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通过对31例猝死尸体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猝死的原因、特点,得出如下结论:(1)猝死者中年龄集中在31-55岁,且男性居多;(2)导致猝死的病因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3)猝死诱因以死前情绪激动、轻微外伤及睡眠中死亡居多。

  • 标签: 猝死 法医病理 法医鉴定
  •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法医尸体解剖的纠纷问题不断提高,尸体解剖过程中面临着管理不足问题、尸解不全面、技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尸体解剖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国内尸体解剖水平和工作的提高,提供相应的参考。

  • 标签: 法医专业 法医病理学 尸体解剖 问题和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儿先天性动脉导管缺如进行尸体解剖分析,以提高该疾病诊断的精准性。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经超声心动图畸形筛查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引产而进行尸体解剖病例400例,检查胎儿心血管畸形及内脏的畸形情况,对其动脉导管缺如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0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动脉导管缺如24例,检出率6%,男女各12例,左位主动脉弓19例,右位主动脉弓5例,21例具有肺动脉主干,3例无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具体情况如下:(1)肺动脉狭窄伴动脉导管缺如15例,伴发主要心血管畸形:单心室6例,房间隔缺损6例,单心房4例,右心房异构4例,右心室双出口4例,静肺脉异位引流4例,法洛四联症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3例;(2)肺动脉闭锁伴动脉导管缺如7例,3例无肺动脉主干,4例肺动脉闭锁伴有狭窄的肺动脉主干,均可见体-肺动脉侧支;(3)法洛四联症伴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及动脉导管缺如1例,肺动脉扩张;(4)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缺如1例,肺动脉正常。动脉导管缺如伴发主要心外畸形:脾缺如7例,肺异常7例,内脏反位7例。结论胎儿动脉导管缺如常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动脉导管缺如合并肺动脉闭锁常伴体-肺动脉侧支;内脏畸形与伴随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有关。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缺如 胎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X光检查在法医学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不但可以发现内部的损伤或异常情况,而且可以分析骨折的成伤机理,更可以推断死者年龄进行个体识别.除此之外,特别是在对某些涉枪、涉爆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尸体进行法医学解剖中常常遇到一些异物,比如子弹头、爆炸残留物等常常隐藏在体内,经常规检验又不能发现并找出来,尤其是爆炸残留物数量多、分布广,难于一一搜索到作为鉴定依据.这就使尸体检验工作陷入困境,无法开展下去,但是借助医学影像学X光检查却能将该问题柳暗花明,迎刃而解.因为这些异物密度大,比重大,吸收的光线也多,在X光荧光屏上呈黑暗,而在X光感光胶片上呈白影,所以能够准确地将异物所在位置显现出来,解剖也就能按图索骥、轻而易举将异物找出来.以下是笔者在日常检案时遇到的两个案例,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法医学 尸体解剖 X检查 尸体检验
  • 简介:摘要对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罹难者捐献的遗体进行尸体解剖查验与病理诊断取材工作,获得大量感染罹难者体表表现、大体脏器特征和珍贵的病理检材,为获得病理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病理学结果奠定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尸体解剖是医学(尤其解剖学和病理学等)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从1982年开始承担复旦大学遗体捐献接收站的工作,该接收站是上海市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接受站之一。我们在这37年间,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提升水平。目前,我们的尸检工作在医学教学、医师培养和临床医师技能提高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因先天性心脏畸引产并进行胎儿尸体解剖的案例分析,提高诊断的精确性。方法:回顾 2015年 10 月至 2020 年 7 月 我院由超声产前筛查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自愿引产并行尸体解剖的病例进行统计,直观对照超声结果对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畸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06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尸体解剖案例中,男性49例,女性57例,房室间隔缺损87例,永存左上腔静脉27例,法洛四联症14例,主动脉畸形12例,肺静脉畸形16例,单心房心室8例,房室瓣狭窄11例,右位心及动静脉转位1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7例,动脉导管畸形3例,冠状动脉畸形4例,左颈总及左锁骨下动脉起源异常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胎儿心血管畸形的诊断具有相当高的准确度,但由于胎儿心血管变异较多,部分血管起源或其他微小结构连接存在细小差异,对照超声心动图的结果分析,通过解剖仔细剖析心脏结构及寻找每一个血管分支,以助于进一步提高产前超声诊断的精确度。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畸形;尸体解剖;胎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与围产期胎儿死亡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加深对胎儿尸体解剖及胎盘病理学检查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1月至2020年12月105例围产期死亡胎儿的临床病理资料,重点分析胎儿尸体解剖及胎盘病理学检查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产妇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1.35±4.04岁,孕周28~40+6周。(2)单胎死亡101例,双胎之一死亡4例。在宫内死亡103例,分娩过程中死亡2例。(3)105例围产期胎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中,86例(81.9%,86/105)与脐带/胎盘病理因素相关,10例(9.5%,10/105)与宫腔感染相关,6例与胎儿自身因素相关(5.7%,6/105),1例与胎母输血综合征有关,1例与双胎输血综合征有关,1例因完全性子宫破裂死亡。(4)86例与脐带/胎盘病理因素相关病例中,绝大部分病例可以通过胎盘大体检查诊断,最常见的为脐带扭转伴根部扭细,其他依次为胎盘早剥、脐带缠绕过紧、血管破裂及脐带真结。镜下形态学以功能性改变为主。(5)10例与宫腔感染因素相关的病例中,胎盘大体检查共同特点为胎盘小叶水肿,上行性感染形态学特点以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为主,血源性感染形态学特点以急性或慢性绒毛炎及绒毛间隙炎为主,发现病毒包涵体有提示作用,但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6)6例与胎儿自身因素相关的病例中,胎盘诊断价值有限,必须和胎儿尸体解剖相结合才能诊断。结论围产期胎儿死亡原因复杂多样,往往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脐带/胎盘病理因素最多见,胎儿尸体解剖及胎盘病理学检查是查找死亡原因的关键技术手段,要加强重视。

