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传统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我医院骨科接收的3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保守治疗,观察组则运用手术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也较少,术后3个月腕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得到良好恢复,两组指标差值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传统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疗效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睫状体分离经典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激光、手术等,其中出现最早、使用最多的是睫状体缝合术。单纯睫状体分离可采用直接或间接睫状体缝合。但睫状体分离常伴有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晶状体不全脱位、外伤性白内障等合并症,这些情况无法通过睫状体缝合术一次解决。因此,选择合适的联合手术方式对有合并症的睫状体分离的治疗十分重要,如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时可结合玻璃体切除、冷凝治疗、气体填塞及巩膜扣带术;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时可采用囊袋张力环或改良囊袋张力环囊袋内植入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治疗睫状体分离的联合手术应根据具体情况择优选择。(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176-181)

  • 标签: 睫状体分离 直接睫状体缝合术 囊袋张力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20例男性腹股沟疝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传统疝修补术手术治疗,观察组腹股沟疝TEP手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复发率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腹股沟疝TEP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手术时间短、复发机率小,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不同手术 治疗方式 腹股沟疝气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指导临床对肛瘘治疗手术方式进行选择与评价。方法将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住院部收治的肛瘘患者共计50例纳入研究,遵循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者采取肛瘘切开切除术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采取肛门括约肌瘘管结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肛门括约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2.00%(23/2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6.00%(24/25),两组手术成功率对比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肛门括约功能恢复有效率为68.00%(17/25),观察组为88.00%(22/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门括约肌瘘管结扎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与肛瘘切开切除术相当,但在术后肛门括约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可作为基础手术方案,推广应用。

  • 标签: 肛瘘 手术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使用肛门外瘘管切除缝合以及联合使用肛管内主管挂线的方法治疗高位肛瘘和使用肛门外瘘管旷置以及联合使用管内主管挂线的方法治疗高位肛瘘,求得最有效治疗肛瘘的手术方式。方法从2010年2月到2016年1月选取96名以“高位肛瘘”为诊断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一组给予肛门外瘘管切除缝合以及给予肛管内主管挂线的方法治疗高位肛瘘为A组,一组给予肛门外瘘管旷置以及给予肛管内主管挂线的方法治疗高位肛瘘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痊愈所需的时间和术后复发的几率,以及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以得出两组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治疗高位肛瘘后,患者痊愈所需的时间平均为16.5天,术后随访无复发的病例,术后肛门排便功能正常,无明显的大便失禁症状;B组治疗高位肛瘘后,患者痊愈所需时间平均为25.3天,术后有4例复发术后肛门排便功能正常,无明显的大便失禁症状。两组患者的痊愈所需的时间与复发几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结果表明A组的手术方法即对高位肛瘘拥有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肛瘘 肛门外瘘管切除缝合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肛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其发生原因和所波及的范围不同,临床治疗方式及效果也有较大差异。到目前为止,高位复杂性肛瘘仍然是临床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手术是肛瘘的主要治愈性手段。目前治疗肛瘘的手术方法很多,但都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肛门功能障碍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对肛周解剖、肛门直肠生理及肛瘘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新的治疗观念及手段的应用,在肛瘘、特别是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现就治疗肛瘘的手术方法综合评价如下。

  • 标签: 高位复杂性肛瘘 手术方式选择 治疗方式 手术方法 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于肺癌的临床疗效,为日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4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7例患者行传统手术,而观察组37例患者行胸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疼痛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法)以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的相关指标均是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VAS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两项指标也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手术方法治疗肺癌患者,尽管价格较为昂贵,但是术后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同时提高一定的生活质量,推广意义重大。

  • 标签: 胸腔镜 肺癌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 2015年 8月至 2016年 8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气患者 59例,采用治疗的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 30例为 A组,另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 29例为 B组,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后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总有效率与 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效果相当,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确保治疗疗效。

  • 标签: 不同手术治疗方式 疝气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观察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医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TEP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1/60)低于对照组的1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67%(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7%(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采用TEP手术治疗腹股沟疝不但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疝 TEP 无张力疝修补术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病灶清除术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加用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疾病的疗效,研究其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在2007年1月~2010年1月进行的60例脊柱结核患者治疗病例,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并根据随访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患者术后疗效均显著,但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加用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病灶清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柱结核疾病的治疗,采取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加用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可以有效提高术后脊柱的稳定性,但同时也有适应症。

  • 标签: 脊柱结核 稳定性 植骨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 2013年 3月到 2014年 3月所收治的胆结石患者 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乙组患者予以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则实施腹腔镜手术,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甲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6.38%)明显低于乙组( 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胆结石疾病的治疗中,相对于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对患者的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胆结石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