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小脑顶核电刺激作为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并提供多种中枢源性神经保护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小脑顶核电刺激技术均可起到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对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功能障碍的相关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小脑顶核电刺激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小脑顶核电刺激 神经系统疾病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湘雅雅博爱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小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饮食管理和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照组给予假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视频透视吞咽检查量表(VFSS)、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小脑是全脑神经元最密集的部位。近年来有多项研究显示小脑在吞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大脑吞咽中枢具有紧密联系,小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旨在介绍小脑调控吞咽的相关神经通路及功能基础,并探讨小脑rTMS干预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领域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小脑 吞咽障碍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8例CTTH患者进入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rTMS组患者使用表面标记法定位右拇短展肌的热点并计算静息态运动阈值(RMT),随后将刺激强度调整为RMT的70%,刺激点位于先前确定的右手拇指热点前5 cm处,即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LDLPFC);刺激频率为每周一、三、五各1次,共持续4周,刺激12轮。对照组不定位热点,不计算RMT,将线圈垂直于LDLPFC放置,使用最小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同rTMS组。2组患者在rTMS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头痛影响测试问卷-6(HIT-6)、简易McGill疼痛问卷(MPQ)等量表进行主观疼痛评估,通过伤害性屈曲反射(NFR)和条件性疼痛调节(CPM)试验中相关电生理指标作为疼痛状态的客观评估指标。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及1个月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HIT-6评分、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54,P<0.001;t=-6.083,P<0.001;Z=-4.246,P<0.001;Z=-3.740,P<0.001)。(2)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与基础NFR RⅢ反射面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rTMS治疗CTTH短期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紧张型头痛 经颅磁刺激 伤害性屈曲反射 条件性疼痛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剖宫产时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组30例。实验组在麻醉前30min给予双侧内关、足三里经皮穴位电刺激刺激持续至手术开始。对照组贴电极贴不给予电刺激。记录穴位刺激前(T0)、手术开始时(T1)、剖出胎儿时(T2)、关腹牵拉腹膜时(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恶心呕吐视觉模拟评分(NVAS),记录手术出血量、液体输入量、麻黄碱使用率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1)两个组别各个时间点所测量的结果HR,MAP,SPO2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手术出血量、液体输入量及麻黄碱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T1-T4时间段的NVAS比对照组均降低,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剖宫产 穴位电刺激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脑深部电刺激(DBS)是治疗帕金森病(PD)的重要方法,DBS手术能明显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DBS手术多为PD中晚期老年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因此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是DBS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我科初步开展DBS手术,术前术后护理及相关专科操作知识缺乏。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桥小脑角区胆脂瘤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扫描评估,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然后在0°和30°硬性神经内镜辅助下寻找残余肿瘤,继续切除肿瘤。38例常规显微手术后,在神经内镜下发现残留肿瘤并在神经内镜下切除。全切除44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8例)、脑脊液漏(1例)和颅内血肿(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42±3)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5例(91.8%)患者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80分。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胆脂瘤,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胆脂瘤 桥小脑角 神经内镜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刺激排痰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刺激排痰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刺激排痰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梅杰综合征患者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8月到2022年8月 期间收治的35例梅杰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组患者均临床确诊,并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同步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护理干预前后入组患者的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入组患平均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为(7.35±0.36)分,护理干预后评分为(17.35±1.13)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评分结果显著下降,(P<0.05)。经观察入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梅杰综合征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梅杰综合征 脑深部电刺激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小脑对语言进程起潜在调控作用,以小脑为靶点的神经调控技术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本文主要综述了小脑调控语言功能的生理机制及其在失语症恢复中的应用,旨在为小脑调控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小脑 脑卒中后失语 神经调控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痫(DRE)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VNS)后脑电图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5例DRE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VNS手术治疗并随访12个月。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均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每次监测描记时间大于12 h。分析VNS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脑电图特点。结果25例患者术前VEEG监测中发作间期均出现尖波、棘波及尖慢、棘慢复合波,3例能定侧别。术后3个月时11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现为混合节律,尖波、尖慢波或棘波单个发放,其中8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术后6个月时18例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1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术后12个月时21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5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结论DRE患者VNS术后脑电图的改善程度随时间延续逐步提高,部分患者脑电图改善可早于临床症状改善。