  • 标签: 围产期死亡率 胎儿 尸体解剖 胎盘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已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疫情期间出于诊断或研究需要,可能需要对疑似或确诊COVID-19的死亡病例进行尸检。为了指导从事尸检人员正确进行操作检查,保证病理从业人员及防疫人员安全,由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国家重点学科起草,经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制定本指南,供全国医疗机构参考执行。

  • 标签:
  • 简介:摘要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冠状病毒研究小组通过系统进化分析,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是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姊妹病毒,同属于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r-CoV),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新命名为冠状病毒病-19(COVID-19),我们分析其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可能与SARS有相似之处。因此,根据我们的4例SARS尸体解剖发现及研究结果对COVID-19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病机制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供病理及临床工作者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尸体标本解剖的方法确定前锯肌下筋膜平面阻滞的范围。方法甲醛固定的尸体标本4具,年龄18~64岁,身长163~170 cm,男女各2具,以其一侧胸壁为一研究对象,4具尸体共8个研究对象。尸体置于仰卧位,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下筋膜平面阻滞,注入亚甲蓝甘油果糖溶液40 ml。30 min时逐层解剖胸壁,记录不同体表标志下蓝染情况。结果胸壁解剖可见第2~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呈蓝染。于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和腋后线蓝染范围分别为:9.95(1.18)、11.90(1.32)、12.80(1.32)和11.35(1.22) cm。第2~9肋于腋前线、腋中线和腋后线均呈蓝染,第1肋于各个体表标志下均无蓝染,锁骨中线下,各肋骨蓝染率分别为,第2肋为0,第3肋为7/8,第4肋为7/8,第5肋为6/8,第6肋为6/8,第7肋为5/8,第8肋为4/8和第9肋为0。结论前锯肌下筋膜平面阻滞可阻滞第2~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药用制剂 扩散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腹腔镜手术中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方法2018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选取成人尸体、新鲜尸体各2例。对冰冻尸体进行解剖。沿双侧锁骨中线打开胸腔,翻开心包前壁,解剖分离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沿腹正中线打开腹腔,翻左、右肝叶,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剖开腔静脉裂孔进入心包,观察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测量下腔静脉膈上段长度。对新鲜尸体行腹腔镜手术试验,于脐旁、右侧腹直肌旁距脐约4 cm、腹正中线脐上约6 cm、右侧腋前线肝下缘下方约2 cm、左侧锁骨中线肝下缘下方约2 cm置入5个12 mm套管。腹腔镜辅助下翻左、右肝叶,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剖开腔静脉裂孔进入心包,观察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结果2例尸体解剖中可见,下腔静脉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孔进入胸腔,再穿纤维心包注入右心房。测量下腔静脉膈肌至右心房入口的长度分别为1.67 cm和2.57 cm。2例腹腔镜手术试验,可很好地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下腔静脉膈肌入口;沿腔静脉裂孔打开膈肌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的脂肪组织解剖层次;心包与右心房之间有较大的解剖间隙,可很好地显露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及右心房,可完整连续地显露整个膈下至右心房入口节段的下腔静脉。结论下腔静脉旁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的解剖层次,腹腔镜手术中经腹腔打开膈肌可较安全地进入心包,很好地显露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为经该入路行MayoⅣ级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提供了可能。

