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移植物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主要并发症。急性GVHD可严重损害胃肠道,可能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性细胞因子在肠GVH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总结了一些临床前数据,这些数据研究了性细胞因子在胃肠道GVHD病理生理学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关注的领域是STAT 3依赖性细胞因子(IL-6、IL-23和IL-21),旨在为GVHD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移植物抗宿主病 炎性细胞因子 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免疫调理治疗对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共92人进行分析研究,其接受治疗的事件均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间,并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抗感染、补液、血液净化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及免疫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d、7d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因子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结果:治疗3、7d时,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脓毒症 抗炎及免疫调理治疗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炎症在冠心病中的致病作用已明确,然而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策略。近年来,4项大规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CANTOS、CIRT、COCOLT和LoDoCo2为我们寻找冠心病治疗的道路提供了方向。靶向调节炎症小体通路和筛选具有残余炎症风险的患者可能是冠心病治疗成功的两项重要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抗炎治疗 炎症小体 残余炎症风险
  • 简介:摘要 目的:富集制备白及活性部位,测定其活性。方法:以聚酰胺柱色谱乙醇梯度洗脱法富集白及活性成分,并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测定其活性。结果:白及醇提取物与聚酰胺按重量比1:4混合,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混悬物装柱,20%乙醇洗脱去杂,收集40%乙醇洗脱物,减压干燥得白及药效部位。该药效部位可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L-6和TNF-α表达,表现出较好活性。结论:聚酰胺柱色谱法对白及活性成分具有较好富集作用,所制备的药效部位具有较强的活性,这为今后白及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 标签: 白及 聚酰胺 抗炎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效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类风湿性关节(RA)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类风湿因子(RF)、链球菌溶血素O(ASO)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结果进行数据统计,探讨其水平变化在预测评估RA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诊治的RA患者中筛选88例(试验组)与同期8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相应生化检测。分别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的A-CCP、RF、ASO及hs-CRP的浓度。应用ROC曲线比较各指标检测时灵敏度、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RA试验组血清A-CCP、RF、ASO及hs-CRP各指标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抗链球菌溶血素O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生酮饮食是一种脂肪高比例,碳水化合物低比例,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合适的饮食结构,通过模拟饥饿状态,肝脏代谢脂肪酸产生酮体提供能量,并具有等作用。生酮饮食现已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从生酮饮食抑制病原微生物,调整肠道菌群,减轻疼痛和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氧化应激等方面,阐述其作用机制。

  • 标签: 生酮饮食 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山茶油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食用油,但是不少专家和学者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山茶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山茶油具有润肠、清肺、祛痰等功效,“茶油性寒凉,味甘平,润肠通便,清热化湿,润肺祛痰,利头目”。《纲目拾遗》认为其具有杀虫润肠等作用,能“润肠清胃,杀虫解毒”。《农政全书》中描述山茶油“疗疮疥,退湿热”。《中国药典》将山茶油收录其中,认为其是一种软膏基质和注射用茶油的原料。现代临床对山茶油的功效和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山茶油能够降血压、降血脂以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较好效果。同时,山茶油还能够清热解毒、杀菌、抵抗紫外线,能够有效预防皱纹和晒斑,所以也常将其应用于皮肤科的治疗中。随着人们对自然的崇尚,天然抗菌以及剂的开发成为近年来临床关注的热点。本实验重点研究山茶油抗菌消炎的活性成分,深入开发山茶油作为皮肤科用药的应用领域,助推广西山茶油产业化发展,使山茶油的应用价值得到更充分体现。

