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寻治疗小腿及足部各类慢性创面的较佳手术方法。方法根据42例患者51处慢性创面分布于小腿及足部的不同位置与创面感染及炎性反应程度进行评估,针对性采取围手术期治疗措施,后续选择植皮、皮瓣移植、截趾等手术方式。根据一次性治愈的创面数计算手术成功率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结果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86.3%,住院时间为(17.8±2.1)d。结论依据创面评估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及结合创面具体位置确定手术方案,对小腿及足部的慢性创面治疗非常重要。手术是修复此类创面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保护肢体功能并缩短病程。

  • 标签: 皮肤溃疡 围手术期护理 外科手术 创面评估
  • 简介:烧(创)伤的创面诊断与治疗都首先建立在创面面积大小的评估基础之上.目前临床工作中,烧(创)伤面积的估算仍依赖传统九分法,由医护人员对创面进行目测,估算出相应的烧伤面积.由于每位医护人员存在经验差别,所以导致面积估算结果与实际面积出现较大误差,严重影响了诊断与治疗工作,也不便于对比临床资料.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准确补液对生命体征的维护及创面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烧伤体表面积的估计值是计算烧伤休克期补液的基础.

  • 标签: 烧伤创面 评估系统 计算机辅助 数字化 大面积烧伤患者 烧(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慢性创面湿性敷料在促进伤口愈合中的效果,以及其在减少伤口感染率和加快愈合时间方面的潜在优势。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共纳入120名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人。试验组应用湿性敷料,对照组使用传统干性敷料。所有患者的治疗周期为12周,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伤口愈合率、愈合时间以及感染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伤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对比75%,P<0.05),伤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对比25%,P<0.05)。此外,试验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而对照组为8周(P<0.05)。结论:湿性敷料在慢性创面的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能够显著提高伤口愈合率,减少感染率,并缩短愈合时间。这些结果表明,湿性敷料应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慢性创面的临床治疗中。

  • 标签: 慢性创面 湿性敷料 伤口愈合 感染率 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负压引流技术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根据抽签结果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换药治疗,研究组进行负压引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8%>82.2%),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0.0%<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效果确切,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故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负压引流技术 骨创伤 创面软组织损伤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羧化多糖可吸收止血纱(其编号为NWL-K)对兔肝、脾创面的止血效果。方法60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只,分别建立肝和脾创面出血模型;两组模型再根据使用止血材料的品种,分成普通纱布组、速即纱组和NWL-K组,每组10只。采用造模出血量和切除肝组织重量评估模型稳定性。脾脏出血模型按压3 min后每隔(30±5)s以及肝脏出血模型按压30 s后每隔(20±5)s分析各组止血时间和止血评分,观察创口与纱布的黏合情况。结果各肝脏、脾模型组造模时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时肝脏组织切除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型造模稳定,对之后的止血实验不产生影响。在脾脏创面出血模型止血时间上,NWL-K组[210(180,248)s]、速即纱组[255(233,300)s]分别与普通纱布组[465(383,660)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WL-K组相较于速即纱组止血时间更短(P<0.05)。在肝脏创面出血模型止血时间上,NWL-K组[70(70,95)s]、速即纱组[90(85,110)s]分别与普通纱布组[250(225,290)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模型各观察时间点速即纱组、NWL-K组止血评分下降快于普通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 s时NWL-K组和速即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模型50,70,90 s时速即纱组、NWL-K组止血评分下降快于普通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110,130 s时普通纱布组与NWL-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WL-K吸水性和周围组织黏合性均优于普通纱布和速即纱。结论对于肝、脾出血创面,与其他类型纱布比较,应用NWL-K能有效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NWL-K吸水性强,与创口黏合稳固。

  • 标签: 腹部损伤 止血 壳聚糖 羟乙基壳聚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面感染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普外科就诊并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从中选取200例入组研究,在征询患者意见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设创面感染风险评估和预见性防控管理,对两组患者两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情况、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100例患者,术后1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创面感染,创面感染发生率13%,观察组100例患者,术后2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创面感染,创面感染发生率2.00%,观察组创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率78.00%,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率93.00%,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面感染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创面感染风险评估 预防策略 普外科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inbeticfoot,DF)患者实施综合性评估护理对其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2021年9月~2022年8月,选取徐州仁慈医院创面修复科收治的74例D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37,实施常规护理)与综合组(n=37,实施综合性评估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创面愈合情况、足部状况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综合组与常规组比较,创面面积明显更小,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更快,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糖尿病特异性生命质量测定量表(A-DQOL)评分明显更低(P

  • 标签: 糖尿病足 综合性评估护理 创面愈合 神经传导速度 足部状况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创面修复具有其内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呈现复杂的网络调控性,但这些内容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未能详尽或不系统。因此,不从事创面修复研究的临床医师难以全面理解创面修复机制及其与临床进程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创面修复相关机制的理解,归纳了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创面修复的序贯性、局域性、时限性特征,为创面修复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伤口愈合 机制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创面切削痂植皮(VSD)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致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深度烧伤创面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清创植皮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创面切削痂植皮手术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至创面愈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肉芽长出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创面切削痂植皮治疗 烧伤创面 效果
  • 简介:清创是把一个污染的创口转化为“无菌”的创口,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步骤,及时正确的闭合创面是预防手和前臂开放性损伤感染的有效措施。如创面不及时闭合,必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渗出、水肿、粘连直至僵硬而影响手及前臂功能,所以把早期闭合创面作为治疗手和前臂开放性损伤的原则之一。

