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垂体是因垂体腺瘤突然出血或梗塞而导致头痛、视力损害、眼肌麻痹和意识状态改变的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各异,与其他颅内疾病相似,如果不是高度疑似,诊断极为困难.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和MRI检查有助于诊断急性和亚急性病例.对危重病例,必须立即实施手术以保护视力和挽救生命.在急性期,由于极易发生肾上腺功能低下,所以必须进行皮质类固醇激素替代治疗.通过适宜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较好.

  • 标签: 垂体卒中 病因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王大妈今年55岁,刚刚从医院办了退休手续。退休后本想好好地轻松轻松,可不知是何原因,绝经已经近5年的她突然出现阴道出血,而且一连两天不止,象是月经复潮。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的她,想得很多……莫非癌魔降临到自己头上!她急忙来到医院,经诊断性刮宫结果是子宫内膜坏死性出血,未见癌细胞。对诊断没有疑虑,心情也平静了许多。可不到1个月,旧病重演,比第一次更严重,且伴咳嗽、呼吸窘迫、心悸、胸痛、下肢浮肿等。王大妈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详细进行了检查,方有了一个说法。“子宫综合征”,她看着病历上的诊断,有些

  • 标签: 子宫卒中 子宫内膜癌 阴道出血 诊断性刮宫 动脉硬化 绝经后
  • 简介:老人出现腹痛要警惕心脏疾患的发生。由心脏疾病所引起的腹痛称为心源性腹痛。老年人心源性腹痛较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常被误诊为急性胆囊炎、急性胃肠炎、肝炎、胃痉挛、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老年人出现腹痛要警惕下列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误诊 心源性腹痛 心脏病 心绞痛 心绞痛
  • 简介:血管性痴呆定义正在重新修订.痴呆的多灶梗死模式和阿尔茨海默模式,常称作是多灶梗死性痴呆.这一称谓正在被更广泛的概念即血管性认知损害所取代.概念的演变反映了对构成这种复杂综合征基础的致病机制更为深刻的理解.作为这一修订工作的结果,在过去的25年,新的诊断标准已经确立,并且导致了关于精确的定义和有限互动评价可靠性的新问题.临床医生和调查者所选择的血管性痴呆的特异诊断标准,对流行病学、疾病的治疗和保健经济评价都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卒中 认知损害 血管性痴呆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
  • 简介:背景和目的:本指南提供有关各种确定和潜在的危险因素证据的概述,并提供降低中风险的推荐。方法:写作组成员由委员会主席根据每位作者先前在相关课题领域中的工作提名,并经美国心脏协会(AHA)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批准。写作组采用系统文献回顾(涵盖时间段为2001年最后一次回顾发表到2005年1月),参考先前已发表的指南、个人文件和专家意见来概括现有的证据,指明现有知识的差距,如果合适,则根据标准的AHA标准做出简明的推荐。写作组全体成员在撰写过程均有很多机会对推荐进行评论并认可这份声明的最终版本。在AHA科学咨询与协调委员会批准之前,本指南已进行过广泛的同行评议。结果:对评价个体首次中风险的流程图进行评价。根据进行干预的可能性(不可干预、可干预或潜在可干预)和证据的强度(证据充分或证据不太充分)。对首次的危险因素或风险标记物进行分类。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出生体重低、人种/种族和遗传因素。证据充分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主动或被动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和某些其他心脏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绝经后激素治疗、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肥胖和体脂分布。证据不太充分或潜在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综合征、酗酒、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障碍、偏头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蛋白(a)升高、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升高、高凝状态、炎症和感染。对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中一级预防的资料进行回顾。结论:有大量证据确定增加首次中风险的各种特殊因素和提供降低这种风险的策略。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卒中 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
  • 简介:心源性哮喘是社区医疗单位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或轻或重,如不及时作出准确诊断及治疗,往往导致疾病加重甚或病人死亡.现将我院急诊科于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18例误诊病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2~78岁,平均64岁.误诊时间最长9月,最短1天.1.2.原发病:18例均经胸部X射线摄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气分析、心肌酶谱等辅助检查,结合病史、症状、体征.最后确诊为:冠心病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上述病例均符合戴瑞鸿主编的所制定的诊断标准.