  • 标签: 山茶油皂苷 抗炎作用 抗菌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和镇痛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3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分析结构、合成、药理作用。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提高患者治疗疗效。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物 合成 抗炎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小鼠实验探究蒙药风痛灵胶囊、镇痛作用,观察药物疗效。方法:择取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角叉莱致大鼠足肿胀、小鼠热板实验,观察小鼠镇痛作用。结果:蒙药风痛灵胶囊能够有效改善小鼠的肿胀、性等,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风痛灵胶囊 镇痛 蒙药 大鼠 抗炎
  • 简介:摘要趋化因子受体CCR5(CC chemokine receptor 5)属于β趋化因子受体,表达于人体多种免疫细胞表面,与配体特异性结合发挥募集趋化免疫细胞定向迁移的作用,在急性移植物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逐渐成为移植免疫研究的热点。文章就CCR5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信号传递及CCR5在aGVHD防治中的相关研究进行讨论。

  • 标签: 趋化因子受体 CCR5 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不稳定斑块的破溃和侵蚀。ACS的重要病理机制包括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损伤,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血管的损伤作用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这些病理改变,造成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而处于血栓前状态甚至血栓形成,进而发生再狭窄。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利用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和斑块稳定性生物标志物监测和评估ACS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PCI术后的死亡风险,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治疗作用。本文侧重部分因子的作用及与ACS的关系,为ACS的预防、评估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性因子 关系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血浆D-二聚体(DD)在类风湿关节(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凝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与玻璃体类似的光学和流变性,能比较容易地进行玻璃体注射,且具有药物缓释的特点,可以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缓释系统载体应用于各种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已有多种类型的水凝胶载体在动物模型中研制成功,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水凝胶,其中一些可在眼内持续释放贝伐单抗、康柏西普等VEGF药物最长达90天,且眼内无明显性反应。VEGF药物从水凝胶中的释放一般经过初始释放阶段、扩散释放阶段和降解释放阶段。如何控制其在水凝胶中的缓释速率、提高载药量以及延长水凝胶在玻璃体内的降解时间等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30-334)

  • 标签: 水凝胶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药物缓释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单髁置换在膝关节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全膝关节置换(TKA),观察组人工单髁置换(UKA),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以及手术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单髁置换 膝关节炎 炎性因子 手术出血量 手术用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常规无监护表面麻醉高龄患者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眼内注射(即玻璃体内注射)短期血压、心率变化,并分析其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潜在风险。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80岁以上VEGF注射患者100例,年龄80~95岁,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8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14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例,累计注射次数1~36次。测定患者术前一次就诊时(日常)、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0 min的血压和心率,并进行手术焦虑、疼痛评分问卷调查。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注射前后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差异。结果收缩压范围和中位数:日常100~160 mmHg(1 mmHg=0.133 kPa)和130(120~140)mmHg、术前106~176 mmHg和142(129~149.00)mmHg、术后即刻118~197 mmHg和153(139~164)mmHg、术后30 min 115~187 mmHg和143(130~151)mmHg;舒张压依次为45~90 mmHg和70(65~75)mmHg、55~98 mmHg和76(69~83)mmHg、58~99mmHg和81(73~87)mmHg、50~93 mmHg和75(69~81)mmHg;心率范围和中位数:日常50~95次/min和70(65~80)次/min、术前48~101次/min和72.5(65~81)次/min、术后即刻51~93次/min和73(66~80)次/min、术后30 min 50~87次/min和70(65~76)次/min。收缩压和舒张压自术前直至术后30 min均较日常水平升高(均P<0.01);心率术前较日常增加(P<0.01),经休息术后30 min已较日常下降(P<0.01)。结论高龄患者行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过程中血压波动可能超过安全范围,尤以收缩压升高幅度明显,术前即开始升高、术后回落,术后30 min影响仍然未能消除。心率变化幅度相对不大。应酌情加强围术期管理和监护措施以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 标签: 玻璃体内注射 老年人,80以上 血压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保肝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将以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患者保肝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炎保肝药物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氯胺酮在麻醉方面的作用与机制已经被广泛研究和报道。近年研究发现,氯胺酮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可作为炎症反应和应激诱导免疫紊乱的一种调节剂,在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正负调节作用。文章主要针对氯胺酮在脓毒症及炎症性疾病中的、促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氯胺酮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和策略。

  • 标签: 氯胺酮 免疫调节 炎症反应 脓毒症 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