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宋史》卷三二二《杨绘传》载:“未阅月,复知谏院,擢翰林学士,为御史。”此处以杨绘为御史误。

  • 标签: 御史中丞 《宋史》 翰林学士
  • 简介:御史箴为广义的法官箴言,属于检察、监察文化范畴.傅咸《御史箴》秉承其父祖家学,表达了其忠于职守的信念、情操.作为有正气、胆识且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的士大夫,傅咸的儒者情怀与当时玄学清谈的“不事事”格格不入.傅咸任御史及兼职司隶校尉时的行事,秉承其家风,“劲直忠果,劾按惊人”,其治迹被后人充分肯定,王夫之对傅咸的訾评,应仔细辨析.傅咸为御史作箴,其中所宣扬的儒家式的理念、情操,即使在玄学盛行的两晋,也被当时多数御史所恪守,并在他们的行事得到展现.

  • 标签: 西晋 傅咸 御史中丞 官箴
  • 简介:御史大夫是西汉最高监察机构,但其建制也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从《二年律令·秩律》看,汉初还未见御史御史的设置应当在吕后二年之后,景帝中元三年之前。御史御史大夫之副,西汉末御史大夫转官为大司空,御史为汉中央的最高监察机构。御史秩级不高,因其是内官,享有的礼仪却是很高的。西汉自武帝元狩五年起逐渐发展形成多元的监察体制,御史、司隶校尉、丞相司直同为监察机构,虽然监察侧重点不同,但三职官皆“无所不监”,因此在现实,互相纠弹,争权不止。司直在东汉一度被取消,汉末恢复。北朝的司直转变职能,成为审判机构的属官。司隶校尉东晋时转为地方官。自此,汉朝的多元化监察体系又恢复为一元监察体制。

  • 标签: 御史中丞 司隶校尉 丞相司直 监察 职掌
  • 简介:最近一部轰轰烈烈的《大清药王》(以下简称《药》)已经落下帷幕。这部22集电视连续剧生动、形象地叙说了百年老店同仁堂的沧桑历史,取得了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效果。但让人感到似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在此略举一二,与大家探讨。该剧中有一人物——查御史,就其骑马挎刀带兵捉人的形象以及巡察北京四九城,负责社会治安的职责来看和解放前的巡官相似。据其穿着打扮及职务应是武官职衔,若按清廷的规矩,其官服上的补子则为走兽类。但究其"御史"一职,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却一直属于文职官员。而眼前这位将官被口口声声称为"御史",实在令人费解。究竟"御史"是文官还是武官,看来还需从头说起。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国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秦朝建立了从朝廷到地方的一整套专制的政治体制,即"三公九卿制"。所谓三公是在朝廷设立丞相来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设立太尉掌管军事;设立御史大夫掌管图籍奏章,监管百官。担任御史大夫的往往是皇帝的近臣和耳目,既是丞相的辅佐,又起着箝制丞相的作用。

  • 标签: 监察御史 御史大夫 社会治安 政治体制 中国封建社会 文职官员
  • 简介:一清明回老家祭祖,又专程往吾县虞乡谒虞允文先生墓。对于故乡的这位先贤,我早应该去看看的,但一直俗务缠身,未能成行。所以这次早与眉山诗人周渔先生约好,一道往访虞公。一路上.接到周先生打来的好几次电话,均是询问我到什么位置了。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时间:宋朝初年。地点:广西桂林恭城瑶寨、大名府。人物:周渭——宋初清官,广西桂林恭城县人。茶妹——周渭妻。皇上——宋太祖赵匡胤。王爷——后周、北宋两朝皇亲国戚,手握重兵的大名府府尹。侯爷——王爷把兄弟。太监——皇上心腹。老者,衙役、家丁、瑶民百姓、南汉国官兵若干。

  • 标签: 油茶 御史 宋朝初年 恭城县 赵匡胤 宋太祖
  • 简介:明朝嘉靖年间,京城里有一家裁缝铺子,专门给官员定制服装。掌柜的姓朱,手艺精湛,他设计和缝制的衣服,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官员,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穿在身上无不合体,而且把不同的身份展现得淋漓尽致。

  • 标签: 告诉我 心态平和 十年
  • 简介:烧车御史陈D清乾隆时,权相和坤总揽朝政,排除异己,搜刮民财,为所欲为。满朝文武大多对他敢怒不敢言。当时朝中有个御史,名叫谢振定,湘乡县人。御史的职责是对各级官吏进行监察,发现有违章越轨行为者,便向皇上反映,提出弹劫。但是在封建社会里,许多御史和谏议官...

