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徒手旋转成枕前位变难产为顺产。方法常规外阴、阴道消毒,导尿,术者在宫缩间歇期手握头上托旋转成枕前位,宫缩时嘱产妇屏气向下用力,同时助手从腹部配合同方向推移胎儿背部,下降不再回转时再慢慢松手。结果徒手旋转术38例,成功30例,成功率78.94%;失败8例,失败率21.06%。新生儿出生后1minApgar评分≥8分26例,4~7分4例。结论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扩张6~7cm,徒手旋转成枕前位,变难产为顺产。

  • 标签: 徒手旋转 处理 头位难产
  • 简介:目的探讨徒手旋转术在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56例宫颈扩张进人活跃期出现延缓或停止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176例为观察组,采用徒手旋转术;B组:8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孕龄、方位、胎儿大小估计及孕产次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手术时机选择在宫口扩张7—8cm,先露在坐骨棘平至棘下1.5cm,用手法将枕横位、枕后位转成枕前位使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娩出。结果A组顺产率为81.25%,难产率为18.75%;B组顺产率为36.25%,难产率为63.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伤、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产科并发症比较有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徒手旋转术是解决因位置异常而导致难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头位难产 徒手胎头旋转术 手术时机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分娩位难产应用徒手旋转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选取2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选取徒手旋转的方式进行方位调整,对照组选取吸引术进行方位调整,对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成功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的神经行为(NBNA)得分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自然分娩成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新生儿NBNA得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徒手旋转的方式有利于帮助产妇减轻痛苦,从而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徒手转胎术 头位难产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徒手旋转异常位置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徒手旋转异常位置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中经阴道分娩产妇52例,成功率为86.7%,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的产妇8例。结论徒手旋转异常位置能够有效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 胎头异常 难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徒手旋转应用于位难产助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出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位难产患者60例,根据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助产(对照组,n=30)和徒手旋转(观察组,n=30),对比2组患者分娩结局、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窘迫发生率明显更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徒手旋转可以大幅提升孕产妇自然分娩率,并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 头位难产 助产 分娩结局
  • 作者: 冯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2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石景山医院,北京 100043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徒手旋转术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300 例位难产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产妇,研究组头位难产产妇采取徒手旋转术助产护理,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助产护理。结果:研究组头位难产产妇的阴道分娩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差异显著。结论:将徒手旋转术应用于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阴道分娩率,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术;头位难产;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更改体位和徒手旋转纠正位异常在减少剖宫产中的作用。方法 2020.07-2022.06在本院分娩的枕横(后)位产妇合计160例,结合抽签法将其中80例归为对照组(未开展特殊性处理,于自由卧位下分娩),余下80例归为观察组(更改体位加徒手旋转纠正位异常),统计两组在产程耗时、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的第1产程活跃期、第2产程及总产程耗时为(4.15±0.45)h、(0.88±0.20)h、(8.10±1.75)h均短于对照组(6.58±0.56)h、(1.60±0.45)h、(11.24±2.35)h(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比例为7.50%低于对照组60.00%(P<0.05),顺产比例为92.50%高于对照组40.00%(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比例为0.00%低于对照组10.00%(P<0.05)。结论 更改体位和徒手旋转纠正位异常能有效减少剖宫产发生,缩短产妇的产程耗时,减少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出现,值得采用。

  • 标签: 改变体位 头位异常 剖宫产率 新生儿窒息 产后出血 徒手旋转胎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胎儿枕后位的矫正应用镇痛分娩徒手旋转抬头的临床效果和影响。方法:将按照随机抽签选取的在2019年2月-2021年2月之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100例产妇分为研究组接受镇痛分娩徒手旋转抬头矫正胎儿枕后位,对照组则采用无阵痛徒手旋转抬头的方式,比较两组产妇围生儿的自然分娩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结果:实施镇痛分娩徒手旋转抬头矫正枕后位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远远差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概率,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 枕后位矫正 镇痛分娩 自然分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位难产采用徒手旋转对孕产妇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将506例单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4例,对孕产妇采用徒手旋转术;对照组252例,采用让孕产妇与大卤门方向一致的侧卧位。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纠正方位,可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 标签: 徒手 胎头 旋转术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徒手旋转术适时应用于位难产对提升孕产妇自然分娩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160例位难产孕产妇,源自于2020年7月~2022年6月本院接诊,使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方式,研究组给予徒手旋转术,就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及新生儿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新生儿不良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位难产的孕产妇适时使用徒手旋转术,能有效提升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保障母婴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头位难产 孕产妇 徒手胎头旋转术 自然分娩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术护理在难产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产科进行治疗的位难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徒手旋转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分娩情况、胎儿并发症以及患者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在重度疼痛以及无痛这两个等级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20,5.500;P=0.025,0.019);研究组患者剖宫产例数少于对照组,自然分娩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4.350;P=0.339,0.037);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1 min Apgar评分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09,P=0.000),两组患儿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60,P=0.035)。结论在对头位难产患者护理的过程当中,徒手旋转术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 难产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难产助产中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术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选取179例位难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9,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90,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术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位难产产妇中实施体位改变+徒手旋转术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并发症,可推广。

  • 标签: 体位改变 徒手旋转胎头术 难产助产 分娩方式 并发症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7月-2007年12月共有1124例产妇在我院住院分娩,由于位置异常导致难产160例,其中有83例行阴道徒手旋转位置而顺产。位置异常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高直位、前不均倾位、额位及高位,其中以枕横位及枕后位发生率最高。旋转条件为无明显盆不对称,盆评分≥7分;胎儿情况良好;产妇无高血压、妊高症及心、肺、肝、

  • 标签: 氧化亚氮 胎头位置异常 徒手旋转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处理中徒手旋转术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分娩期间发生持续性枕后位的120例孕妇使用徒手旋转术进行辅助分娩。结果使用徒手旋转术成功分娩的有98例,成功率为81.67%;运用徒手旋转术失败后进行剖宫产术的有22例,占18.33%。结论徒手旋转术在持续性身后为产程中的运用成功率高,有效避免了母儿损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持续性枕后位产程 徒手旋转胎头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徒手旋转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将本院收治的96例位难产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对侧卧位处理,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徒手旋转处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48例的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48例的剖宫产率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 对侧卧位 头位难产 分娩方式 产妇不良事件 新生儿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徒手旋转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6例难产患者,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实验组(63例,应用徒手旋转辅以对侧卧位分娩方法)和对照组(63例,应用背对侧卧位分娩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难产患者的成功分娩率以及不良事件(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难产患者的成功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难产患者的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徒手旋转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 对侧卧位 处理头位难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徒手旋转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6例难产患者,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实验组(63例,应用徒手旋转辅以对侧卧位分娩方法)和对照组(63例,应用背对侧卧位分娩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难产患者的成功分娩率以及不良事件(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难产患者的成功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 对侧卧位 处理头位难产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