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国际预后指数(IPI)、修订国际预后指数(R-IPI)、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及西班牙淋巴瘤组/自体骨髓移植国际预后指数(GELTAMO-IPI)等预后分层模型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38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IPI、R-IPI、NCCN-IPI及GELTAMO-IPI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比较各危险组患者发生进展和死亡的风险,采用Harrell′s C-incex法比较各危险分层模型的预测精确度。结果IPI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9%、67.5%、54.0%和52.4%,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9%、72.5%、58.0%和53.7%。预后很好组、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9%、79.8%和53.0%,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5%、83.3%和55.3%。NCCN-IPI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7%、76.5%、66.7%和41.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8%、79.4%、70.0%和42.9%。GELTAMO-IPI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3%、76.3%、67.4%和32.7%,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7%、80.7%、67.4%和34.5%。Cox回归分析显示,IPI中低危组与低危组间患者的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差异明显(HR分别为4.144和5.085),R-IPI预后差组与预后好组患者的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差异明显(HR分别为2.752和3.171),但明显弱于IPI。NCCN-IPI和GELTAMO-IPI危险分层中,均显示高危组与中高危组患者的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差异明显,但GELTAMO-IPI对于高危患者的甄别能力优于NCCN-IPI(NCCN-IPI危险分层的HR分别为2.290和2.309,GELTAMO-IPI危险分层的HR分别为3.084和2.966)。Harrell′s C-incex法分析显示,IPI、R-IPI、NCCN-IPI和GELTAM0-IPI预测DLBCL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的C-index分别为0.672、0.641、0.664和0.700(均P<0.001),预测3年总生存的C-index分别为0.687、0.653、0.671和0.721(均P<0.001),其中GETAMO-IPI的C-index最高,优于其他预测模型。结论GELTAMO-IPI和NCCN-IPI对高危DLBCL患者的甄别能力优于IPI和R-IPI,且GELTAMO-IPI尤佳。GELTAMO-IPI的预测精确度明显优于其他预后分层模型。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肿瘤科诊治的89例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首次接受索拉非尼治疗前的白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得到PNI,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PNI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L-PNI组和H-PNI组。分析PNI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索拉非尼治疗持续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各项因素对晚期HC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根据PNI的最佳截止值42.075将纳入研究的89例患者分为L-PNI组(PNI≤42,n=53)和H-PNI组(PNI>42,n=36)。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PNI组索拉非尼治疗持续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显著优于L-PNI组(7.7个月比3.9个月,P<0.001;12.9个月比9.9个月,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础肝病(HR=2.659)、Child-Pugh肝功能评分(HR=0.105)、巴塞罗那(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分期(HR=0.267)、大血管侵犯(HR=0.229)、PNI(HR=0.906)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I≤42(HR=0.982)和BCLC分期较晚(HR=0.260)是晚期HC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NI可以作为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HCC患者的预后指标,临床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细胞癌 预后营养指数 索拉非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后营养指数(PNI)对老年脑卒中(CS)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PNI作为脑卒中结局现状及影响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5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NI分为PNI≥45组(154例)和PNI<45组(202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老年脑卒中预后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一般资料显示,PNI<45组患者比PNI≥45组患者具有更高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MPH)含量、高三酰甘油(TG)、高空腹血糖(GLU)、低BMI、高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005~0.083,t值为0.037~1.455,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I(HR=1.43,95%CI 0.94~2.25,P<0.01,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051)的贡献度最高,是预测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Kappa系数提示,PNI与MRS筛查评定结果具有一致性(P<0.01)。结论PNI是影响老年CS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老年CS患者预后情况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预后营养指数 卒中 预后评估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根治性放化疗或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关系,为评估疗后长期生存提供方便、有效、准确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5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放化疗或放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患者共231例,统计分析每例患者不同放疗阶段的PNI值并运用ROC曲线确定放疗前PNI的最佳临界值,将231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86例)和营养不良组(145例)。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预后关系。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放疗前、第3周、第6周及结束后1月时的PNI均值分别为48.68±5.08、39.68±4.87、43.74±4.89、48.31±4.92。运用ROC曲线确认的患者疗前PNI最佳临界值为49.25,曲线下面积为0.655,敏感性为68.6%,特异性为60.9%。营养良好组(PNI≥49.25)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6.0%和31.3%,均优于营养不良组(PNI<49.25)的19.3%和18.6%(P=0.001、0.039)。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PNI为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1)。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临床分期为Ⅰ、Ⅱ期以及同期化疗者营养良好组的总生存优于营养不良组(P=0.007、0.004)。另外,营养良好组放疗后缓解率高于营养不良组(P=0.047),而≥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有低于营养不良组趋势(P=0.060)。结论疗前患者的PNI作为方便、可靠的指标可预测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或放疗后的生存状况,PNI较高者具有较好的预后和放疗耐受性,尤其是在分期偏早或同期化疗患者中PNI的预测价值更大。

