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2009年7月~2010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疗程为(4.91±0.82)d,显著低于对照组儿平均疗程(6.02±0.98)d,观察组临床疗效92.86%,显著优于对照组7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发病率高,多见于6~36个月患儿,采用醒脾养儿颗粒剂与思密达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致婴幼儿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方法收集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113例,合并肠道外损害共74例(发生率65.49%)。分析肠道外损害发病情况,肠道外损害与轮状病毒肠炎脱水程度,年龄大小的关系。结果呼吸道感染49例,循环系统损害47例,肝脏损害16例,神经系统损害5例,皮疹7例;且见同时多系统损害病例,其中2个系统损害39例,3个系统损害3例,且病情相对较严重。此外,临床发现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而无明显肠道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6例。年龄越小,肠道外损害发生率越高。肠道外损害发生率与脱水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导致婴幼儿肠道外多系统脏器损害,尤以呼吸道损害,心肌损害及肝脏损害较多见。应警惕肠道外同时多个系统脏器损害可能,且年龄越小,肠道外损害发生几率越高。

  • 标签: 轮状病毒感染 心肌损害 肝损害 多系统损害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特点和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后,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36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患儿中26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患儿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轮状病毒感染 婴幼儿腹泻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秋季腹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秋季腹泻的患儿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乳酸菌片以及蒙脱石散口服治疗,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仅给予上述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达到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5.00%(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的恢复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秋季腹泻具有疗效确切,疗程短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轮状病毒导致肠道外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儿童轮状病毒导致肠道外感染患者6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儿童出现轮状病毒症状时,因轮状病毒感染而导致呼吸系统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有23例,有46例患者合并出现闭塞流涕以及咳嗽等表现,表现为急性喉炎的有2例患者,表现为支气管炎的有13例患者,毛细血管炎的有7例患者,出现肺炎现象的患者有4例,神经系统出现抽搐现象的有5例,其中3例患者伴有皮疹现象。本组患者中接受心肌酶谱检查的有40例,其中表现为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有34例。本组患者中接受肝功能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有13例患者,表现为谷草转氨酶偏高的有23例。患者X射线胸片检查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的有19例,表现为双肺斑片影或者点片影的有5例。患者心电图检查表现为窦性心律过速的有23例,表现为T波改变的有5例。有6例患者接受脑电图检查,检查结果中有3例患者显示异常。结论轮状病毒的出现可能导致儿童肠道外发生感染,从而导致呼吸系统、心肌损害以及肝脏损害等症状,而病毒血症可能是造成轮状病毒出现多途径损害的主要途径。

  • 标签: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轮状病毒(RV)感染并发肠外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对确诊为RV感染的10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并发肠外损害56例(52.8%)损伤以呼吸道、心、脑、肝、肾为多见。结论RV肠炎的肠外损伤发生率高,RV血症可能是RV多系统播散的途径。

  • 标签: 轮状病毒 多系统感染 肠外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护理。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60例,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患者给予特殊性的护理,在对照组组中对患者给予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症状,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患者满意度和降低小儿肠道蠕动和缓解肠痉挛等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对轮状病毒肠炎小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小儿肠痉挛,和降低小儿肠道蠕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小儿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荆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应用北京万泰生物医药公司生产的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进行检测结果腹泻婴幼儿感染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高发季节为秋冬季。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的找到病因,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避免误诊,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 标签: 腹泻 轮状病毒 胶体金法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轮状病毒肠炎在流行期间住院病儿院内感染率,保护易感人群。方法2007年改善病区原有消毒措施和方法,做好病儿及家属疾病预防知识教育,加强病区流动物品消毒监测管理,保证消毒效果。结果2005年11月至2010年11-12月,儿科住院病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期间院内感染率分别为17.4%、16.8%、7.1%,6.8%、7.05%、6.6%、。2007年-2010年较2005年及2006年院内感染率下降10%以上,有效的保护住院病儿。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在流行期间虽发病率高,病儿年龄小、抵抗力低,易获得感染,但只要病区能重视在治疗护理工作的中间环节及终末环节切实加强隔离措施,保证病区的空气、环境、物品灭菌质量效果。病儿感染率似完全可以控制和下降。

  • 标签: 轮状病毒 院内感染 监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愈102例,外转诊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与心肌损害的关系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76例腹泻患儿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谱检测,再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与脱水程度关系分析,以及对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全部病例随脱水程度增加,心肌损害加重,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心肌损害随脱水程度增加而加重,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予后良好。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腹患儿轮状病毒和心肌腹谱检测及时发现心肌损害患者,及时治疗,预防心肌损害加重。

  • 标签: 轮状病毒 肠炎 心肌损害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38例腹泻病患儿行大便轮状病毒抗原、心肌酶谱等检查,按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大便RV抗原阳性)和对照组(大便RV抗原阴性),按心肌损害患儿年龄分为婴儿期(≤1岁)和幼儿期(1~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婴儿期与幼儿期比较心肌损害有显著差异(P<0.05)。论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升高,3岁),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损害且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

  • 标签: 婴幼儿 轮状病毒肠炎 心肌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草锌颗粒在轮状病毒腹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6例年龄在6—36个月,大便检验确诊轮状病毒抗体阳性的腹泻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均给以蒙脱石散,对症,口服补液盐(ORS液)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甘草锌颗粒,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5.58%,与治疗组83.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P<0.05)。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5±1.09)天,短于对照组(6±1.0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锌颗粒治疗轮状病毒腹泻,具有提高治愈率,缩短腹泻时间的临床效用。建议基层儿科推广使用。

  • 标签: 甘草锌 婴幼儿 轮状病毒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确诊过轮状病毒肠炎的住院患儿2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0例,治疗组126例。两组均给予退热、补液、纠酸、肠粘膜保护剂、调节菌群失调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静点,治疗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针(5-10mg/kg·d)静点。疗程5-7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发热、呕吐、上呼吸道感染等全身症状消失时间、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轮状病毒 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佐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和34例。两组均给予口服思密达、常规补液纠正脱水及对症支持疗法,观察组加口服葡萄糖酸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9%和73.5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佐治轮状病毒性肠炎有较好疗效。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治疗作用 轮状病毒肠炎 治疗 轮状病毒 柯萨奇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轮状病毒肠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2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蒙脱石药物,治疗组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痊愈16痊例,有效2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1.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改变大便性状,缩短腹泻病程,且安全性好,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消旋卡多曲颗粒 小儿 轮状病毒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在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3例在确诊后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两组病例常规予以蒙脱石散、补液等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及腹泻的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36例(83.7%),有效7例(16.3%),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28例(65.1%)、有效13例(30.2%)、无效2例(4.7%),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性(X2=4.69,p<0.05)。显效病人腹泻消失时间治疗组3.7±0.8天优于对照组4.4±1.1天,两组有显著性差异(t=3.37,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以改善轮状病毒肠炎的消化道症状,加快疾病恢复,适于该病的早期治疗。

  • 标签: 轮状病毒布拉氏酵母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RV)肠外并发症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RV感染合并肠外损害病例89例,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并行脑电图,胸片,颅脑CT和MRI,腹部B超检查。结果89例小儿RV感染合并肠外损害病例中,并发呼吸道损害43例(43。3%),并发心肌损害31例(34.8%),并发肝脏损害28例(31.5%),中枢神经损害5例(5.6%)。结论轮状病毒肠外损害中以呼吸道感染较为明显,其次为心脏,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RV) 肠外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