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光学追踪系统和力传感技术的吸脂针运动记录系统在吸脂术中对吸脂针运动数据的检测效果,并分析检测数据与吸脂效率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脂肪抽吸手术患者。分别由A、B 2位术者抽吸患者吸脂区域的左侧和右侧,通过基于光学追踪系统和力传感技术的吸脂操作记录系统,采集术者250~400 s的操作轨迹数据和力数据,测量试验时间内吸出的脂肪量,分析比较2位术者吸脂针运动的幅度、频率、前进阻力,计算并对比吸脂效率。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符号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9岁,平均37岁。吸脂部位分别为腹部、大腿、腰部。术者A的吸脂针运动幅度和前进阻力分别为(11.43±1.23) cm和(9.35±2.24) N,高于术者B的(10.00±2.33) cm和(8.20±3.05) 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0、P=0.013,t=2.328、P= 0.033)。术者A吸脂针运动的频率为(2.14±0.19) Hz,术者B为(2.19±0.55) Hz,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6、P=0.719)。术者A的吸脂效率为(19.20±9.36) ml/min,术者B为(15.27±8.05) ml/min,A比B高3.93 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6、P=0.002)。结论基于光学追踪和力传感技术的吸脂针运动记录系统,可以很好地记录和分析吸脂术术者的操作轨迹和阻力,并发现吸脂针的运动幅度和前进阻力较大时,吸脂效率更高。

  • 标签: 脂肪切除术 生物医学工程 吸脂效率
  • 简介:摘要:本文论述了对 GDI 发动机喷油器沉积物进行评价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景深原理,通过图像拼接测定喷油器表面沉积物测定的新方法。本文设计、搭建了基于本方法的硬件系统,并编写了计算分析软件。对测试精度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数字电影行业发展迅速,耗费巨资制作精良的数字电影需要使用现代化的数字电影放映系统,放映系统最为关键的技术是光学技术的应用光学技术通过多年来在电影放映中的应用,不但给观众带来了良 好的电影画面,而且光学技术也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本文对光学技术做出了简单的叙述,使电影放映的工作人员对光学技术可以有进一步的了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 ]OCT 是一种 利用 红外光波反射 生物 内部微结构 并 成像 , 是继超声波 、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后的新型光学成像技术,它具有无损伤、非接触、高分辨、 易操作 和实时 测量 性等优点在医学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关于 OCT 在检测和诊断牙体 、 牙周组织及口腔黏膜的早期疾病方面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 (OCT) 早期龋病诊断 牙周 口腔癌
  • 简介:摘要:遥感技术的本质在于借助感应探测设备来完成采集遥感影像的操作环节,并且对于现有的图像信息数据予以详细的分析。在此过程中,遥感技术集成了图像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图像分析技术,因此具有综合性的特征。近些年以来,遥感探测技术已经能够被运用于检测各地的环境质量状况,尤其是涉及检测大气环境与水体环境等。通过运用遥感探测的方式可以确保给出精确程度较高的环境监测数据,避免出现环境监测信息失真的风险。作为环保部门对于遥感技术手段应当确保正确予以利用,同时还要做到结合当地环境真实状况来开展遥感环境监测,体现遥感技术运用于环保领域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遥感 大气 水体 生态环境 灾害
  • 简介:摘要:本文对光电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结合光学电流互感器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光电传感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关键技术;针对光电传感器与电磁式互感器在传感特性上的差异,分析光学电流互感器对保护、测控和计量等系统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关键技术;结合电力系统的发展,展望光学电流互感器技术的机遇、挑战及应用前景。

  • 标签: 光学电压互感器 研究进展 发展方向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光疗法对84例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涵盖的对象是2019年3月-7月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结合其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性蓝光治疗黄疸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间歇性治疗黄疸的方式,将两种治疗方式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与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实践研究可以发现,采用间歇性蓝光治疗黄疸的方式效果要优于持续性蓝光治疗方式,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更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距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光疗法 新生儿黄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可使患者致残,降低预期寿命与生活质量,并因此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脊髓功能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损伤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从而有效降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文章主要介绍了目前几种常用的脊髓功能监测手段,包括神经电生理监测(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和漫射光学。神经电生理监测是目前最常用手段,漫射光学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在脊髓监测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而未来漫射光学在脊髓监测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普遍。

