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继发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疼痛的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将 162例脑卒中继发障碍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 81例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 81例实施综合干预。结果:研究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以更好的减轻患者疼痛,有助于患者在无痛或轻微疼痛状态下增加主动活动意愿,促进康复

  • 标签: 脑卒中继发障碍 康复 疼痛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脊柱损伤康复患者采用体位护理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择2018年-2020年间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86例脊柱损伤患者,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于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的是体位护理,对照组中患者则是一般护理,对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中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为83%,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为100%,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开展满意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P

  • 标签: 体位护理 脊柱损伤 康复过程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 1个月之内的应用有效性,确定偏瘫运动模式在早期康复治疗活动中的使用效果,找出最佳运动法。方法:选取 100例脑梗死患者,其发病时间在最近两周内,随机设置分组,包括康复 A组与治疗 B组,患者人数均为 50例, B组患者接受对应自身疾病的常规治疗, A组则在展开常规治疗的同时,还需进行康复治疗,关注患者康复治疗流程的设置,患者与治疗人员需要有畅通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对两组患者在运动功能方面的变化进行对比,确定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可以确定,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变其原有的痉挛模式,患者能够形成更强的日常生活能力。结论:在早期治疗中,给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康复治疗,设置合适的偏瘫运动模式,可帮助患者改善其原本的痉挛模式与运动性能,有利于患者全方位康复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偏瘫运动模式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社区实施日常生活活动 ( ADL) 评定与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抽取本院于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此 2 年时间段内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72 例 ,将全部 病患 遵照双育法分组标准划分为对照组( 36 例,采用 ADL 评定与训练 )与 观察组 ( 36 例,采用 出院后继续给予社区 ADL 评定与训练 ), 研究比对 患者 的 BI指数 、 FMA评分 等。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后的FMA评分、 BI指数明显更高( P<0.05) 。 结论 在社区护理服务中增加对脑卒中患者 ADL 评定与训练 , 可明显 促进患者 运动功能恢复 ,提高临床疗效 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ADL 评定 常规训练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社区实施日常生活活动 ( ADL) 评定与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抽取本院于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此 2 年时间段内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72 例 ,将全部 病患 遵照双育法分组标准划分为对照组( 36 例,采用 ADL 评定与训练 )与 观察组 ( 36 例,采用 出院后继续给予社区 ADL 评定与训练 ), 研究比对 患者 的 BI指数 、 FMA评分 等。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后的FMA评分、 BI指数明显更高( P<0.05) 。 结论 在社区护理服务中增加对脑卒中患者 ADL 评定与训练 , 可明显 促进患者 运动功能恢复 ,提高临床疗效 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ADL 评定 常规训练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康复过程中应用积极引导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 40例。比较两组患者社会视角、生理视角、心理健康视角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康复过程中采用积极引导的意义显著 ,其生存视角质量评分增加 ,且发生耳鸣、四肢麻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 ,故积极引导模式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积极引导 生存视角质量评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HAPA)构建的COPD患者运动康复方案对COPD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8月选取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住院的COP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4月住院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5—8月住院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OPD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HAPA的COPD患者运动康复方案。采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最终对照组获得46份有效问卷,观察组获得47份有效问卷。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为(8.89±2.70)分,对照组为(7.73±1.6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P=0.01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CD-RISC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35.55±6.16)、(23.79±4.88)、(11.25±2.72)分,对照组分别为(32.33±6.7)、(21.22±4.17)、(9.80±2.5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96、2.728、2.646;P<0.05)。结论基于HAPA的COPD患者运动康复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 运动 自我效能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Orem 自我护理模式在卵巢癌术后病人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 68 例的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n=34 )和行 Orem 自我护理模式的实验组( n=34 ),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卵巢癌术后病人康复过程中实施 Orem 自我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Orem 自我护理模式 卵巢癌 术后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后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治2020年4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产妇98例入组,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以康复护理为主,对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泌乳时间、身体BM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异,P

