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评价和探讨D-聚体,血糖(BG),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22年7月份到2023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以及同一时间段健康体检者50例,各取2ml静脉血于抗凝管中,使用转速为3000r/min离心机离心10min,在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用CS5100血凝仪检测D聚体,进行对照实验。结果:D-DHCYBG的三项联合检测相对于单项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较高。结论:因此D-DHCYBG对于急性脑梗死具有监测疾病进程的作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BG  HCY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42例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聚体水平逐渐增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onprotein,Hs-CRP)、D-聚体水平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ischemicstroke,PI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的256例患者,其中PIS组75例和非PIS组181例。记录PIS相关危险因素、并检测Hcy、Hs-CRP、D-聚体水平。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IS相关危险因素、Hcy、Hs-CRP、D-聚体等差异性。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Hcy、Hs-CRP、D-聚体对PIS的预测价值。结果(1)256例ACI患者中,有75例出现PIS,其发生率为29.30%;(2)单因素分析示,非PIS组与PIS组两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LDL-C、Hcy、Hs-CRP、D-聚体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Hcy、Hs-CRP、D-聚体是PIS的独立危险因素;(4)ROC曲线分析示,Hcy、Hs-CRP、D-聚体预测PI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836、0.832、0.794。结论Hcy、Hs-CRP、D-聚体水平检测对PIS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进展性脑梗死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往往容易忽略而错过及时治疗的时期,使得急性脑梗死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增加。本文分析了D-聚体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意义,以及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实际应用,并详细阐述了D-聚体的检测方法、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分析。

  • 标签: 急性脑梗死D-二聚体检测方法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聚体D-Di)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变化及所得数据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86例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将其设为实验组,另选本院同期体检健康的正常人40例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通过全自动凝血仪CA-7000对其血浆D-聚体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分析并归纳其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的D-聚体水平为1.74±0.23,对照组的D-聚体水平为0.6±0.1,实验组中急性脑梗死患者D-聚体指标显著高于健康组;实验组中急性期阶段患者D-聚体指标高于实验组中恢复期阶段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更有利于对疾病诊断,同时根据所得指标可了解脑梗死病情发展阶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急性脑梗死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马鞍山中心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致脑梗死患者136例,均在入院次日清晨检测静脉血浆D-聚体水平.依据出院时情况,分为死亡组(21例)和生存组(115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抗凝治疗情况、脑梗死体积、并发症、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浆D-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住院死亡患者的血浆D-聚体的临床截点.结果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中枢性高热[28.6%(6例)比8.7%(10例)]、NIHSS评分[(19±3)比(12±3)]、入院昏迷[66.7%(14例)比15.7%(18例)]、C反应蛋白[13.5(9.1,50.6)比2.3(0.0,15.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的血浆D-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2.9(0.9,4.0)比0.6(0.4,0.9)mg/L,P<0.01],血浆D-聚体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686~0.946,P<0.01).结论急性心房颤动致脑梗死死亡患者人院时血浆D-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生存者.

  • 标签: 脑梗死 心房颤动 心源性脑栓塞 血浆D-二聚体 住院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 D-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 10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员 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 D-聚体含量,对临床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 D-聚体的阳性率为 96%,高于对照组 11%,者比较,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 D-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对于判断脑梗死病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便捷,易于推广,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浆 D-二聚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检测D-聚体(D-Dimer)的作用与价值。方法:2019年02月-2021年02月间,从我院接收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A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内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为B组,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C组,分析比较各组的D-聚体水平。结果:经检测,A组患者的D-聚体水平与其余两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D-二聚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D-聚体的动态变化,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D-聚体变化机制,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实验室凝血功能指标。方法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6000全自动血凝仪对2010年7月一2011年6月我院48例脑梗死与45例正常体检的标本凝血功能和D-聚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纤维蛋白原(FIB)、D-聚体D-D)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凝血功能指标和D-聚体均存在动态变化,观察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和D-聚体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恢复的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治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实验室数据。

  • 标签: 脑梗死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及D-聚体含量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51例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四项及D-聚体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及D-聚体含量增多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血浆凝血四项及D-聚体含量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PT APTT TT FIB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D-聚体和LACT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本院就诊的268例脑梗死患者及3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血清D-聚体和LACT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清D-聚体和LA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治疗前血清D-聚体和LACT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后。结论脑梗死患者的LACT与Hs-CRP的水平联合检测,可作为肌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判断血凝状态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D-二聚体 乳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中D-聚体含量,探讨分析D-聚体含量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D-聚体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浆中D-聚体检测值显著高于中度及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者(P<0.05);大体积梗死患者血浆中D-聚体检测值显著高于中、小体积梗死患者(P<0.05)。结论D-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预后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胸痛患者血中D-聚体D-dimer)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97例急诊内科胸痛患者血D-聚体结果,分析D-聚体在恶性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肺栓塞(PTE)及主动脉夹层中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胸痛患者D-聚体阳性率为26.39%;恶性胸痛特异性82.69%,敏感性100%。结论:D-聚体检查可作为急性恶性胸痛排查标准;排除非恶性胸痛,避免漏诊恶性胸痛。

  • 标签: 恶性胸痛 D-二聚体 凝胶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方法对26例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和对照组20例测定其D-聚体水平,本组22例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本院对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

  • 标签: 中的应用 二聚体脑梗死 动态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聚体水平变化,探讨血浆D-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4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的血浆D-聚体含量,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的D-聚体检测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聚体的水平变化与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能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D-聚体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关联性。方法将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另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及6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有效者的D-聚体含量,进而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D-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有效组患者的D-聚体含量治疗后1h、6h、24h、48h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D-聚体含量通常偏高,对其进行监测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凭据;同时,检测D-聚体含量,能够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药物用量及疗效;因此,临床需对D-聚体这一指标充分重视。

  • 标签: D-二聚体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D-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D的生成或血DD水平增高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检测血浆DD水平对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和判定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D-二聚体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