  • 标签: 脊髓监测 神经电生理监测 漫射光学
  • 简介:摘要:一首古诗本身就是一首歌,一幅画。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学习古诗,在学习中感受诗的音韵美、意境美和形象美,既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又丰富他们的想象,从而能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标签: 学习古诗 感受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诊疗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的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史和药物服用情况,收集患者生化指标及OCT成像指标。结果(1)入选69例冠心病患者,共75处临界病变,其中左前降支52例(75.4%,52/69)、左回旋支4例(5.8%,4/69)、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19例(27.5%,19/69)。(2)对临界病变OCT的斑块特征分析,发现其中伴血栓7例、斑块破裂6例、薄纤维帽脂质斑块25例、巨噬细胞49例、微血管35例、胆固醇结晶35例、溃疡3例、内膜夹层6例。(3)经OCT测定的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en area,MLA)中位数2.9 mm2分组,MLA<2.9 mm2组的C反应蛋白[(2.92±2.44) mg/L与(1.98±1.30 ) mg/L,P=0.045) ]、总胆固醇[(4.13±0.78) mmol/L与(3.74±0.75) mmol/L,P=0.04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7±0.83) mmol/L与(2.22±0.78) mmol/L,P=0.007)]、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2±0.44) mmol/L与(0.80±0.34) mmol/L,P=0.024)]、脂蛋白a[(1.16±0.17) mg/L与(0.95±0.09) mg/L,P=0.042]均高于MLA≥2.9 mm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根据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两组,其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6例,未行PCI 59例;发现PCI组面积狭窄度[(68.58±4.90)%与(63.10±7.09)%,P=0.001]、直径狭窄度[(65.65±6.91)%与(60.77±8.41)%,P=0.024]、脂质斑块弧度[(245.3±41.0)°与(189.8±99.6)°,P=0.001]、脂质斑块长度[(19.11±6.40) mm与(14.72±9.30) mm,P=0.035]均较未行PCI组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OCT指导的PCI组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25%和未行PCI患者发生率5.0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结论根据OCT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评估,发现临界病变中管腔面积越小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同时也发现具有大脂质池的易损斑块更多地进行了介入治疗,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决策更多依赖于斑块组织特征,而不仅仅是MLA大小。

  • 标签: 冠心病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临界病变 脂质斑块
  • 简介:摘要:聚酯薄膜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重点关注表观、性能两部分指标。生产过程中会伴随一些弊病或性能不达标现象。本文重点讨论 PET薄膜产生时,如何找出弊病源。

  • 标签: PET薄膜 弊病 分析方法 弊病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青光眼疾病的检测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于本医院眼科 2020年 1月 ~2020年 6月期间接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 3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本课题的研究组,另从相同时段来我院做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中随机抽取 30例为本课题的对照组。分别用深圳市斯尔顿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两组受试者的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中央角膜厚度和房角开放距离。结果:研究组受试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房角开放距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两组受试者的中央角膜厚度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使用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可获得眼组织结构图像,并能够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中央角膜厚度、房角开放距离,在早期青光眼的检测与排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神经纤维层厚度
  • 简介:摘要: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器来对距离进行准确测量的仪器。相位式激光测距仪工作时会向目标发射一束准直光,由感光元件接收目标漫反射回的光,计算准直光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从而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本文利用相位式测距原理的激光测距仪,在无合作目标测距时,采用可见激光进行瞄准,这对激光光斑有非常高的要求,激光的准直程度是指光斑在被测目标上的大小,这直接影响到测距精度和测程,所以,激光测距的发射光学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对提高无合作目标的测程和精度都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无合作目标 激光 相位测距 激光准直
  • 简介:摘要甲状腺手术特别是甲状腺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主要风险之一是甲状旁腺误切和(或)血运受损,可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低钙血症,目前已成为困扰甲状腺手术医生和患者的难题之一。原发性或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切除病变旁腺,而术中快速寻找或辨认旁腺有时较困难,特别是存在异位或额外旁腺时。目前对甲状旁腺的寻找辨认和保护主要依靠外科医师的经验,传统术中快速冰冻、纳米炭负显影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试纸等辅助辨认方法仍有一定局限性。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直观准确的进行术中甲状旁腺实时定位显示,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和激光散斑对比成像对术中甲状旁腺活性判断也有一定价值。本文就这些光学技术的应用原理、初步临床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状腺 甲状旁腺 术中旁腺定位和活性判断 光学技术 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Lenstar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比较 Lenstar 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与传统超声生物测量在人工晶状体测量中数据的一致性。分析进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 150例 290眼 ,根据眼轴长度( L)分别分为四组( L≤22mm、 22mm< L≤25mm、 25mm< L≤28mm、 L> 28mm),术前分别用 Lenstar 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超声生物测量仪及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 Lenstar LS 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和超声生物测量仪测得的眼轴长度: L≤22mm组分别为 21.59±0.218mm和 21.69±0.348mm(P>0.05);22mm< L≤25mm组分别为 24.18±0.446mm和 24.24±0.424mm(P>0.05);25mm< L≤28mm组分别为 26.75±0.521mm和 26.86±0.682mm(P>0.05);L> 28mm组分别 30.25±0.931mm和 30.34±1.022mm(P>0.05),两种方法测得的眼轴长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性。用 Lenstar 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和超声生物测量仪测得的各组的人工晶状体度数: L≤22mm组分别为 23.62±1.18D和 23.94±1.23D(P>0.05);22mm< L≤25mm组分别为 20.16±1.28D和 20.09±1.13D(P>0.05);25mm< L≤28mm组分别为 14.03±2.32D和 14.13±2.42D(P>0.05);L> 28mm组分别 -4.21±4.35D和 -3.98±4.21(P>0.05),显示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Lenstar LS 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和角膜曲率计检测到的角膜曲率分别为 43.29±1.53和 43.32±1.62,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Lenstar 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超声生物测量仪及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在临床应用上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使用 Lenstar LS900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具有非接触、精确性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和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Lenstar LS900 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 眼轴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SCHWIND Amaris1050平台和Wavelight EX500平台的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单纯近视矫正术后的实际光学区大小、非球面性和高阶像差。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行近视手术矫正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和平台分为SMILE组、Amaris1050组和EX500组;收集患者术后1、3个月光学区直径、Q值、高阶像差等数据,利用Topolyzer术后切线曲率图(切线法)和Pentacam术前、术后切线曲率差异图(切线差异法)测量光学区直径。3组间光学区大小、Q值、高阶像差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2种方法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共纳入91例(113眼),其中SMILE组42眼,Amaris1050组25眼,EX500组46眼。术后3个月,切线法和切线差异法所测光学区直径SMILE组大于Amaris1050组和EX500组(均P<0.001),分别为(6.90±0.12)mm和(5.17±0.15)mm,(6.58±0.19)mm和(5.00±0.10)mm,(6.56±0.16)mm和(4.86±0.15)mm;Amaris1050组切线差异法所测光学区大于EX500组(P=0.003)。3组切线法光学区测量值大于切线差异法(t=64.836、34.146、63.927,均P<0.001);角膜中央5、6 mm范围Q值,SMILE组小于Amaris1050组和EX500组(5 mm:P=0.017、0.013;6 mm:P=0.004、0.005),Amaris1050组和EX50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6 mm瞳孔直径下,SMILE组球差小于Amaris1050组和EX500组(P=0.004、0.017),Amaris1050组和EX50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结论:SMILE术后实际光学区大于FS-LASIK,非球面形态优于FS-LASIK,引入球差更少;再者,SMILE和Amaris1050平台切削深度接近,大于EX500,消耗更多角膜组织。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Amaris1050 EX500 光学区 非球面性 像差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人才的需求的不断的改进,人们对于初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指导也变得越来越关注。物理知识的设计范围十分广泛,平时的生活中,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并且人们平时生活中所使用的相关的电子设备或者是仪器都和物理学科息息相关,并且大量的物理实验得出的相关结论也都是从生活中所衍射出来的。所以,为了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的物理学科的探究,对于初中的物理的教学的策略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改进。

