评分情况(2.25±0.51)分,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t=9.132,P=0.000<0.05);②研究组患者SPB,BDP,HR数据(137.31±15.52)mmHg、(86.22±9.35)mmHg、(78.37±8.03)min;对照组(148.36±15.47)mmHg、(93.28±9.42)mmHg、(85.64±8.85)min(P<0.05);③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5.00%,对照组满意度75.00%(P<0.05); ④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2.13±0.21),对照组疼痛评分(2.13±0.21)(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发现患者在苏醒前进行导尿拔除更加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全麻苏醒期 留置尿管 拔管时机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4例PowerPICC SOLO 困难病例相关资料,探讨尿激酶在困难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3月至2021年03月于昆山市中医医院住院期间发生困难的4 例PowerPICC SOLO患者病例资料。结果:4 例困难患者,在发生困难后均使用了尿激酶处理,处理后均完全完整拔出,拔出的导管外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白色纤维蛋白鞘包裹。结论:在排除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情况下,尿激酶可使导管外附着的纤维蛋白鞘与血管壁相连处松解,还可能使导管外表面的纤维蛋白鞘溶解和剥离,提高了徒手成功率,避免了介入手术或静脉切开取给患者带来的压力和经济负担,从而降低患者痛苦,减轻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PowerPICC SOLO 纤维蛋白鞘 拔管困难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身体约束患者自我预防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16 年 12月—2019 年 12 月医院神经外科 80 例身体约束患者,根据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率、身体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约束时间、结束约束时 Ramsay 镇静评分。结果 按照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率、身体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外科 身体约束 自我拔管预防 循证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总结ICU气管插管非计划(UEX)的原因,制定集束化护理对策,减少UEX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我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48例气管插管的临床病例,对13例发生的非计划的患者利用头脑风暴法、画鱼骨图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查阅近年来非计划预防的相关文献,总结并制定出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集束化护理对策。 结果: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因素和医源性因素两方面。患者舒适度的改变,缺乏有效的肢体约束,气管导管固定不当,未能有效镇痛镇静,护患沟通欠缺,计划指针掌握欠妥等均是造成UEX的主要原因。结论:总结UEX的原因并采取气管插管集束化护理对策可有效减少UEX的发生。

  • 标签: ICU 气管插管 非计划拔管 原因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致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肿瘤内科PICC置患者,人数为100人,本次实验在2020年5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在本次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对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所选患者中非计划性出现情况,并分析导致非计划性的因素。结果: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在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患者中出现非计划性的患者共计8人,占比为8.00%;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均与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管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结论: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对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

  • 标签: 肿瘤内科 PICC置管 危险因素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8-2020.8月在我院收治的280例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140例)和观察组(140例),前者术中采取常规处理,后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保温处理。比较两组苏醒时间、时间、术中鼻咽温度和麻醉效果。结果:比较两组苏醒时间、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术中鼻咽温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采取保温处理能够有效减少时间,促进患者苏醒,保证手术安全性,提高麻醉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麻醉 体温变化 苏醒效果 拔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