  • 标签: 腔静脉,下 膈肌 解剖学研究 尸体解剖 腹腔镜手术 下腔静脉癌栓
  • 简介:摘要目的熟悉直肠骶骨筋膜形态及走行,对于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保证直肠系膜完整性及保护自主神经盆丛至关重要,但目前尚缺乏对直肠骶骨筋膜的全面完整描述。本文通过高清腹腔镜或机器人TME中的临床观察和尸体标本解剖,对直肠骶骨筋膜形态及走行进行观察总结,并讨论该区域的最佳游离路径。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期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的12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录像,及同期科室数码数据库的20例TME术后直肠标本的高清照片,同时纳入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的28例人体尸体标本,观察直肠骶骨筋膜形态和移行情况。结果(1)总结手术录像提示,127例患者均可观察到直肠骶骨筋膜从后方呈水平弧形附着于直肠固有筋膜,形成融合筋膜。融合区域无法直接分离,如不离断,则容易破坏直肠固有筋膜。离断后,沿着直肠后方直肠骶骨筋膜附着缘向右侧观察,见该水平以下右侧间隙下半部仍为融合筋膜,该融合筋膜在侧方上半部重新分开为直肠固有筋膜与腹下神经前筋膜,该分开处的腹下神经前筋膜为侧方间隙分离时的刚性障碍。沿着其分开处逐步切断该筋膜,可见由右骶(S)2~S4发出的盆丛被灰白色腹下神经前筋膜覆盖,观察到该筋膜与Denonvilliers筋膜前间隙已被切断的Denonvilliers筋膜前叶相延续;而内侧的直肠固有筋膜仍完整。右侧直肠骶骨筋膜附着缘从后上向前下斜行走行。左侧直肠骶骨筋膜形态与右侧对称。(2)观察28例半骨盆尸体标本发现,于S4椎体下缘水平,腹下神经前筋膜向前与直肠固有筋膜融合成直肠骶骨筋膜。向直肠右侧间隙进行分离,逐步切断直肠骶骨筋膜的右侧附着缘,见直肠骶骨筋膜附着缘从后上走行至前下,呈斜行走向。附着缘向头侧移行为腹下神经前筋膜,向前移行为Denonvilliers筋膜前叶。盆丛在前侧方发出多支细小直肠支,呈束状穿过腹下神经前筋膜和Denonvilliers筋膜前叶的相互移行区,支配直肠。(3)对20例TME标本进行观察,见后方直肠骶骨筋膜附着缘围绕着直肠系膜呈弧形,两侧附着缘呈斜行。后方和两侧附着缘后下方的直肠系膜被直肠骶骨筋膜包绕,附着缘水平的前上方直肠系膜被直肠固有筋膜包绕。结论结合直肠骶骨筋膜形态学特点,术中应于S4椎体水平在直肠后方弧形切断直肠骶骨筋膜,从直肠后间隙进入肛提肌上间隙;进行两侧间隙分离前应先行直肠前方间隙的分离,倒"U"型切断Denonvilliers筋膜前叶,沿着Denonvilliers筋膜后间隙从上向下分离侧前方间隙,最后切断直肠骶骨筋膜的两侧附着缘,方可保证直肠侧方筋膜的完整,且并不损伤盆丛分支与神经血管束。

