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泛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疱疹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皮损痊愈时间及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痛发生率为5.56%,对照组神经痛发生率为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 单磷酸阿糖腺苷 泛昔洛韦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磷酸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儿分成2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94.00%,与对照组70.00%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指标上,观察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短,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2.00%,与对照组14.00%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过程中,给予单磷酸糖腺苷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手足口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使用单磷酸糖腺苷5mg/(kg•d)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10mg/(kg•d)治疗,分别观察退热的平均时间和疱疹好转时间以及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体温恢复、疱疹消退用时短、病儿饮食好转快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单磷酸糖腺苷在治疗病儿疱疹性咽峡炎方面,能缩短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利巴韦林 疱疹性咽峡炎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浅析手足口病行单磷酸糖腺苷医治的成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9月-2020年12月接收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以系统抽样法开展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方法)与观察组(40例,单磷酸糖腺苷),对两组医治成效开展比较。结果 于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上的对比,发现两组患儿在医治后,症状都得到了提高,但是观察组的效果提高程度更高于对照组,组间产生一定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55.00%)而言,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更高,差异较大(P

  • 标签: 手足口病 小儿 单磷酸阿糖腺苷 医治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磷酸糖腺苷对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带状疱疹病例42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B组(对照组)均为21例,在相同对症及辅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单磷酸糖腺苷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利巴韦林注射液。结果采用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单磷酸糖腺苷注射液,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扩散,缓解症状,且无后遗效应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磷酸糖腺苷注射液对带状疱疹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 标签: 带状疱疹 单磷酸阿糖腺苷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磷酸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396例分为治疗组198例和对照组198例两组,分别予以单磷酸糖腺苷和病毒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82例(91.92%),有效10例(5.05%),总有效率为96.97%,无效6例(3.03%);对照组显效110例(55.56%),有效56例(28.28%),总有效率83.84%,无效32例(16.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起效快,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 标签: 婴幼儿 手足口病 单磷酸阿糖腺苷Single phosphoric acid sugar adenosine treatment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8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使用昔洛韦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使用单磷酸糖腺苷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止泡时间及止痛时间、完全结痂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使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带状疱疹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专项处方点评,分析、干预注射用单磷酸糖腺苷的使用。方法统计分析2014年1-12月注射用单磷酸糖腺苷使用数据,对8月100张注射用单磷酸糖腺苷处方进行分析、干预。结果单磷酸糖腺苷干预前儿科用量大、使用不合理,干预后得到有效控制和合理使用。结论专项处方点评及干预能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专项处方点评 干预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进一步评价单磷酸糖腺苷抗乙肝病毒作用,特别是探讨其疗效、副作用与疗程的相关性。方法所有病例满足条件:①年龄15~45岁;②TBIL<34.2μmol/L,ALT<600u/L;③HBVDNA阳性伴或不伴HBeAg阳性,且不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④近1年内未接受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治疗。单磷酸糖腺苷每日0.4g静脉滴注,按用药时间分为30天、45天、60天三组。结果①疗程结束时、结束后3个月时、结束后1年时HBeAg总阴转率为29.41%、19.12%、20.59%;HBVDNA总阴转率为42.86%、34.29%、31.43%。②疗程结束时、结束后3月时、结束后1年时HBeAg阴转率:①组为29.41%、17.86%、17.86%;(D组为32.50%、17.86%、21.43%;(D组为33.33%、215.00%、25.00%。HBVDNA阴转率:①组为42.86%、26.67%、23.33%;②组为47.50%、39.28%、35.71%;③组为50.00%、41.67%、41.67%。③治疗后50天内三组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50天后3组共有4例病人出现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3.33%(4/12);有1例出现严重双下肢神经肌肉疼痛伴有睡眠障碍,且有自杀倾向,发生率为8.33%(1/12)。结论单磷酸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单一剂量下随疗程延长HBeAg与HBVDNA阴转率均增加,远期疗效相应提高。副作用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副作用逐渐出现,但停止用药后未再出现。严重神经肌肉疼且伴有自杀倾向者,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药物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副作用 静脉滴注 抗病毒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磷酸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9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9例。治疗组采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5~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或10%葡萄糖液(稀释浓度0.1%)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5~10天。对照组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10~15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5~10天,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91例(91.92%)。对照组显效55例(5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

  • 标签: 手足口病 单磷酸阿糖腺苷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确诊过轮状病毒肠炎的住院患儿2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0例,治疗组126例。两组均给予退热、补液、纠酸、肠粘膜保护剂、调节菌群失调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静点,治疗组给予单磷酸糖腺苷针(5-10mg/kg·d)静点。疗程5-7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发热、呕吐、上呼吸道感染等全身症状消失时间、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糖腺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轮状病毒 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单磷酸糖腺苷是一种新型抗病毒药,我院呼吸科采用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单磷酸糖腺苷粉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34例。临床治愈12例(35.29%),有效19例(55.88%),总有效率(91.18%)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下呼吸道感染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0.9%生理盐水250ml配注射用单磷酸糖腺苷0.3-0.4g静滴,1天1次;对照组采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针剂VitC2.0g配5%葡萄糖注射液400ml静滴,1天1次。同时两组均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1天1次,外用炉甘石洗剂,1周后比较二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单磷酸糖腺苷治疗玫瑰糠疹明显缩短了病程,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探讨。

  • 标签: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玫瑰糠疹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注射用单磷酸糖腺苷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以及同期文献报道的注射用单磷酸糖腺苷所致不良反应报告324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24例受试者中,14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最高(P<0.05);联合应用者所占比例较单独用药者所占比例高(P<0.05);不良反应损害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所占比例最高(P<0.05),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结论临床上注射用单磷酸糖腺苷可引发不良反应,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磷酸糖腺苷联合核黄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静滴单磷酸糖腺苷治疗,观察组给予静滴单磷酸糖腺苷联合核黄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单磷酸糖腺苷联合核黄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症状改善快,有效率高且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疱疹性咽炎 阿糖腺苷 核黄素 联合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