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9年8月到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观察组用到超声乳化手术。结果:观察组眼压水平以及视力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比较,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患者眼压水平以及视力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荐。

  • 标签: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 眼压水平 视力水平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白内障患者分别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超声乳化治疗后,对术后干眼情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中选取80例参与本次研究,并平均分成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一组为超声组接受超声乳化治疗,另一组为非超声组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针对接受不同治疗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干眼情况。结果 超声组在术后1周患者视力恢复率明显低于非超声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在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恢复率相同,不具备差异性(P>0.05)。超声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干眼评分均显高,表示此组患者干眼情况较严重,非超声组评分显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显示P<0.05, 有意义。结论 通过临床实践对比,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应用于白内障患者治疗中,术后1周患者视力恢复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干眼情况明显较轻,有助于患者后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 超声乳化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疾病对患者眼表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06至2018-09在科室接受白内障治疗的患者共计100名。其中50名患者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将他们定为对照组,而剩余的则是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术后患者眼表的症状。结果:在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后,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可以极大地改善白内障患者的眼表情况,其治疗效果较之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更优;结论:在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工作之中,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眼表的恢复速度,保障患者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眼表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极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后极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15例(21眼)的临床资料。探讨对后囊下浑浊的处理方式和维持前房稳定的技巧,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15眼后囊完整,6眼后囊破裂;15眼中环形撕囊者5眼、剪除浑浊者6眼、二期行YAG激光后囊切开者4眼。术后随访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12眼,0.1~0.5者9眼。结论后极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中选择合理处理后囊、维持前房稳定,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

