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患者采用药物疗法进行疾病治疗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安全用药管理,降低用药差错率,确保患者疾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可以大幅度提高,缩短疾病治疗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所以本文研究期间对于患者安全用药过程中护士发挥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常见的用药危险因素、提升用药安全性的策略、 特殊用药指南等内容作以了探究,希望可为后续医院更多护理人员高质量、高效率做好患者安全用药管理工作提供经验指导。

  • 标签: 护理 安全 用药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纳溪区中医医院王沛当前,临床上对于心绞痛病症的治疗多以病情控制为主,不同的治疗药物所产生的治疗效果及医疗费用是不同的,所以,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十分重要,为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辅以患者全面化的护理干预也十分有必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的用药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病例数为 80例 ,治疗时间是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1月,对本期间选择的研究对象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将使用基础常规护理方式的 40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实验组 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用药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进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之后,结果显示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相对于对照组较低且统计学显示(P< 0.05)。 结论:针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给予用药护理效果较为理想,能够减轻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提升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慢性胃炎 胃溃疡 用药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探索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7年7年8月~2018年12月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资料展开分析,抽选90例遵从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45)行常规用药护理管理,观察组(n=45)行用药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安全管理用药后的康复率、好转率比对照组高,其错误用药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更短,统计结果P<0.05。结论为确保心内科患者能安全、合理用药,对其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极为重要,此护理管理能降低临床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 用药安全 管理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并归纳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方法:将我院 44 名护理人员纳入研究,所有纳入的对象均于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期间在我院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对纳入的 44 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方式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 22 名对照组与 22 名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开展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工作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探究两组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进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开展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 4.55 % ( 1/22 ),明显低于开展常规护理工作的对照组的 31.82 % ( 7/22 ),数据经检验展示为 P<0.05, 探析意义显著; 进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患者满意度为 95.45 % ( 21/22 ),明显高于开展常规护理工作的对照组的 72.73 % ( 16/22 ),数据经检验展示为 P<0.05, 探析意义显著。 结论:加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配伍不合理、药物污染以及医患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价值较为显著。

  • 标签: 护理人员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在儿科临床用药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8月)收治的儿科患者680例,根据开展护理模式时间节点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实施前(2018年1~4月)采取常规护理,实施后(2018年5~8月)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治疗护理质量评分,心理护理质量评分,生活护理质量评分,用药健康宣教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在儿科临床用药中可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

  • 标签: 儿科 临床用药 护理风险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对临床用药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药物治疗患者中选取46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1例,对照组236例,对照组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观察组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对比两组的用药安全事故发生率和规范用药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用药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较低,规范用药评分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临床用药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临床规范用药评分,临床实用价值显著,应该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用药 护理安全管理 临床 用药 安全事故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安全用药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入住我院全科医学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老年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老年患者安全用药护理要点,探讨开展针对性护理临床意义。结论对老年患者提供系统、安全的护理,能帮助老年患者及其家属重视用药安全,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稳定患者病情,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安全用药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高血压服药治疗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用药护理,观察组采用有针对老年患者的高血压用药服药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用药护理满意度90%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0%,老年患者用药后产生的不良情况显示,观察组老年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3人低于对照组的常规用药护理8人,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采用合理的用药护理对策分析,提升服药后的有效康复护理治疗。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用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针对我院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与护理质量的改善措施。方法,2018年6月开始我院心血管内科强化用药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管理,对比实施前后1年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加强管理后,2018年全年的心血管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0.40%)较实施前(2.20%)相比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9.60%)较实施前(96.80%)提升。结论,医护人员应不断强化自身实践操作能力与专业素质,强化用药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减少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用药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200例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研究组100例。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正常治疗的基本上再进行用药干预,对患者住院天数、用药总费用以及用药总类做出合理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用药总费用上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使用时间上明显缩短,且在药物的使用种类上研究组的平均水平比对照组少,经对比实验数据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药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并且可以减轻普通薪资家庭的经济负担,减少用药时间,增加患者用药的满意度,在临床用药上要进行推广。

  • 标签: 合理用药 用药干预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用药安全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用药安全护理),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2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占比6.7%),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未出现其他用药安全问题,护理满意度为96.7%(29/30);对照组中,7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占比23.3%),4例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占比57.1%),护理满意度为73.3%(22/30)。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处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用药安全护理,是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处理有效率,充分发挥药物疗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血管介入治疗 用药安全 护理 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