  • 标签: 谢振定 御史 越轨行为 嘉庆皇帝 自然认识 封建社会
  • 简介:人教社2005年第1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句中“御史”一词.课本注为:“战国时对史官的称呼”。这个注释的意思自然让人有两种理解:一是战国时称史官为“御史”.二是战国时的“御吏”就是史官。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并非全然如此。课本注释不当。

  • 标签: 课本注释 御史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文课本 人教社 史官
  • 简介:1416年,那是春光明媚的一天,少年老成的于谦和同学们像平日一样,正在浙江钱塘吴山三茅书院埋头苦学。

  • 标签: 大人跪着 御史大人 请御史
  • 简介:在故乡莆田,大抵称得上"洋"的地方,即使不是平原阔野,也该是山环水抱之中的平缓盆地。偏偏有一个叫梅洋的地方,却是被一座高山托举着的。这座山仿佛与周围的山没有相连,一副傲然突兀之姿,凭险临风之势。到了山顶上才发现,这里竟然掩藏着一块小小的盆地,还有大片水田和一口据说连大旱时节都不干涸的山泉,数十户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腾。"直声震天下"的清代监察御史江春霖,就诞生在这个奇异而又寻常的山村里。

  • 标签: 江春霖 监察御史 清代 盆地 故乡 袁世凯
  • 简介:雍正朝先后在黑龙江、吉林、盛京、河南、山东、湖广、江南、直隶、八旗游牧和归化城设立13路巡察御史。至乾隆元年,内地之巡察御史先后停设,关外、口外之巡察御史在嘉庆、光绪年间停遣。巡察御史的职责是巡查驿站烟墩,稽查盗贼。在实际运作,巡察御史的职责扩大。同其他官员一样,巡察御史也沾染官场弊病。巡察御史虽有存在的必要,但在督抚体制下,其在地方行政并未产生多大作用。

  • 标签: 雍正朝 巡察御史 职责
  • 简介:沈子原名德坚,别名之淳,号听蛙翁,1904年10月出生于浙江嘉兴。早年就职于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所图画部主任。1949年後曾任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1957年后一度于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任顾问。1976年曾在江苏省东台县(现东台市)工艺品总厂工作。擅长人物、山水,笔墨静雅,气格清和。精通画理,长于鉴赏和围棋。书法学钟繇,体势在隶楷之间,

  • 标签: 1904年 1949年 美术研究所 中华书局 中共一大 工艺品
  • 简介:本文据汉代出入宫廷的门籍制度,分析史料,推断西汉後期,御史大夫寺已不在皇帝居住的未央宫内,并改称御史府。外迁时间在昭帝朝,起因是元凤元年(前80)九月,御史大夫桑弘羊卷入燕王旦、盖主以及上宫桀父子的谋反。平息此事後,霍光借机将御史大夫寺迁到宫外,并在宫中与诸卿中大力安插自己的亲信故吏,乃至子弟。这一事件成为霍光独揽大权的关键。御史御史大夫原先的重要职责是制定律令草案、保管律令与监督律令的执行。随着西汉政权百余年来律令建设的积累,以及统治思想的变化,制定律令的任务逐渐弱化。御史府的外迁是其外朝官化的起点,这进一步使之成为丞相的辅佐,参与日常事务的处理,留在宫中的与侍御史则转为以监察为主。《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所述乃是转变後的职掌与设置。

  • 标签: 西汉 门籍 御史大夫寺 位置变迁 职掌 律令
  • 简介:谭建(1898-1995)原名钧,号激园,浙江湖州人南京东南大学文学士、日本东京美术专科学校研究生、上海政法大学法学士。曾与王一亭、庞左玉、吴东迈、沈迈士等发起创办清远艺社,切磋艺事、擅山水、花鸟、人物,尢精佛像,所作笔墨简朴,尚气势,重整体,浑厚雅赡,工书法,精篆刻,善诗文。

  • 标签: 作品 东南大学 专科学校 日本东京 研究生 学士
  • 简介:在古代,扮演反腐这一角色的是御史府或御史台,当然后来也有都察院之类的称谓。御史不理庶政,过去叫“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明史》),这是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内容。那么,古代的御史是如何反腐的?

  • 标签: 古代监察制度 御史台 反腐 《明史》 都察院
  • 简介:先帝于三年前薨逝,太子苏縣即位,半月后,太后因悲伤过度追随先帝而去,举国同哀。先帝后宫的那些妃嫔多半被送到远郊行宫颐养天年,唯独一人,在前朝、今朝所有臣子与妃嫔的默许留了下来,那人便是宣太妃宣洲河。她十二岁那年入宫时,苏寒刚满十五岁。三年后,她及笄被册封,苏寒则被先帝封为西侯,殿指西角,而她的寝殿则在最东北,与西殿隔着整个皇宫。

  • 标签: 先帝 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