  • 标签: 白内障,后极性 超声乳化术 后囊
  • 简介:摘要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虽然微创、有效且安全,但仍会因为手术的操作和仪器的工作而损伤眼内组织的正常结构,影响前房和玻璃体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血-眼屏障,引起炎性因子的释放,导致玻璃体液化或后脱离、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或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等病情。眼科医师应充分了解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手术过程对眼内组织带来的影响,重视白内障围手术期和手术过程的风险评估及管理,尤其是对于患有严重全身病和眼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中应尽可能减少超声乳化能量和手术时间,尽量减少对眼内组织的扰动,特别是要稳定前房和玻璃体的状态,真正实现白内障手术"从前段到后段"、"从眼部到全身"的全程监管,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并发症 玻璃体 视网膜 炎性因子 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中选择,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60例。为了能够明显的凸显出药物治疗方法的效果,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者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60例患平均分配至两组,分别30例,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新泪然滴眼液治疗,研究组中患者接受新泪然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详细情况,如临床指标,并记录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研究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照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研究组{76.67%(23/30)比96.67%(29/30)},该结果相比,研究组具有优势,差异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眼症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常见症状,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手术后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合理的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临床效果的提升。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干眼症 药物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微创疗法,其相较于与传统手术疗法具有创口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速度快、安全性高的优势,所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虽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优势明显,但是术后将近有10%的患者会出现干眼症这一并发症,干眼症所致的异物、干涩、视线模糊等不适症状会对手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当前应该加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防治。本文主要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诱发因素以及防治策略进行综述研究,希望为有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研究。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 术后干眼 影响因素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白内障是眼科一种比较普遍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视力变差,甚至致盲。临床医学方面针对白内障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常采取的是超声乳化吸出术,同时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式,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手术治疗之后会产生一些其他的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等。这种并发症问题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体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角膜水肿问题的护理进行相应的研究。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出术 角膜水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白内障是一种由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发病迟缓,并且会造成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水平。超声乳化吸出术作为白内障疾病治疗的关键方式,对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有显著效果。角膜水肿作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常见并发症,对其手术有效性产生消极影响,针对该并发症需要积极开展应对措施,加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患者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更好更快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出术 角膜水肿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者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高度近视者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74例(96眼)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 d,裸眼视力0.05~0.25者24眼(25.0%,24/96),0.3~0.5者40眼(41.7%,40/96),0.6~1.0者32眼(33.3%,32/96);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05~0.25者20眼(20.8%,20/96),0.3~0.5者42眼(43.8%,42/96),0.6~1.0者34眼(35.4%,34/96)。影响术后视力的单因素为年龄、术前视力、术前眼底病变程度及核硬度(P<0.05);影响术后视力的多因素为年龄及术前眼底病变程度(P<0.05)。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后囊破裂,术后早期并发症为眼压一过性升高,术后远期并发症为后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低下的原因主要为变性近视。无坠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白内障 近视者,高度 超声乳化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98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合并干眼症分为合并干眼症组(n=26)及对照组(不合并干眼症)(n=72),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估两组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评分结果,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术后干眼症发生影响因素。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干眼症组患者视功能评价、环境触发因素、眼部不适症状及OS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角结膜疾病史、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糖尿病均是导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健康教育、疾病认知高水平、用药依从性均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引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因素较多,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将有助于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干眼症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马山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 650例(1 650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后囊破裂57例(57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结果后囊破裂的原因包括撕囊不当5例(8.8%),水分离不当2例(3.5%),劈核不当10例(17.5%),旋转核不当13例(22.8%),吸附抓核不当10例(17.5%),超声乳化核不当11例(19.3%),吸除皮质不当5例(8.8%),植入人工晶状体不当1例(1.8%)。结论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多发生于处理核时。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原因,破裂,后囊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选取我院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酸钠+普拉洛芬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泪液分泌长度均小于治疗前,泪膜破裂时间均长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泪液分泌长度小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采用玻璃酸钠联合普拉洛芬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普拉洛芬 玻璃酸钠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干眼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10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将其中500例患者命名为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余下患者命名为实验组,给予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比较,实验组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其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 手术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006眼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选入样本803例白内障患者(1006眼),选入样本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回顾性分析1006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随访患者预后。结果:术后有796例患者视力为0.6~1.0,184例患者视力为0.3~0.6,26例患者视力为0.1~0.3;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有28眼,发生率为2.78%(28/1006);术后发生角膜水肿有70眼,玻璃体腔掉核1例,环形撕囊失败有10例,转化成小切口ECC E 5只眼,色素膜炎有3例等。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安全性较高,术者有熟练的小切口ECCE经验,只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精细操作及围手术期的院感管理,就能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手术室护理进行详细研究,并分析将其其应用在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120例患者,均是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此次研究将所有患者以数字划分方式细化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甲组(常规护理方法)和乙组(手术室护理方法),并将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此次研究表明将两组患者划分两组后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乙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比甲组好,数据对比显示P< 0.05,表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手术室护理应用在白内障患者中效果显著,此次调查数据表明,此方法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并使用。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减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白内障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提供超声乳化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干眼症出现率以及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干眼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泪液分泌测试、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提供综合护理的效果理想,能够降低干眼症出现率,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减少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 干眼症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选择2019年1月~2020年5月我院86例干眼症患者为对象,按不同药物将其分为2组,比较各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5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药物治疗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 干眼症 临床效果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术后,口服杞菊地黄丸联合超声雾化熏蒸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角膜荧光色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干眼症患者,随机选择58例行超声乳化术患者,使用奇偶数交替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9例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29例使用杞菊地黄丸内服与联合雾化熏蒸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干眼症治疗有效率、角膜荧光色素染色情况(CFS)、泪膜破裂时间(BUT)和基础泪液分泌量(SIt)。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72.41%,组间数据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联合治疗后,CFS(1.12±0.45)分低于对照组,BUT(6.52±1.24)s与SIt(7.32±1.97)mm/5min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杞菊地黄丸与超声熏蒸联合治疗方案在干眼症治疗中发挥显著价值,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临床指标。相关人员应认识到上述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对其进行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干眼症 杞菊地黄丸 超声雾化熏蒸法 超声乳化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2 mm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以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徐州复兴眼科医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91例(91眼)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不同手术切口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45眼),采用3.0 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观察组46例(46眼),采用2.2 mm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术。随访3周,观察超声乳化时间及能量、角膜内皮功能、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SCSF)、视力和散光。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及超声乳化能量分别为(17.6±1.8)s、(7.3±1.9)s及(42.0±3.4)%,与对照组(41.8±3.2)s、(17.2±1.5)s、(7.5±2.1)s及(41.8±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0.477、1.150,P=0.389、0.317、0.127)。术后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及SCSF评分分别为(9.5±2.1)s、(14.2±2.2)mm/5 min及(5.2±1.1)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2±1.7)s、(16.5±2.5)mm/5 min及(6.3±1.5)分(t=5.735、4.662、3.995,均P<0.01)。术后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分别为(2 511.9±91.2)个/mm2、(557.2±10.3)μm及(29.9±2.4)%,与对照组(2 356.9±85.2)个/mm2、(575.2±13.8)μm及(31.5±2.5)%(t=-8.374、7.062、3.115,均P<0.001)。术后观察组散光(1.1±0.2)D低于对照组的(1.4±0.3)D (t=5.624,P<0.01)。术后1 d及3周观察组视力≥0.5患者占比89.1%及93.5%,高于对照组71.1%及75.6%(t=4.655,5.613;P=0.031,0.018)。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2 mm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较3.0 mm切口者效果更好。

  • 标签: 白内障,年龄相关性 超声乳化术,微切口,2.2 mm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