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异化"一词经历了从宗教神学、社会学、哲学到心理学的历程,其内涵从最初的人神关系、人与权力的关系、人与劳动的关系,经弗洛姆之手深入到人心与社会的关系。弗洛姆娴熟地结合了精神分析与马克思的理论,运用异化的理论深入透彻地剖析了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异化,并在宏观上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方案,在微观上援引宗教、艺术与爱的理论对人心的异化开出了救赎之方。

  • 标签: 弗洛姆 异化 异化心理
  • 简介: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前途、祖国的未来,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对毛泽东坚强的意志力、高度自信心以及创新能力等心理特质的总结,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自觉准确高效地借鉴毛泽东的优秀心理特质。

  • 标签: 毛泽东 心理特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毛泽东社会心理学思想及其在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的运用,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的研究领域。虽然,毛泽东著作中并未明确地使用过社会心理学这一概念,但是,他的大量著作相长期的革命实践,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社会心理学方面的遗产。如同我们的古人并未明确地使用过哲学、美学等概念,

  • 标签: 社会心理学 毛泽东著作 心理学思想 实践过程 中国革命 实践价值
  • 简介:移情是以镜像神经元为基础,进行的折射自我或他人相关动机、判断、行为意图和动作表征,并在内心再造出他者经验、体会他者情感、理解他者意图的心理过程。审美移情没有中西之分。中国审美移情研究应该关注对人的移情以及注重对移情的认知方面的研究,分析不同的移情境界,还可以进行移情与诗人的亲社会行为的诗学拓展。

  • 标签: 移情 审美 镜像神经元 诗学 白居易 亲社会行为
  • 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本质和文化现象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心理学探索文化差异问题有借鉴意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以及经济方式影响文化差异的实证研究中,都能发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所在。目前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文化心理学进行的研究几乎为空白,未来在解释文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强理论批判性时可借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文化历史理论 活动理论 文化心理学
  • 简介:毛泽东的"又红又专"思想蕴育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面探索于社会主义建设开始阶段,提出于整风反右运动后,适用对象是干部和知识分子,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才群体中最重要的干部与知识分子的目标要求。毛泽东反复倡导革命干部要努力于专,增强专业知识和能力;具备专业知识的知识分子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有正确的世界观,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对新中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对"又红又专"思想在具体理解和贯彻中出现过"左"的偏差,现在已被反映时代要求的新的表述所替代,但"红"与"专"的目标要求并不过时,在新形势下仍然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又红又专” 知识分子
  • 简介:<正>一、一种片面的理解——无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的主体心理内涵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一门社会科学,它包含着丰富的文艺社会学的内容,也包含着深刻的文艺心理学的内容。但在文艺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偏颇和失误,把马克思主义文艺

  • 标签: 文艺心理学 文艺研究 美学理论 心理学派 审美客体 物态化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制度自信而言,其生成有其特有的心理生成逻辑。自信是社会主体实践的产物,政治制度自信累积于政治实践,是制度供给方的自我肯定和普通政治主体对既存政治制度的支持和信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奠基于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时期制度供给的成功实践,其现实基础在于制度的人民主体性产生的吸引力、制度有效性和制度适应性体现出的良好绩效累积。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增强制度的实效性、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是获取制度自信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制度自信 社会心理 实践逻辑 绩效累积
  • 简介:2015年上半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尹庆红博士在英国切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在此期间,他有机会和切斯特大学校长惠勒教授进行了一次访谈。他们围绕缇姆·惠勒教授的教育背景、英国的心理学美学传统、艺术形式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以及审美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 标签: 心理学美学 交流 文化传统 审美教育
  • 简介:在艺术人类学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艺术影响力来自对艺术客体的文化语境的把握,另一些则认为来自指涉过程中的技巧展示。本文认为艺术客体必须被置放于文化选择的特定符号系统中,依靠其结构性地位才能获得理解。结构的视角既关注艺术的符号学维度也重视艺术的技巧与能动性,从而在形式与意义、规范与逾距、创新与传统中找到了平衡点。

  • 标签: 艺术影响力 意义 指涉 形式 能动性
  • 简介:五四时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是在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呐喊声中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批判传统就不能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然而,如果没有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五四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同样难以走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这种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体现在:重现世、重实践、重事实、重功效的实用理性;和而不同、互鉴互学、博采众长的会通精神;既必须以西方为师又否定资本主义的矛盾社会心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文化心理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当代中国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的重大政治命题。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三个基本要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理念,不能把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对立起来,也不能把依法治国和坚持党的领导对立起来。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依托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路径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形势下推进中国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基本路径,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更加注重,一个突出"和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三个统一起来"和"四个善于"的战略部署中。"党主法治",即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模式,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法治国家建设的新模式,也是符合目前中国国情和中国政治传统的一种中国式法治模式,是今天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唯一可行的模式。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核心理念 推进路径
  • 简介:文化在社会系统的发展和人类本身的进化中,起着任何别的社会系统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政治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中异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其内在结构上看,政治文化是个体层而上对外部政治目标的一种心理导向,或一种主观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导向。同时,政治文化又是个体的政治行为、政治经验及政治社会化的集体表现,

  • 标签: 政治文化 政治行为 个体 社会文化系统 社会系统 心理导向
  • 简介:周恩来的高尚品德已成为做人的楷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周恩来高尚的品德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它既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受到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越文化对周恩来高尚品德的形成影响甚大,其主要渠道有五个方面:家庭、家族、学校教师、绍兴名人以及绍兴的民风习俗。

  • 标签: 周恩来 品德 越文化 儒家文化
  • 简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发展内涵的研究也越来越充实。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托达罗把发展解释为,“发展既是一种物质现实,又是一种精神状态,通过社会的、经济的和制度过程的某些综合,社会取得了获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发展理论所要回答的主要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动力、道路和模式、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社会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大规模的发展理论研究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许多学者把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作为发展的主要研究对象,涌现出多种发展理论。

  • 标签: 发展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西方 人类社会 第三世界国家 民族独立国家
  • 简介:思想建党学说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独创性贡献,学说的历史和逻辑的起点就是青年毛泽东在创建党团过程中对思想建党的早期探索:联络"真同志",注重理想信念的统一性和坚定性;形成"主义的结合",建立团结战斗的先进政治组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清理个人和组织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同各种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确保思想和组织上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立足中国国情,把先进经验和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些探索为毛泽东思想建党学说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全面从严治党方略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思想建党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遵义会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挽救党和红军命运、进而挽救中国革命命运的重要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的地位源于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而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毛泽东的主导作用和重要影响是分不开的。在遵义会议的酝酿准备阶段、主体会议阶段和接续完成阶段,毛泽东都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及影响

  • 标签: 毛泽东 遵义会议 作用 影响
  • 简介:<正>审视政治哲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黑格尔、马克思、托克维尔等人从不同的路向创构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还是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以不同的方式重写政治哲学的基本话语,实质上都在不同程度上借助于对市民社会问题的质询与探问而展开,诸如个人权

  • 标签: 市民社会理论 亚里士多德 现代政治哲学 历史流变 社会理念 公共领域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问题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更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当前影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因素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性和规约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流变性和重复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多源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评价的模糊性。扭转这些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形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认同 影响因素
  • 简介:人民立宪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人民立宪思想的形成和演变、发展是与中国革命的实践同步互动的。人民立宪思想的主旨是:人民是立宪的主体、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立宪的目标和归宿、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实现人民立宪的基本形式。人民立宪思想的最辉煌实践是1954年宪法的制定。实践毛泽东人民立宪思想对我国的宪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人民立宪 宪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