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足创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 2018年 06月至 2019年 05月接收的 76例手足部皮肤受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 2组,对照组 38例采纳常规治疗,观察组 38例采纳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对比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缺损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实施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方案,对手足部皮肤受损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不会损伤患者主干血管,且耐磨性较好,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腓动脉穿支皮瓣 手足部创面 修复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7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45例(共71个创面)符合入选标准的手足部Ⅲ度冻伤患者,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hGM-CSF组24例(35个创面)和对照组21例(36个创面)。rhGM-CSF组患者中男20例、女4例,年龄(38±1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36±14)岁。2组患者均进行复温、抗炎止痛、抗感染、抗凝、溶栓等全身治疗,rhGM-CSF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创面分别外涂rhGM-CSF凝胶和芦荟抑菌胶,每平方厘米创面外涂10 mg,每24小时换药1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治疗1、3、7、14 d,对创面炎症反应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6、12 d,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并计算细菌阳性检出率;观察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治疗1、3 d,2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相近(t=0.37、2.93,P>0.05);治疗7、14 d,rhGM-CSF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77、5.83,P<0.01)。治疗前,2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治疗6、12 d,rhGM-CSF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1%(2/35)、22.86%(8/35),略低于对照组的13.89%(5/36)、30.56%(1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GM-CSF组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1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创面红肿,创周皮肤片状红斑,经生理盐水冲洗后缓解。rhGM-CSF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2.3±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5±0.8)d(t=24.89,P<0.05)。结论外用rhGM-CSF凝胶治疗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炎症反应,临床应用安全。

  • 标签: 冻伤 伤口愈合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创面外露内置物的保全和创面修复临床策略。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8例伴有内置物外露的术后创面不愈合患者,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0~73岁。患者中2例腹部外伤术后腹部补片外露,2例颅脑术后钛板外露,3例骨折手术后内固定物外露,1例颅脑术后脑脊液引流管外露。入院时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在控制血糖、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的基础上,尽快行创面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0.5 cm~6.0 cm×5.0 cm。4例患者创面清创后直接封闭,其中1例直接缝合;1例创面局部填充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后直接缝合;2例采用局部皮瓣修复,皮瓣面积分别为10.0 cm×8.0 cm、12.0 cm×8.0 cm,供瓣区直接缝合;术后均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4例患者创面清创后行持续VSD治疗,待创基情况改善后,1例患者创面逐渐愈合,1例患者创面直接缝合,2例患者创面取大腿或头部刃厚皮修复。观察并记录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本组6例患者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共培养出细菌10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所有患者术后皮片或皮瓣均成活,切口愈合,创面封闭,内置物全部保全。随访1~3年,所有患者修复创面均无复发。结论针对伴有外露内置物的术后慢性创面,在彻底清创后,可通过直接缝合或皮瓣移植Ⅰ期封闭清洁创面;组织缺损比较大、感染比较重的创面可先行持续VSD治疗,Ⅱ期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封闭创面,从而实现保全内置物和修复创面的治疗目标。

  • 标签: 伤口愈合 负压伤口疗法 慢性创面 内置物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及各种慢性病和创伤发生率的升高,由不同原因(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压迫、感染、肿瘤等)导致的慢性创面患者日渐增多。特别是生命终末期患者的慢性创面具有愈合难度大、甚至无法愈合的特点,对其进行姑息性治疗势在必行。慢性创面的姑息性治疗着重于创面的气味、疼痛、渗出物、出血和感染管理等,以前有效预防感染,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轻医疗经济负担。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姑息性治疗在慢性创面的相关研究,探讨不同创面姑息性治疗的评估和管理,为慢性创面治疗提供新策略、新材料、新理念。

  • 标签: 姑息疗法 伤口愈合 气味 疼痛 创面管理 慢性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中老年Ⅲ、Ⅳ度烧伤创面采取负压创面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5年 1月到 2016年 1月所收治的中老年Ⅲ、Ⅳ度烧伤患者资料 1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将所选取的 10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平均每组 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负压创面治疗,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等,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创面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针对中老年Ⅲ、Ⅳ度烧伤患者采取负压创面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手术之后创面的愈合时间,使其治疗费用降低,属于目前治疗中老年Ⅲ、Ⅳ度烧伤的有效方式,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老年Ⅲ Ⅳ度烧伤 负压创面 创面愈合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分析 清创植皮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NPWT)治疗Ⅲ /Ⅳ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2月 -2019 年 7 月我院 收治的Ⅲ /Ⅳ度烧伤患者 68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 34 例患者。干预组 清创后 NPWT联合游离植皮修复, 对照组清创后传统换药联合游离植皮修复。 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瘢痕增生程度 。结果:干预组患者瘢痕增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NPWT联合清创植皮治疗Ⅲ /Ⅳ度烧伤创面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瘢痕增生程度,具有显著治疗价值。

