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与异氟醚在恶性肿瘤疾病患者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异丙酚与异氟醚在恶性肿瘤疾病患者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于带弟

湖南祁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南426100

【摘要】目的:探讨异丙酚与异氟醚在恶性肿瘤患者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异丙酚组和异氟醚组,各3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异氟醚组患者治疗总时间为(20.02±2.65)d,患者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为(8.67±1.64)min;异丙酚组患者治疗总时间为(13.02±3.07)d,患者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为(6.54±1.20)min。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时间、术后平均苏醒时间等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全血粘度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异丙酚组患者在麻醉后和手术结束前10min的Hηb、Mηb、Lηb显著低于异氟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和异氟醚均是适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麻醉,与异氟醚相比,异丙酚可改善患者的血黏度,缩短术后清醒的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恶性肿瘤;异丙酚;异氟醚;麻醉效果;不良反应

异丙酚是一种快速强效的全身麻醉剂,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少,但作用持续时间短[1]。适用于各科重症病人的麻醉和镇静。异氟醚是恩氟烷的异构体,该药的血/气分配系数较小,药物诱导迅速,同样持续时间较短,患者苏醒较快,适用于各种手术麻醉。本组研究旨在对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应用异丙酚与异氟醚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病理诊断被诊断为恶性肿瘤,不存在外科手术史,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异丙酚组和异氟醚组,各35例。异丙酚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在31~75岁,平均年龄为(52.0±3.1)岁;疾病类型:肝癌10例,肺癌9例,乳腺癌6例,直肠癌5例,胃癌5例。异氟醚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在28~75岁,平均年龄为(52.1±3.7)岁;疾病类型:肝癌8例,肺癌8例,乳腺癌7例,直肠癌6例,胃癌6例。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有既往手术史者;中途放弃治疗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给予马来酸咪唑达伦0.15mg静脉注射,患者入睡后给予静脉持续泵入0.1mg+芬太尼5μg[2]。异丙酚组实施气管插管操作,并持续泵入异丙酚,速度控制在6mg/(kg?h);异氟醚组持续吸入2.0%异氟醚。术中根据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调整药物用量,每隔30min静脉注射维库溴铵4mg+芬太尼0.1mg。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总治疗时间以及麻醉后和手术结束前10min的血液粘度变化情况。血液粘度变化的观察指标为:低切变率全血粘度(Lηb)、中切变率全血粘度(Mηb)、高切变率全血粘度(Hηb)。

1.4麻醉效果评价(1)显效:恶性肿瘤手术操作期间无任何应激反应,全部操作顺利进行;(2)有效:患者在麻醉后有轻微的应激反应发生,操作基本未受到影响;(3)无效:未达上述指标者。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两组的麻醉效果比较异丙酚组的麻醉总有效率为77.14%,异氟醚组的麻醉总有效率为71.4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早期手术被认为是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往往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巨大的损害。患者围术期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常受到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改变[4-5]。

异丙酚和异氟醚均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且两种麻醉药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很高,适合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麻醉。异丙酚是一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型静脉麻醉类药物,该药起效快,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短,患者苏醒较快。有异丙酚麻醉家兔的实验中表明,家兔血液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同时血液粘滞度也明显下降。全血粘度主要指的是血液的粘性。血液粘度和血液流动的速度成反比的关系。血液粘度越高,血液流动的阻力就越大,血液流动的速度就越慢,最终发生血液流动停滞的现象,影响机体内脏器官的血液输送,容易导致机体疾病的发生。

本组研究法发现,麻醉后两组患者全血粘度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异丙酚组患者在麻醉后和手术结束前10min的Hηb、Mηb、Lηb显著低于异氟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更加明显,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血液粘度。其机制可能与异丙酚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相应的应激反应均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关,因此血流动力学表现相对稳定。药物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轻,适用于对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的麻醉[6]。

综上所述,异丙酚和异氟醚是临床上应用较广的两种麻醉药物,与异氟醚比较,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更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适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麻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罗俊能,张战良.比较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3,32(2):136-136.

[2]田松,魏巍.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应用丙泊酚与异氟醚麻醉的疗效及神经损伤程度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7):60-62.

[3]邓正刚.丙泊酚与异氟醚深麻醉下拔管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6):908-909.

[4]谭海峰.靶控输注异丙酚与吸入异氟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4):610-612.

[5]孙海军,梁淑娟,张丽伟.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0,09(10):773-774.

[6]李玉忠,吴霭青.脑瘤手术中吸入异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