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肠道息肉患者行内镜息肉切除术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行内镜息肉切除术的胃肠道息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给予甲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给予乙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给予进行内镜息肉切除术的胃肠道息肉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胃肠道息肉 内镜息肉切除术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鼻息肉摘除与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用于鼻息肉临床治疗的效果加以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鼻息肉患者78例,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鼻息肉摘除术,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行鼻内筛窦切除术,对2组患者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后的复发率加以对比。结果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4%与74.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8.573);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与17.9%,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x2=5.014);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6%与15.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3.924)。结论将鼻内筛窦切除术与鼻息肉摘除术联合应用于鼻息肉的治疗可有效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鼻息肉 鼻息肉摘除 鼻内筛窦切除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lesionsofthegallbladder,PLG),是胆囊壁向囊腔内呈局限性隆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有良性和恶性之分,以良性多见,主要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腺肌瘤、混合性息肉等病变。随着彩色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改进,PLG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术前对PLG各种病理类型的推断仍比较困难,使许多不具备PLG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因此术前鉴别PLG的性质,对确定PLG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近几年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 标签: 胆囊息肉样病变 发病率 诊断 手术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降低大肠癌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下确诊的89例大肠息肉,总结分析病人临床表现、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病理类型与息肉癌变的关系。结果89例大肠息肉中,以左半结肠为多;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最多,其中绒毛性息肉恶变率最高,且息肉越大,恶变率也越高,非腺瘤性息肉均未见癌变。结论腺瘤型息肉与大肠癌高度相关,其中绒毛性息肉恶变率最高。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均应及时切除与活检,可显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 标签: 大肠息肉 内镜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消化道息肉术后的护理。方法针对我院68例消化道息肉术后患者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出院。结论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常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者可发生癌变,对消化道息肉患者术后进行针对性护理减少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消化道息肉 术后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黑斑息肉综合征属于中医“息肉”范畴。“息肉”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灵枢?水胀篇》谓“寒气客于肠外,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乃起,息肉乃生。”提出了久病入络,络脉阻塞,恶肉乃生,为息肉产生之病机。《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指出“息”是多余、盈出之意。故可以认为现代医学所指的消化道息肉及其他面膜下肿瘤均可归于古论之“息肉”范畴。黑斑息肉综合征又称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波伊茨一耶格综合征、Peutz一Jegherssyndrome(pjs),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约50%患者有明显家族史。以口周、肢端特异性黑斑,胃肠多发息肉和家族聚集为三大特点,病理上为错构瘤。临床上极少见,发病率低,仅为1/25000。随着人们对该病了解的逐渐深入,肠道息肉恶变明显上升。

  • 标签: 黑斑息肉综合征 治疗 诊断
  • 简介: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上凸起的病变,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基本上都是通过例行体检才发现患有本病。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息肉的大小与胆囊癌的发生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息肉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据文献统计,直径小于10毫米的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为1.0%,直径在20~22毫米之间的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为2.4%,直径在30毫米以上的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为2.4%,直径在30毫米以上的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可高达10%。

  • 标签: 癌前病变 文献统计 例行体检 肠道肿瘤 人体血清 彩超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合并宫颈息肉误诊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8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孕检中发现的76例妊娠合并宫颈息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临床诊断。结果(1)本组76例患者中,39例患者表现为无症状,占51.32%。17例患者表现为性交后出血,占22.37%,15例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占19.74%,出血量均少,呈现点滴状。5例患者表现为肿物脱出,占6.58%;(2)本组76例患者中,肉眼确诊12例,诊断率为15.79%,电子阴道镜确诊64例,诊断率为84.21%。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过检查后,患者息肉生长方式主要向宫颈外口呈悬垂样生长,其次为宫颈管内膨胀生长,息肉单发患者63例,占82.89%,多发患者13例,占17.11%。病例诊断结果主要以宫颈慢性炎症和鳞状上皮化生为主,其次为不典型增生、腺囊型增生型、腺肌型。结论慢性宫颈炎是导致宫颈息肉的主要病因,由于存在癌变的危险,临床上要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时做出正确的疾病诊断和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临床妊娠合并宫颈息肉的误诊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 标签: 妊娠 宫颈息肉 误诊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消化内镜治疗息肉的护理情况。方法8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9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消化道息肉病例,所有患者均行消化内镜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护理效果展开分析。观察患者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半年,就患者复查依从性进行统计。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1例患者伴有血压下降的情况、3例患者因息肉较大出现出血情况,在卧床休息2~3d后症状缓解。随访半年,80例患者75例按照出院医嘱复查,依从率93.75%。结论针对消化内镜治疗的消化道息肉患者,通过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同时提高患者复查依从率,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消化内镜 护理体会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结肠息肉是由于结肠粘膜向肠腔内突出而形成的,可以发生在结肠的各段。根据其在肠镜下的不同形态可以分为无蒂扁平、广基和带蒂息肉等多种息肉类型。本文通过对136例肠镜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肠息肉在肠镜下治疗的临床疗效,提高结肠息肉治疗的成功率,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摆脱病患。

  • 标签: 肠镜结肠息肉治疗方法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以鼻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鼻内筛窦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优于单项鼻息肉切除术治疗。

  • 标签: 鼻内筛窦切除术 鼻息肉摘除术 鼻息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鼻息肉摘除术+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符合手术指征的鼻息肉患者32例,均行鼻息肉摘除术+鼻内筛窦切除术,观察并发症情况,评估临床疗效,随访1年了解复发率。结果全组患者中治愈24例(75.00%),好转8例(25.00%),有效率为100%;术后发生窦口狭窄1例(3.13%),眶内血肿1例(3.13%),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随访1年发现1例复发,复发率为3.13%。结论鼻息肉摘除术+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有效率高,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 标签: 鼻息肉 鼻息肉摘除术 鼻内筛窦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针对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是否有蒂而采取恰当的结肠镜息肉切除方法。结果治疗结肠息肉80例切除603颗息肉,均全部切除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选择切除方法,对保证切除成功及预防出血、穿孔、烧伤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各种息肉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摘除,内镜下治疗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是结肠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案。

  • 标签: 结肠息肉 内镜治疗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