  • 标签: 预后营养指数 食管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nutritionalindex,PNI)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7年4月我院确诊肝门部胆管癌,并行根治性手术的106例患者临床及随访质料。结果患者术前PNI值平均为43.95±6.85。采用5年生存作为终点绘制PNI值构建Youden指数,计算PNI临界值为47.5。高PNI组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低PNI组(P<0.005)。COX比例风险模型PNI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问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5)。结论PNI可作为一项简捷且有效的指标,协助判断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预后营养指数 肝门部胆管癌
  • 简介:体质指数(BMI)与头颈癌结局相关性差异显著。该文旨在评估BMI与诊断或早期成人头颈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纳入研究的样本为加拿大多伦多玛格丽特王子肿瘤中心头颈鳞癌患者,检测指标包括烟草和酒精的使用、病情状态、并发症及BMI指数

  • 标签: 体质指数 头颈癌 癌患者 BMI指数 预后 肿瘤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疗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放疗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的152例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而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及Youden指数确定PNI的最佳临界值。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食管鳞癌放疗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PNI最佳临界值为48.9,曲线下面积0.717,敏感度为89.1%,特异度为72.6%。PNI与ESCC患者的病灶长度、T分期、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度、临床分期、PNI与ESCC患者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NI为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PNI是一种无创、经济及便捷的全身炎性反应指标,在食管鳞癌患者放疗疗效预测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预后营养指数 食管鳞癌 放射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肺栓塞严重程度评分(PESI)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病情分层和预后预测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APE患者共40例,观察组为死亡(n=18),对照组为未死亡(n=22),对比两组心电图评分和PESI评分,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相关指标对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两项指标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922(P<0.05)。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肺栓塞 PES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stateindex,CSI)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昏迷患者疾病预后的评价意义及与APACHEⅡ评分对危重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价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ICU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ICU入院62例危重病昏迷患者,入住ICU后行入科24h、出科时的CSI监测及APACHEⅡ评分,追踪患者至出科或死亡,以好转和死亡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之间及组内CSI及APACHEⅡ评分结果,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APACHEⅡ评分死亡组24h、出科时明显高于存活组,而组内比较出科时较入科24h升高,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SI死亡组入科24h、出科时明显低于存活组,而组内比较出科时较入科24h下降,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CSI大小与APACHEⅡ评分高低有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CSI对危重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而CSI与APACHEⅡ评分之间有负相关性,因此APACHEⅡ评分对其也有一定协同评价作用。

  • 标签: CSI APACHEⅡ评分 危重昏迷患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免疫预后指数(LIPI)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放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放化疗的LA-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液学衍生粒淋比(dNLR)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LIPI评分,dNLR≤3及LDH≤正常值上限(ULN)为LIPI优组,dNLR>3或LDH>ULN为LIPI良组,dNLR>3及LDH>ULN为差组。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及Cox回归计算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率。结果共入组23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7.1个月,全组中位PFS 16.1个月,中位OS 30.6个月。LIPI差组与优组、良组相比,OS及PFS较低(χ2=9.04、2.8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包括性别、病理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和LIPI分组(χ2=6.10、13.66、10.58、9.04,P<0.05)。仅LIPI分组是可影响PFS的因素(χ2=2.88,P=0.03)。多因素分析提示,EGFR突变及LIPI各分组与患者OS具有独立相关性(HR=1.31、1.36;95%CI:1.03~1.67、1.05~1.76;P<0.05)。结论LIPI是LA-NSCLC放化疗的潜在预后指标,但仍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放化疗 预后指标 肺的免疫预后指数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200例急性脑卒中的CT、心电图变化及对预后影响。在这些患者中,内囊病变(48.0%)及脑室出血(37.04%)多见;内囊及丘脑病变是心电图异常的主要部位(62.7%);脑出血中量者(10-30ml)出血预后不佳,大量(>30ml)出血死亡率高(73.91%),脑室出血死亡率较高(57.50%),有多项心电图异常者后预后不佳。

  • 标签: 脑卒中 CT 心电图
  • 简介: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硬化的经典指标—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v,PWV)每增加4-5m/s,心血管死亡风险^[1]、致死性卒中^[2]及冠心病事件风险^[3]均增加40%左右。

