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无针胰岛素注射与常规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影响,及其对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以在本科住院期间需要使用门冬胰岛素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无针胰岛素注射组(A组)和常规胰岛素注射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控制情况,以及低血糖、硬结、疼痛发生率以及血糖达标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控制均显著优于B组(P〈0.05),另外低血糖、硬结、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无针胰岛素注射技术既能较好的控制糖尿病患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并能增加其血糖达标率,也能有效的减少低血糖、硬结、疼痛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无针注射 餐后血糖 临床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及ADL评分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4例脑梗塞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42)。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行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实验组负性情绪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脑梗塞 心理干预 健康教育 心理状态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塞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92例脑梗塞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早期康复组及参照组(n=46)。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前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康复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探寻在护理老年脑梗塞患者实践中运用个性化心理护理的适用性。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因老年脑梗塞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5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根据双盲法将患者进行两个组别的划分,甲组与乙组各包含患者47例。在护理乙组患者过程中运用常规护理方式,甲组患者在乙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运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负面情绪评分进行比较,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护理老年脑梗塞患者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分组比较研究发现,甲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负面情绪评分低于乙组患者,以P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老年脑梗塞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门诊处方审核与点评分析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 月门诊处的处方开具共 1000 例,对调配处方过程中处方的审核进行评析,对其合理性对用药的合理性水平提升效果详细探讨。 结果: 其中 点评不合理有 22 例,占 42.31% 。审核不合理 40 例,占 58.35% 。 妇科 10 例、口腔科 10 例,其他科室 42 例。 结论: 在门诊处方审核部分不合理的用药通过事后干预可以避免出现的概率,由此可见提升配药及审核的专业技能水平有重要意义,配药师应该根据管理处方相关要求严格执行相关准则,促进用药合理性提升。

  • 标签: 门诊处方 审核与点评 合理用药 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康复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纳入6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层级护理模式(观察组,n=30),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n=30),比较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差异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康复效果各评价指标(睡眠质量、遵医行为、精神状态、治疗及沟通情况)评分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层级护理模式能够积极培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层级护理模式 精神分裂症 自我管理行为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FMA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针对脑梗塞患者效果明显,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 肢体功能 语言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护理满意度及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抑郁症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是否适用于护理脑梗塞患者。方法:本实验所涵盖的研究对象是2020年8月-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脑梗塞患者,根据双盲法将患者进行组别的划分,比照组与研究组各包含患者49例。在护理比照组患者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在护理研究组患者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析在脑梗塞患者护理实践中适宜应用的方法。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比照组患者,依从性评分高于比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梗塞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上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方法 随机抽取102例于2020年下半年来我院治疗脑梗塞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抽签法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及观察组,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39%,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8.25;P<0.05)。结论 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到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上效果显著,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明显提高,语言及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心理更加健全,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脑梗塞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实施食管心电图联合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乙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联合食管心电图进行诊断,观察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食管心电图联合常规心电图对其诊断后,其临床确诊率、特异性均高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70ms<RP<140ms之间以及RP大于140ms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甲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实施食管心电图联合常规心电图的方式进行诊断,其诊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血液净化中心患者实践中应用优质护理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自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抽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均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传统组(n=30)及优质组(n=30),分别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及优质护理模式,对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护理前传统组及优质组生活质量评分表(QOL)、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优质组相较于传统组QOL评分较高,SAS、SDS评分较低,P<0.05。结论 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优质护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方面更具有价值,在血液净化中心患者实践中具有良好效果,建议采纳。

  • 标签: 有效性 优质护理 血液净化中心 传统常规护理模式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脑梗塞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6脑梗塞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划分成为两个组别,即参照组(53例)与实验组(53例)。运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参照组患者,运用早期康复护理方式护理实验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分析适合护理脑梗塞患者的方法。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患者,示之为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