  • 标签: 手部创面 开放性损伤 修复 防止感染 前臂功能 不同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肤创面诱导凝胶(商品名创无痕)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对34处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治疗组)及34处常规处理(对照组)的兔耳创面的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切口愈合时间(13.4±1.3)d,较对照组(17.6±1.6)d(P<0.01)缩短,治疗组创面愈合后瘢痕较对照组更轻微。结论皮肤创面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能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及减轻创面愈合后瘢痕。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三氯生 创面愈合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及促进创面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5年 12月 -2016年 12月我院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 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取即时治疗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参照组采用晚期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早期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功能恢复有效率 66.67%( 24/36)及外观恢复率 75%(27/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深度烧伤创面需要及时处理,促进创面快速修复,加快患者外观恢复及身体机能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深度烧伤创面 早期处理 创面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慢创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linicalKey(爱斯唯尔全医学平台)、Greenmedical、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logy Medicine,CBM)、维普数据库,收集NPWT在慢性创面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时间均为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以Revman5.3软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纳入本研究的随机试验有8项,共1 224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P<0.01)、创面愈合的时间(P<0.01),减少换药次数(P<0.01),减轻换药的疼痛程度(P<0.01),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结论NPWT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慢性难愈合创面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创面外露内置物的保全和创面修复临床策略。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8例伴有内置物外露的术后创面不愈合患者,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0~73岁。患者中2例腹部外伤术后腹部补片外露,2例颅脑术后钛板外露,3例骨折手术后内固定物外露,1例颅脑术后脑脊液引流管外露。入院时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在控制血糖、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的基础上,尽快行创面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0.5 cm~6.0 cm×5.0 cm。4例患者创面清创后直接封闭,其中1例直接缝合;1例创面局部填充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后直接缝合;2例采用局部皮瓣修复,皮瓣面积分别为10.0 cm×8.0 cm、12.0 cm×8.0 cm,供瓣区直接缝合;术后均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4例患者创面清创后行持续VSD治疗,待创基情况改善后,1例患者创面逐渐愈合,1例患者创面直接缝合,2例患者创面取大腿或头部刃厚皮修复。观察并记录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本组6例患者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共培养出细菌10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所有患者术后皮片或皮瓣均成活,切口愈合,创面封闭,内置物全部保全。随访1~3年,所有患者修复创面均无复发。结论针对伴有外露内置物的术后慢性创面,在彻底清创后,可通过直接缝合或皮瓣移植Ⅰ期封闭清洁创面;组织缺损比较大、感染比较重的创面可先行持续VSD治疗,Ⅱ期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封闭创面,从而实现保全内置物和修复创面的治疗目标。

  • 标签: 伤口愈合 负压伤口疗法 慢性创面 内置物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重庆格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皮肤创面粘合剂(胶),主要由2-氰基丙烯酸辛酯、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稳定剂-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组成。经临床78 例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病例试用,结果78例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且愈合后切口的瘢痕小,术后短期吻合口通畅率和吻合口内径要优于缝线吻合,证明皮肤创面粘合剂(胶)对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粘合均有较好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重庆格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皮肤创面粘合剂(胶),主要由2-氰基丙烯酸辛酯、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稳定剂-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组成。经临床78 例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病例试用,结果78例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且愈合后切口的瘢痕小,术后短期吻合口通畅率和吻合口内径要优于缝线吻合,证明皮肤创面粘合剂(胶)对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粘合均有较好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抗生素骨水泥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60例患者,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另一组接受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率、疼痛缓解情况等指标。结果:接受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感染率显著降低,疼痛缓解效果较好。同时,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抗生素骨水泥在慢性创面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抗生素骨水泥 慢性创面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抗生素骨水泥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60例患者,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另一组接受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率、疼痛缓解情况等指标。结果:接受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感染率显著降低,疼痛缓解效果较好。同时,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抗生素骨水泥在慢性创面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抗生素骨水泥 慢性创面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及各种慢性病和创伤发生率的升高,由不同原因(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压迫、感染、肿瘤等)导致的慢性创面患者日渐增多。特别是生命终末期患者的慢性创面具有愈合难度大、甚至无法愈合的特点,对其进行姑息性治疗势在必行。慢性创面的姑息性治疗着重于创面的气味、疼痛、渗出物、出血和感染管理等,以前有效预防感染,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轻医疗经济负担。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姑息性治疗在慢性创面的相关研究,探讨不同创面姑息性治疗的评估和管理,为慢性创面治疗提供新策略、新材料、新理念。

  • 标签: 姑息疗法 伤口愈合 气味 疼痛 创面管理 慢性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