  • 标签: 直肠骶骨筋膜 直肠固有筋膜 解剖学 活体解剖 尸体解剖
  • 简介:19世纪末,现代法医学还处于萌芽状态。没有辨认指纹的方法,亦无精密的分析仪器,电冰箱尚未问世,甚至连起码的橡皮手套也未发明和制造出来。

  • 标签: 无精 尸体 手套 辨认 状态 精密
  • 简介:一具被人从河里扣捞上来的半截躯干摆放在了解剖台上。死者的躯体是从脐部被截断的,它的脑袋和右上肢没了.左臂幸存.左手被盗,腹腔内的脏器早已不复存在,就连胸腔内的脏器—一心脏和肺叶也被人为地掏空了。您瞧,凶手是何等的残暴!干我们这行的.把这类案件称为无名尸体碎尸案。

  • 标签: 碎尸案 法医学 尸源鉴定 法医鉴定
  • 简介:尸体皮肤上的一些特殊标记(如纹身、疣痣等)也是极为重要的个体特征识别标志。有时。它们甚至可以是法医进行尸源鉴定的惟一线索。

  • 标签: 尸体来源 尸体皮肤 法医 法医 尸源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新鲜尸体研究,观察盆腔自主神经平面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特征,以探讨子宫颈癌保留神经平面的子宫广泛性切除术(NPSRH)的合理性。方法2015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与组胚学系实验室对14具新鲜女性尸体进行解剖学及组织学研究,研究标本的中位年龄为79岁(范围:67~92岁)。从14具新鲜女性尸体中获得28个半侧盆腔标本。其中,8个半侧盆腔用于NPSRH的手术模拟,证实其可行性;10个半侧盆腔通过精细解剖,分离盆腔自主神经结构,观察其走行特点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另外10个半侧盆腔,从输尿管与子宫动脉交叉处至膀胱入口处的宫旁组织进行整体取材、包埋并连续切片,HE染色明确输尿管管腔宽度下方系膜内神经的分布特点;免疫组化S100染色,识别并计数神经纤维束,再选择与S100染色标本同点的切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染色,以区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并计数神经纤维束。结果(1)在8个半侧盆腔标本上模拟了NPSRH,其中7个半侧盆腔中整体保留了盆腔自主神经平面。(2)10个半侧盆腔标本经过精细解剖,发现腹下神经、盆腔内脏神经及其汇合成的下腹下神经丛的分布呈平面状态,均位于输尿管系膜及其尾侧延伸部分内。神经平面与子宫深静脉及其属支均呈交叉关系。下腹下神经丛膀胱支与膀胱静脉丛的关系密切。在10个半侧盆腔中,7个观察到完整的膀胱中静脉及膀胱下静脉,另3个其中一支静脉缺失;6个半侧盆腔的膀胱静脉丛在神经平面内侧与子宫深静脉主干有交通,2个半侧盆腔的膀胱静脉丛于神经平面外侧汇入子宫深静脉,另外2个半侧盆腔的膀胱静脉丛直接汇入髂内静脉。(3)HE染色发现,宫旁输尿管下方盆腔自主神经的分布具有连续性,呈矢状位平面分布。免疫组化S100染色发现,输尿管管腔宽度下方的神经纤维束占宫旁范围神经纤维束总量的比例平均为70.9%。TH及VIP染色发现,交感神经纤维束平均为13.5条/半侧盆腔,副交感神经纤维束平均为8.2条/半侧盆腔,交感神经分布占优势。结论盆腔自主神经主要分布于输尿管系膜及其尾侧延伸部分所组成的平面内,NPSRH术式具有解剖学上的合理性。

  • 标签: 宫颈肿瘤 骨盆 自主神经系统 子宫切除术 尸体解剖
  • 简介:<正>将近周末的时候,征购草药的布告一贴出,消息便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到星期一,村里所有的男人都准备去寻找那种草药了;后来,星期三,波菲里奥在过河时不幸身亡。虽然这是一场意外事件,可是却

  • 标签: 母亲 妻子 火车 尸体 棺材 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