  • 标签: [ ] 烧伤 清创 植皮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Lando®人工真皮并结合自体皮移植修复手足部骨肌腱外露伴骨折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郑州仁济医院创伤显微外科收治的手足部骨肌腱外露伴骨折的35例患者(手部23例,足部12例)。一期先行骨折复位,彻底清创和止血后,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进行创面床准备。二期行Lando®人工真皮移植,待创面完全血管化后,揭除硅胶膜,移植自体皮。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植皮成活情况和远期外观恢复情况。结果35例患者人工真皮覆盖术后10~15 d拆除负压装置,支架血管化良好,完全覆盖裸露的骨肌腱。自体皮移植术后除1例因未及时引流而导致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再次植皮创面愈合,其余患者移植的自体皮片基本存活。术后6~12个月随访发现,移植区无破溃,皮肤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接近,无明显瘢痕和挛缩形成,未发生肌腱粘连,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Lando®人工真皮并结合自体皮移植修复手足部骨肌腱外露创面,可直接覆盖外露骨肌腱,术后移植区外观恢复平整,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皮肤,人工 皮肤移植 骨折 骨外露 肌腱外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体外模拟创面炎症微环境的可行性。方法(1)取1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在背部中线两侧用打孔器各取直径1.0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组织,制作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形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48 h后,取距创缘2 mm内创面组织,制作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取2种组织匀浆上清液,调整总蛋白质量浓度为1 mg/mL,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样本数为6。(2)取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并培养至第3代,培养48 h后提取正常外泌体。另外取第3代hUCMSC,分别加入总蛋白质量浓度为30、50、100 μg/mL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和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培养48 h后,提取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取正常外泌体、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外泌体粒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9和CD63表达。(3)取1 d龄C57BL/6小鼠乳鼠20只,分离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Fb)和第3代Fb,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Fb,培养2 h,利用细胞爬片法结合免疫荧光法观察波形蛋白的表达。(4)取第3代Fb,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每组4孔。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余7组依次加入实验(2)中制备的正常外泌体,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并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0 μg/mL。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8组细胞活力。(5)取2个批次第3代Fb,同实验(4)进行分组及处理,每组4孔,并分别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10 μg/mL,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培养6、12、24 h细胞迁移率。(6)取2个批次第3代Fb,同实验(4)进行分组及处理,但不设置对照组,每组3孔,并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10 μg/mL,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培养48 h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结果(1)伤后48 h,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中TNF-α含量为(116±3)pg/mL,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的(97±5)pg/mL,t=3.306,P<0.05。(2)hUCMSC正常外泌体、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均呈典型茶托样;3种hUCMSC外泌体粒径为30~150 nm,均在外泌体正常粒径范围内;3种hUCMSC外泌体CD9和CD63均呈阳性表达。(3)原代细胞轮廓清晰,呈突起的纺锤形、不规则多角形或细长条状;第3代细胞形态与原代细胞相近。培养2 h,细胞中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细胞鉴定为Fb。(4)培养48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活力为(137.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正常外泌体组的(107.5±2.4)%、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的(113.3±3.2)%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的(104.0±2.0)%、(101.9±1.5)%,P<0.01, 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103.4±2.2)%、(102.5±1.4)%],P<0.01。(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 μg/mL时,培养6、12、24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培养12 h,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以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10 μg/mL时,培养6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P<0.05);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培养12、24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6)外泌体终质量浓度1 μg/mL时,7组细胞培养48 h TGF-β1、TGF-β3、α-SMA 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3、1.537、1.653,P>0.0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0 μg/mL时,培养48 h,7组细胞TGF-β1、α-SMA 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87、1.308,P>0.05)。5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培养48 h TGF-β3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外泌体组、5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3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结论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预处理对hUCMSC外泌体的总蛋白含量无影响,低浓度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刺激所得的hUCMSC外泌体能够上调Fb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但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炎症介质含量过低,不足以有效启动间充质干细胞抗炎及组织修复旁分泌效应。

  • 标签: 炎症 成纤维细胞 外泌体 组织匀浆 微环境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罗高兴 吴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疾病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 400038,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 518035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医学与材料科学的发展,通过学科间的相互交叉融合,研制出越来越多的新型现代功能材料应用于皮肤创面修复,从而为皮肤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新方法、新工具,本文就此做了一些总结。

  • 标签: 伤口愈合 皮肤创面 现代功能材料
  • 简介:摘要近年来,慢性创面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该病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其预防和治疗应当得到现代医学的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慢性创面的治疗尽管已取得诸多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要实现慢性创面的快速修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总结了慢性创面的定义及治疗的理论基础、创面敷料及治疗技术的应用,旨在与业内同仁们探讨慢性创面治疗的理论和策略。

  • 标签: 伤口愈合 慢性创面 TIME模式 创面湿性愈合理论 创面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创面治疗(NPWT)技术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治疗糖尿病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15例Wagner分级2~3期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创面大小为2.0 cm×4.0 cm~6.0 cm×10.0 cm,清创后采用NPWT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治疗;3周后检测创面面积,观察创面缩小程度,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游离植皮或继续换药处理。随访3~6个月,观察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修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在治疗3周后观察到大量肉芽组织生长,创面面积较治疗前缩小(42.5±4.5)%,10例行植皮手术后创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1.5±1.8)d;5例创面在负压治疗后面积缩小直接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0.4±3.5)d。结论NPWT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修复糖尿病足慢性创面,能有效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的愈合,适用于Wagner 2~3期糖尿病创面的治疗。

  • 标签: 糖尿病足 脂肪移植 负压创面治疗 慢性创面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84 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 观察组、 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2 例 。观察组采用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敷料覆盖削痂植皮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9.5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深度烧伤患者应用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 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 生物敷料 体微粒皮移植术 保湿性敷料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