  • 标签: 迷走神经刺激术 药物难治性癫痫 脑电图
  • 简介:摘要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一种高度遗传异质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包括多种亚型,SCA11型是其罕见亚型,致病基因为TTBK2基因。现报道1例SCA11型患者,经基因检测发现患者TTBK2基因存在c.1284dupA移码突变。复习文献发现,SCA11目前只有6个家系病例报道,本例患者的变异位点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未有报道,为罕见变异。

  • 标签: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1 tau微管蛋白激酶2 突变 小脑性共济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占位性小脑梗死枕下后颅窝减压手术中的应用,分析颅内压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菏泽市立医院22例动态颅内压监测联合枕下后颅窝减压治疗的占位性小脑梗死患者,其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28~79(56.4±13.5)岁。手术时分别在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时、释放脑脊液后去骨瓣减压前以及手术结束时3个时间点给予颅内压(ICP)测量并记录为ICP1、ICP2、ICP3,ICP2与ICP3的差值记录为ΔICP,术后持续动态监测颅内压,并分析颅内压的变化规律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ICP1为(22.3±4.3)mmHg(1 mmHg=0.133 kPa),ICP2为(20.3±3.9)mmHg,ICP3为(15.7±3.8)mmHg,术后ICP峰值为(19.4±5.2)mmHg,ICP2与ICP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差值ΔICP为(4.6±1.9)mmHg。减压骨窗面积为(22.5±1.6)cm2,ΔICP与其无相关性(P=0.17)。至随访结束时生存18例,死亡4例,生存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为(3.9±1.5)分,其中16例为高质量生存质量(GOS≥4分)。颅内压峰值、颅内压超阈值累计时间与预后相关(r=0.31,P<0.01)。结论颅内压监测肯定了手术治疗占位性小脑梗死的价值,其监测数值对病情的预后可提供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小脑梗死 去骨瓣减压 颅内压监测 骨窗面积
  • 简介:摘要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类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通常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5型是其中极其罕见的亚型,由致病基因SPTBN2杂合突变导致。现报道1例婴儿期起病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5型患儿,主要表现为整体发育迟缓、共济失调及构音障碍,其SPTBN2基因携带杂合错义突变c.1438C>T(p.Arg480Trp),该突变可能对β-Ⅲ血影蛋白的功能区域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SPTBN2基因 β-Ⅲ血影蛋白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改善帕金森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对护理干预在深部电刺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深部电刺激治疗的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200例,按接收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结果:两组在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帕金森患者深部电刺激治疗时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降低作用,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良好,对此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观察改良切扩慢性肛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慢性肛裂患者2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名。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切扩术 慢性肛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改良切扩慢性肛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入选的这60名患者随机均分为30例接受传统切除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改良切扩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以及VAS评分。结果:采用了改良切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以及愈合用时均是明显低于采用传统切除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应用改良切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采用传统切除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肛裂的患者采用改良切扩治疗的疗效确切,不仅手术用时短,且患者的愈合速度快,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更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肛裂 改良扩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参苓枳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部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总计62例,以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其中治疗组采取自拟参苓枳汤治疗,对照组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评分及临床疗效,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均较治疗前改善,而治疗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参苓枳散治疗慢性胃炎,与常规西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对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参苓枳术汤 慢性胃炎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疏肝健脾 岭南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纵切横缝慢性肛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我院所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9月到2022年5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硬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改良纵切横缝)和参照组(传统肛裂切除),各为1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在炎症因子水平方面,实施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参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87.50%)与参照组(43.75%)相比较高,组间差异性确切(P<0.05)。结论:针对慢性肛裂患者,改良纵切横缝能够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改良纵切横缝术 慢性肛裂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