  • 标签: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动脉硬化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 简介:摘要预后营养指数(PNI)是一项同时包含清蛋白和淋巴细胞的免疫-营养学指标。使用PNI对患者进行术前营养和免疫状况的调查,进而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预后及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总结了PNI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营养评价 预后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QRS波时限和Q-Tc间期以及二者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左心衰竭(ALHF)患者的预后评价。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就诊的ALHF患者17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急性发作6h内及首检后24、72h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测量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并计算其首检后24、72h的变化率。依据患者出院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86)、预后不良组(n=59)和死亡组(n=31),分析三组患者各时点QRS波时限和Q-Tc间期及变化率,以评价其预测作用。结果预后良好组首检后24、72h的QRS波时限、Q-Tc间期较急性发作6h内下降,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组内各时点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及死亡组首检后24h的Q-Tc间期及首检后72h的QRS波时限、Q-Tc间期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死亡组的RATEQ-RS2、RATEQ-RS3、RATEQ-Tc2、RATEQ-Tc3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与死亡组的RATEQ-RS2、RATEQ-RS3、RATEQ-Tc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TEQ-Tc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时点的QRS波时限、Q-Tc间期以及二者的变化率能较好的预测ALHF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心电图/QRS波时限/Q&ndash Tc间期/变化率 动态观察 预后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心功能不全患者78例,每例患者都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AECG资料并进行了随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结果在132例患者中,死亡21人.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RR:1.02;95%CI:1.01~1.03)、低射血分数(RR:0.963;95%CI:0.948~0.982)、心率过快(RR:1.05;95%CI:1.04~1.07)、心率范围较小(RR:0.973;95%CI:0.961~0.984)、阵发性房颤(RR:1.21;95%CI:1.15~1.28)和非持续性室速(RR:1.31;95%CI:1.22~1.37).结论AECG所监测的心率范围、阵发性房颤以及非持续性室速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动态心电图 预测价值 LOGISTIC回归模型 预后 阵发性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表现及预后影响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内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10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着重分析10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资料,并对比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和低中危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差别,进而评估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疾病危险程度。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针对患病程度的不同,总体上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指标上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的判断,可通过评估急性肺栓塞病程轻重程度,更加合理的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可适度推广其在临床上的运用程度。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及临床特征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X-Tile软件和限制立方样条(RCS)确定PNI、年龄、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情况,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236例患者中共115例(48.7%)死亡,中位OS时间32个月。患者3年OS率46%,5年OS率36%。PNI的最佳截断值为49,PNI和DLBCL预后不良风险之间表现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χ2=34.64,P<0.01);剂量-反应关系分析表明,随着PNI的变化,预后不良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下降。年龄的最佳截断值为63岁,年龄与DLBCL预后不良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上升趋势(χ2=14.86,P=0.022)。使用X-Tile软件计算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93 g/L和129 g/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I、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受累、肝脏是否受累、年龄、血红蛋白、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是否有大包块是DLBCL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bcl-2阳性、bcl-6阳性患者中,PNI<49和PNI≥49患者3年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NI在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PNI≥49提示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营养评价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386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3.5 kg/m2,239例,占61.9%)、超重组(23.5 kg/m2≤BMI<27.5 kg/m2,127例,占32.9%)、肥胖组(BMI≥27.5 kg/m2,20例,占5.18%),比较3组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胆囊相关疾病、黄疸、肿瘤位置、TMN、手术方式、术后天数、组织分化、肝侵犯、术中输血例数、并发症),并分析BMI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采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结果386例胆囊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1个月,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1.8%、25.2%、16.8%。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黄疸、意外胆囊癌、肿瘤位置、TMN、手术方式、组织分化、肝侵犯、术中输血例数、并发症对5年生存率有影响(χ2=12.24、30.87、37.01、7.92、104.23、118.76、12.05、49.12、6.85、12.24,P<0.05)。BMI与高血压有关,对5年生存率无显著影响,但随着BMI的增加,5年生存率呈上升趋势(16.3%比16.7%比23.3%,P=0.774)。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手术方式(OR=1.441,95%CI:1.219~1.705)、肝脏侵犯(OR=1.625,95%CI:1.264~2.091)、M分期(OR=1.664,95%CI:1.070~2.587)、N分期(OR=1.511,95%CI:1.218~1.875)是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是非独立危险因素(P=0.901)。结论BMI对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肥胖胆囊癌患者无需等减肥后再行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胆囊肿瘤 预后 体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