  • 标签: 康复护理 产妇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康复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4例分娩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6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妇产康复治疗仪进行理疗训练。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子宫底下降程度、母乳喂养率、恶露排净时间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泌乳始动时间(42.89±21.86)h、恶露排净时间(21.43±3.11)d短于对照组的(65.54±23.01)h、(32.06±3.42)d,子宫底下降程度(4.31±2.21)cm大于对照组的(2.02±1.73)cm,母乳喂养率89.13%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产后康复治疗 产妇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运动康复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31例。乙组以常规康复治疗为主,甲组以运动康复为主,比较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结果:实施不同康复治疗后,甲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大于乙组(P<0.05);甲组运动功能评分大于乙组(P<0.05);甲组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大于乙组(P<0.05)。结论: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同常规康复治疗相比,运动康复疗法的康复疗效更确切,且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疗法 常规康复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将已接诊的100例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50例脑梗塞患者,对其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中50例脑梗塞患者,对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记录两组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和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护理前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为(59.72±3.19)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6075)而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为(90.26±3.27)分,高于对照组(P=0.00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P=0.0017)。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提升脑梗塞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护理满意度作用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患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快速康复理念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对2018.12-2019.7期间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抽取,例数为84,对两组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其中对研讨组(例数:42)及参考组(例数:42),分别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护理、传统护理,通过疼痛评分、输液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护理效果观察。结果:研讨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较低、输液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康复效果更优,与参考组进行比对,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能够有效缓解胃癌根治术的术后疼痛,使患者身体机能尽快恢复。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胃癌根治术 输液时间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康复情况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我院选择的100里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护理回顾性分析目标,根据患者接受的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并设置参照组(n=50)与研究组(n=50),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采取饮食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和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时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后,增强饮食方面干预,利于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饮食护理干预 康复情况
  • 简介:摘要国内外的脑卒中康复指南均推荐脑卒中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但是尽早康复的时机、强度以及包含的项目尚不明确。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后48 h内应召开初次康复评价会,根据患者整体评估和功能障碍评估的结果制定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方案和康复目标,并初步判断脑卒中的康复预后。脑卒中患者早期宜进行运动康复、吞咽功能康复及言语功能康复。如康复对象为重症脑卒中患者、大于75岁的老年卒中患者和儿童卒中患者,更需注重个体化的评估及康复方案。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 早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FTS)在骨科康复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以2018年 1月至 2019年 2月接受治疗的 12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标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康复理念,观察组应用 FTS,比较两组患者骨科手术都第二天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术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 康复治疗 效果的满意程度和平均住院时长。结果:实验组应用FTS的患者术后第二天 VAS评分普遍较低,病人对住院和 康复治疗 的满意度较高。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FTS有效应用在骨科康复中,能够有效地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第二天的 VAS评分,适合病人在手术后进行的康复训练。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骨科手术 骨科康复 视觉模拟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综合康复治疗 针对 脑卒中偏瘫 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确诊为 脑卒中偏瘫 疾病,并需要开展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 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 ,对 68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 综合康复治疗。 结果: 观察组的FM 运动 评分为(91.3±2.7 )分 ,对照组则为 (54.3±6.2 )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与此同时,在 两组患者 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有效率为 94.1% ,明显有优于对照的 70.6% ,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综合康复治疗 针对 脑卒中偏瘫 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 FM 运动评分高,治疗有效率高,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成分输注是目前治疗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中心血站是完成血浆采集制备与检测发放的重要枢纽。探讨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制备与检测发放的全流程方法,保障血液和从业人员安全,对提高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制备的成功率和新冠肺炎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我站在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制备与检测发放的全流程方法和防控措施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希望给广大血液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切实保障血液质量和人身安全。

  • 标签: 新冠肺炎康复者 恢复期血浆 血浆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析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过程当中,对其预后以及疗效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 2年内( 2020年 1月 -2022年 1月)到院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12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急诊常规护理组)与观察组(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组),每组各 60例。分别将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抢救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 Barthel评分有可比性,( p> 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观察组 Barthel评分显著偏高,抢救成功率显著偏高,分诊时间和抢救总时间显著偏低,(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 急性脑梗死 生活质量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