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继发障碍患者康复过程疼痛的综合干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3
/ 2

脑卒中继发障碍患者康复过程疼痛的综合干预效果观察

阎娜 1孙栓柱 2岳玲 1

1. 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2.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继发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疼痛的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将162例脑卒中继发障碍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81例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81例实施综合干预。结果:研究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以更好的减轻患者疼痛,有助于患者在无痛或轻微疼痛状态下增加主动活动意愿,促进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继发障碍;康复;疼痛干预

疼痛已经被WHO世界卫生组织视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近年来临床也越来越重视疼痛干预。疼痛一般伴发着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脑卒中患者中大部分都有偏瘫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生存质量,早日康复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是在康复干预期间,多数患者主诉有疼痛不适感,这使得患者在面对活动时产生退缩、畏惧心理,影响康复效果。本研究特此开展了疼痛的综合干预,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162例脑卒中继发障碍患者于2019年6月-2020年1月纳入。符合医学伦理要求。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实施分组探讨,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1例。研究组包括48例男性和33例女性,年龄48-78岁,均龄(64.3±6.9)岁;对照组包括49例男性和32例女性,年龄50-78岁,均龄(65.4±7.0)岁。各组基础资料经统计学检验,P值>0.05。

1.2方法

对照组81例实施常规干预,主要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同时对患者进行基本的人性化关怀,为患者提供心理鼓励、支持,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障碍。

研究组81例实施综合干预,包括(1)疼痛评估。根据患者表述、年龄、文化水平、依从性,给予单维度(NRS数字评分法、VRS语言评分法、FPS-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或者多维度(MPQ疼痛问卷、BPI简明疼痛量表)工具进行疼痛评估[1],详细记录每位患者所用的疼痛评估方法,观察其疼痛性质、行为表现。交感神经系统会因为疼痛刺激而使得患者发汗、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瞳孔扩大、呼吸浅快等,评估患者疼痛时应当引起重视,尤其是合并多器官或多系统疾病者,以免不同疾病互相作用而加重病情[2]。针对高龄患者、识别功能减弱者,则由家属代理,让家属帮忙识别患者行为表现。将疼痛预防知识传递给患者及其家属,指导患者正确表达,合理应用疼痛评估工具,进而科学的进行自我疼痛管理。(2)药物镇痛。由于镇痛位点比较多且机制十分复杂,单纯一种止痛药无法对所有位点进行作用,因此可考虑多模式镇痛。口服巴氯芬可抵抗肌肉痉挛,突然停药极易引起一过性痉挛加重情况,应当循序渐进减低用药量并一直到停药;与阿片类、抗焦虑药、替扎尼定药物联合应用,可发挥协痛作用,减少单纯用药的副反应,促使患者耐受,延长药效时间[3]。按照个体化差异原则,对高龄患者用药时,初期应当以小剂量为主。服用缓释片或者是控释片时,禁止咬碎、掰开,以防患者药物成瘾。用药治疗期间,将止痛药物的特点、作用机制详细告知于患者及其家属,并注意观察患者止痛效果、有无药物不良反应,以便于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保证临床用药合理安全[4]。(3)非药物镇痛。脑卒中患者肢体活动受限,指导患者卧床静养,摆放良肢位,提高患者身心舒适感。早期禁止用力牵拉肩关节,以免肩关节过度外展、屈曲,从坐起慢慢过度到坐位、站立、行走,适当按摩患者四肢,优化全身血循环,避免肌肉过度紧张。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让患者充分入眠。通过音乐疗法、全身心放松、读书读报、聊天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5]。中药贴敷、推拿、牵引操作简单,副作用少,安全可靠,可用于晕针或者是不适合用药治疗的患者。

1.3观察指标

患者疼痛感显著减轻或彻底消退,未影响到睡眠,日常生活一切正常,视为缓解;反之,疼痛感无任何变化或加重,无法安然入睡,日常生活受到困扰,则视为未缓解。

1.4数据统计处理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用例数或构成比(%)表达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并用卡方检验。当P值<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疼痛缓解79例,占比97.53%(79/81);对照组疼痛缓解65例,占比80.25%(65/81)。组与组之间结果差异显著(X2=17.440,p<0.05)。

3.讨论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因此早期康复锻炼的意义显著,脑卒中继发障碍患者在康复干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强烈的痛感会降低患者依从性,减弱患者主动活动意愿,导致康复效果不理想。随着现代医疗不断发展,临床越来越重视患者的疼痛干预工作。本研究在脑卒中继发障碍患者康复全程中贯穿了疼痛的综合干预,结果研究组疼痛缓解率97.53%,显著高于对照组80.25%(p<0.05)。证实了疼痛的综合干预对脑卒中继发障碍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褚晓娜. 早期强化认知对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8, 26(10):63-66.

[2] 伍建玲, 钟海英, 黄小娟,等. 规范疼痛评估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 2015, 000(012):29-30.

[3] 刘娜, 魏丽丽, 耿昱,等. 抗抑郁药物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 042(007):493-496.

[4] 李旭环. 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药物结合康复治疗[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015(007):141-142.

[5] 孙素娟, 赵秀娟, 赵景茹,等. 非药物综合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的研究[J]. 河北医药, 2016, 038(020):3185-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