  • 标签: 心源性呼喘 诊断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腹部是一种罕见病,病因不明,诊断困难,延误治疗,预后恶劣。我院二十年来收治二例,术前均误诊。为引起临床各科医生的注意,现报告如下。例1,男,66岁,大便干燥腹胀3天,于入院前一天晨解大便时,突觉下腹痛,呈持续性钝痛,次日腹痛加重,以急性阑尾炎收入院。T37℃,P94次/分,BP

  • 标签: 腹部卒中 右下腹 血肿 腹内出血 凝血块 腹膜后
  • 简介: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重点介绍中老年朋友控制血压、血糖;抗凝、抗血小板、降血胆固醇及血管紧张素与转换酶控制剂等药物.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抗亚健康等,利用综合措施干预缺血性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预防 血压 胆固醇 抗血小板药物 血糖
  • 简介:这份新声明旨在为缺血性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活者的缺血性预防提供全面和及时的循证推荐,循证推荐包括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干预措施,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以及非心源性抗血小板药的应用。另外,还为其他多种特殊情况下复发性的预防提供了推荐、包括动脉夹层分离、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女性(特别是与妊娠和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相关),脑出血后肮凝药的应用,以及该指南在高危人群执行和应用的特殊措施。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卒中
  • 简介:在袒国医学称为中风。也叫作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人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比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高。这里要讲的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时也称作小卒;若不及时治疗会演变成完全性,也叫作大。我们长期随访了72例短暂性脑缺由发作病例达35年之久,1998年最近一次随访。发现大占65.7%,心肌梗死占8.4%;总病死率为72.7%。其中大占59.6%。

  • 标签: 大卒中 小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预防
  • 简介:近2/3的缺血性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其由大动脉粥样硬化或小动脉血管病变引起。脑缺血由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或来自复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栓子脱落导致血流减少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狭窄的最主要原因,其过程复杂,涉及血管内皮损伤、炎症、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增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纤维化、血小板和凝血酶激活。鉴于他汀类药物(以下简称他汀类)降脂治疗与防治的研究渐成热点,现将他汀类在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以及重要的临床试验证据综述如下。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卒中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防治 血管平滑肌增生 动脉血管病变
  • 简介:高脂血症是缺血性的危险因素,但降低血脂是否对中二级预防有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他汀类药物问世之前,大量随机试验均未发现降胆固醇对二级预防有效。而在他汀类药物出现后,先后在有冠心病/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 标签: 预防 证据 危险因素 随机试验 高脂血症 降胆固醇
  • 简介:垂体腺瘤是指垂体腺瘤因出血或梗塞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我院神经外科自1989年10月至2000年11月共收治垂体腺瘤病人2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垂体腺瘤 卒中 诊断 治疗
  • 简介:因急性胸痛而就诊于急诊科的患者日益增多,早期、快速、准确地检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德国BoehringerMannheim公司的肌钙蛋白T(cTnT)全血快速灵敏定性检测试纸条对5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观察,并作出评价.

  • 标签: 肌钙蛋白T 心源性胸痛 鉴别诊断
  • 简介:杜牧年大致有三种说法:大中六年说、大中七年说和大中十一年说,前二说皆误,后说尚有可能,但仍需考证材料。

  • 标签: 杜牧 卒年 唐朝
  • 简介:早期康复治疗能使PSD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BI、HAMD评定结果比较,将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研究组)46例

  • 标签: 卒中抑郁 干预卒中 抑郁影响
  • 简介: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30~70%[1,2],患者一旦伴发抑郁障碍后就会出现情绪低落、心境恶劣、烦躁不安、孤僻、懒散、被动、违拗、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愿配合或甚至拒绝治疗,导致死亡率升高.作者对64例后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障碍 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