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慢性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生率在一般人群为0.4%~2%,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不断升高。年龄每增加10岁,房颤发病率升高1.4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慢性房颤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房颤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华法令 慢性房颤 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风心病慢性房颤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对29例风心病伴或不伴慢性房颤的病人在行二尖瓣置换术时,采用心外膜标测技术测定左、右心房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AERP)及右房内和房间的传导时间.结果:风心病慢性房颤组左、右心房AERP比窦性心律明显缩短(P<0.05),左、右心房各部分的AERP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即存在明显离散性;慢性房颤组的右房和房间传导时间在转复为窦性心律和缩短刺激右房高位间期时均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风心病慢性房颤心房各部位AERP的差异反映了其AERP的离散性,而AERP的离散性在房颤的诱发和维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慢性房颤 心房有效不应期 风心病 心外膜标测 对比研究 AERP
  • 简介:心房纖颤(AtrialFibrillation)簡稱房颤,是常見的心臟病之一,其在人群中的總患病率為4.2%,中國13億人15中約有550萬人患房顫。患病率隨年龄的增長而增高。75歲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約為10%,房颤是死亡獨立危險因素。

  • 标签: 房颤 治疗 诊断 心脏病 病因
  • 简介:正常心脏跳动是有规律的,称为窦性心律。某些疾病时心房活动不协调,心脏跳动完全无规律,称为心房纤维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且危害大的心律失常。在美国有200多万房颤患者,据估计我国的房颤患者达1000万人以上。它是血栓栓塞事件(尤其是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脑卒中的1/3患者是由于房颤引起的,但许多患者对该病认识不足,忽略了治疗的重要性,而未积极治疗,为使患者对该病进一步了解,更好配合医师选择恰当治疗方案,下面对该病作一简单介绍。

  • 标签: 房颤患者 中风 心脏跳动 心房纤维 积极治疗 窦性心律
  • 简介:一些老年人血压不高,动脉粥样硬化也不严重,却得了脑中风偏瘫,一做心电图才发现,心电图特别不规律,原来很多人的心脏都有房颤。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既可继发于其他疾病,也可独立发生。房颤最多见于风湿心脏瓣膜病患者,老年人的发生率极高,可达10%,并且随年龄的增长,中风等栓塞并发症明显增加,同时中风也是房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中风偏瘫 心房颤动 风湿心脏瓣膜病 动脉粥样硬化 房颤患者 栓塞并发症
  • 简介:对心房颤动(AF)最理想的治疗目标是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但目前通过药物、电学和消融有时均难以做到,特别是伴充血性心衰时更是如此。本文目的是对5例充血性心衰伴AF的病人给予房室结消融及双心室起搏治疗,观察对运动耐量和心功能改善的情况。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我科住院病人5例,男4例,女1例,39~74岁。其中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双心室起搏 房室结消融
  • 简介:目的探讨房颤(Af)发生前的心电图演变特点.方法分析74例Af发生前的静息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组,按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分为A、B2组,比较不同年龄组Af发生前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疾病关系.结果Af发生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与患者的年龄段、原有器质性心脏病密切相关(84.6%).有的呈一过性,与迷走神经兴奋或受到外来刺激有关.结论在年龄较大或原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当心电图出现与Af密切相关的异常改变时,应考虑为Af前兆,采取积极的治疗,对阻止或延缓Af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电图改变 房颤 器质性心脏病 治疗 延缓 不同年龄
  • 简介:胸静脉包括上腔静脉、肺静脉、Marshall静脉(veinofMarshallVOM)、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冠状静脉和奇静脉。人类奇静脉无肌袖,但可于犬中发现。冠状静脉周围的肌袖是心律失常潜在起源点,但其激动很难和左心房的激动区分开来,临床对其研究甚少。最近研究观察到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时可被肺静脉的反复快速激动(repetitiverapidactivitiesRRAs)所启动。在心房颤动时,Marshall静脉和肺静脉比左心房的激动周长更短,而左心房的激动周长比右房短,提示胸静脉是维持心房颤动的反复快速激动的来源。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上腔静脉 反复快速激动 冠状静脉 RAPID
  • 简介:房颤动或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主要表现为“心跳异常的紊乱”致使心输出量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40岁以上者无论男性或女性。其发病率约为2‰。超过60岁的人群有1%发现房颤,年龄大于69岁房颤的发生率超过5%,80岁以上人群的发生率达10%。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临床上遇到的房颤患者势必日益增多。

  • 标签: 心房颤动 病因 治疗
  • 简介:C反应蛋白(CRP)是反映体内炎症急性活动期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CRP是心房纤颤(AF)发生的预测因子,本文就CRP影响AF的可能机制及对AF治疗意义作一综述.

  • 标签: C反应蛋白 心房颤动
  • 简介:房颤是正常的窦性起搏节律被心房不同部位的快速活动所取代,从而引起快速、不规则的心房电活动和颤动,而非心房收缩。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紊乱,并会引致心脏病的发生和死亡。近50年来,普遍被大家接受的房颤模型是同

  • 标签: 房颤 心律失常 遗传因素 电生理基础
  • 简介:在心脏中,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是存在于相临心肌细胞间的一种由特殊膜蛋白通道组成的具有亲水性的特殊低阻抗区域,它的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间电和化学信号的传导。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对AF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GJ与AF的关系正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缝隙连接 心房颤动 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发病机制研究 化学信号 细胞间
  • 简介: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仅次于早搏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病率显著增加,房颤的存在将严重影响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并且其病因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笔者对房颤的病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不同的临床情况来制定治疗对策。

  • 标签: 房颤 病因 治疗 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病例1:程某,男,51岁,因感冒屏气时心悸而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血压正常,心脏听诊:节律不齐,各听诊区未闻杂音,两肺(一)。五年前开始有类似发作,按冠心病治疗一段时间,效果不佳。本次发作时间较长。描记常规心电图时发现窦律与房颤交替出现,连续描记Ⅱ导联如图1所示:窦律与房颤间歇出现,而且每次房颤前均由房早引发,当屏气时,窦律消失,由房颤取代。图1第ⅠV-VⅠ行,吸气末屏气,房颤消失,由窦律取代。图1VⅡ、VⅢ行。心电图诊断:①窦律心律不齐,②迷走神经源性房颤

  • 标签: 神经源性 房颤 常规心电图 心电图诊断 迷走神经兴奋 心律不齐
  • 简介: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一定致残率和病死率,特别是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发生房颤后循环系统功能迅速恶化,故一直是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学关注的焦点。房颤的最佳治疗是在病因治疗的前提下恢复并维持窦性节律,维持心房正常的血液传输初级泵的功能,防止血流动力学恶化,防止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节律的治疗主要控制快速心室率引起的症状和抗凝治疗减少血栓并发症。目前,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各种治疗措施各有其适应证和并发症,疗效亦不能令人满意,房颤治疗仍然是当今心律失常治疗学上一大挑战,这也是人们

  • 标签: 心房颤动药物 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
  • 简介: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65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约占5.9%,80岁以上约占10%。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不论是否有心脏器质性疾病,有房颤的患者死忘率高于无房颤患者2倍。进一步流行病学研究还表明,房颤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疾病,导致中风严重致残的发生率是其它病因的2倍。而房颤的药物治疗总体效果差,非药物治疗是近期的研究热点。房颤的非药物治

  • 标签: 心房颤动药物 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