  • 标签: 初中物理 光学教学 策略研究 改进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SMS)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颈胸膜固定中的摆位流程,与传统体表标记线摆位方式的摆位精度及其计划靶区体积(PTV)外放边界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癌放疗的20例患者摆位数据,根据摆位方式分为OSMS摆位组和传统体表标记线摆位组,每组10例。通过锥形束CT(CBCT)刚性配准靶区微调后获取床左右(x轴向)、升降(y轴向)、进出(z轴向)、床旋转(Rtn)、进出倾斜(Pitch)、左右转动(Roll)配准误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统计误差绝对值和误差分布;最后由PTV外扩公式计算CTV-PTV外扩范围。结果OSMS组和传统体表标记线组6维度配准误差取绝对值后平均值依次为0.18和0.18 cm、0.12和0.13 cm、0.13和0.23 cm、0.55°和0.74°、0.63°和0.99°、0.67°和0.68°;标准差依次为0.13和0.12 cm、0.09和0.09 cm、0.11和0.16 cm、0.37°和0.55°、0.53°和0.65°、0.42°和0.55°。两组病例摆位误差在z和Pitch方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3、2.98,P<0.05),两组z方向误差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0,P<0.05)。OSMS组和传统体表标记线组x、y、z轴向CTV-PTV外放边界分别为0.28和0.26 cm、0.21和0.20 cm、0.24和0.35 cm。结论建立和应用OSMS引导乳腺癌术后患者摆位流程,其摆位精度整体优于传统体表标记线摆位方式,且在z、Pitch方向摆位精度提升显著,z方向PTV外扩边界明显缩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光学体表监测系统 摆位流程 摆位误差 外放边界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诊断染色体结构异常,为染色体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提供可靠、实用的诊断方法。方法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和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技术对1例患者染色体异常进行诊断与验证。结果患者核型分析结果为16号染色体可能为未知结构异常或16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相互易位,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和CNV-seq分别诊断和验证为染色体16p11.2-p12.2区杂合性缺失。结论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可以作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与诊断的新型技术。

  • 标签: 染色体结构异常 基因组光学图谱 微缺失/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