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患者记忆功能损害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2月我院30例抑郁症患者,按相关诊断标准将入组病例分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患者15例(双相组)、单相抑郁患者15例(单相组),另抽取13例参与医院心理测试的正常人作为对照(普通组),评估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程度及记忆功能。结果:单相组及双相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组与双相组HAMD-17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组及双相组韦氏记忆量表(WPS)各项得分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组与双相组量表中经历、定向、数字顺序关系、再认、触觉记忆及背诵数目等测试项目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向组患者图片回忆、视觉再生、逻辑记忆、联想学习得分明显低于单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相抑郁病例相比,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病例记忆功能受到损害的程度更严重。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 单相抑郁 记忆功能损害 差异性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所面对的生活压力以及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人民心理问题成为现阶段需重点关注因素。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通常由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等方面所引起,患病后患者会出现明显情绪变化,甚至影响其日常行为习惯,为其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一旦出现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症状,需及时入院接受治疗且需要专业人员护理,以免出现病情加重现象。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双向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21例符合ICD-10情感障碍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157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64例双相障碍抑郁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家族史、诱因等问题。结果 双相障碍抑郁患者首发年龄低于单相抑郁症患者(P<0.05,t=65.96),双相障碍抑郁患者病程周期更长;双相抑郁患者情绪过激发生率、精神病症状分别为35.93%、29.68%均高于单相抑郁症的22.29%、15.92%,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相障碍抑郁首次发病年龄小、不利于诊断、患者病程周期长,可通过精神病症状、精神运动障碍、自杀行为以及过激想法等临床表现作为早期判断筛查依据。

  • 标签: 双相障碍抑郁 单相抑郁症 临床特征 实践思考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有效减轻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对拉莫三嗪的治疗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筛选出共6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进入本院治疗,按接收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比观察采用拉莫三嗪治疗的观察组与碳酸锂治疗的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AMD量表评分、CGI-SI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HAMD量表评分观察组更低,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拉莫三嗪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与碳酸锂疗效差异不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拉莫三嗪起效更快,应用价值良好,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拉莫三嗪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喹硫平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近2年(2020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89例,回顾临床资料,对比观察组(45例,喹硫平治疗)和对照组(44例,喹硫平+碳酸锂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抑郁评分更低,不良反应率较高,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喹硫平 不良反应 碳酸锂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采取心境稳定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1.1~2022.1在本院选取6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B组30例采取帕罗西汀治疗,A组30例采取心境稳定剂治疗,对比两组抑郁状况、认知功能、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连线测试(TMT)-A、TMT-B时间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B组相比,A组HAMD评分低,TMT-A、TMT-B时间均短(P<0.05);A组较B组总有效率高(P<0.05);治疗前两组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精力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A组均高于B组(P<0.05)。结论 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给予心境稳定剂治疗,可提升疗效,改善患者抑郁状况与认知功能,进而改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心境稳定剂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帕罗西汀 丙戊酸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发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综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MMSE、HMSD评分更优,护理满意度高达9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个性化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中采用DBT(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的作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于2021年7月~2022年10月研究期间选择我院治疗的35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药物组(18例,药物治疗)与DBT组(17例,药物治疗+DBT),研究指标为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DBT组BRMS评分、HAMD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中采用药物治疗+DBT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治疗效果明显,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DB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以患者入院单号尾数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n=40,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和干预组(n=40,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两个组别。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的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双向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中,应用碳酸锂联合喹硫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2例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喹硫平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碳酸锂联合喹硫平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不同时期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期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碳酸锂联合喹硫平对患者进行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在发作过程中的抑郁症状,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碳酸锂 喹硫平 双向障碍抑郁发作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抑郁程度、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2年3月,选取102例癫痫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实施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患者51例,分别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护理8周后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与癫痫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抑郁百分比大于对照组,中度抑郁及重度抑郁百分比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癫痫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减轻抑郁程度,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缩短癫痫发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癫痫 常规康复护理干预 中医康复护理干预 癫痫发作次数 癫痫持续时间 抑郁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MECT方案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A组(31例)与B组(31例),A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方法,B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MECT方案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躁狂评定量表(BRM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BRM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B组患者HAMD评分、BRM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中实施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MECT方案干预可改善患者抑郁狂躁症状,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MECT方案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方式,对于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1年11月在我院就诊同时接受治疗的6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长谷护理方式,研究组30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差距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基底节区利用三维空间标记检测时发现,纹状体豆状核内的壳核普遍偏小、大脑皮层灰质萎缩、尾状核体积变小、前额叶(PFC)、眶额叶(OFC)灰质增加、白质减少。笔者发现上述区域体积减小可能参与高龄抑郁症患者精神运动性迟缓的部份调节有关,本文侧重在脑电图检查出现精神运动性发作现象为主,并探讨“颞叶癫痫”下的六类自动症临床特征。

  • 标签: 重度抑郁症 基底节 精神运动性 癫痫 心因性非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30例,给予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共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能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明显缓解了焦虑心理,其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能正确疏导自己的负性情绪,减少了抑郁心理,其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30例,给予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共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能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明显缓解了焦虑心理,其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能正确疏导自己的负性情绪,减少了抑郁心理,其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哮喘病发作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感觉到严重的胸闷、呼吸困难、大力地喘息与咳嗽,十分难受。在夜间发病时,会以间歇性的特点进行发作,通常每周会发病一到两次,严重者每天都会发作。少部分病人虽然自身有着非常典型的哮喘,但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咽部瘙痒以及阵发性呛咳,这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不典型的发作形式。但不论是哪种类型,都会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困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哮喘病 夜间发作 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