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原文:惠子^[1]谓庄子曰:“魏王^[2]贻我大瓠^[3]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4]。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5]。非不畸然^[6]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 标签: 《庄子》 解读 惠子
  • 简介:《养生主》是《庄子》一书中极为深刻的一篇,其中实含深趣至理。文章明晰了养生主的一个重要意蕴便是养性之要领,结合内篇和外杂篇的文本分析,能够发现养性与处世有极大的关系,由此我们逐渐明了《庄子·养生主》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其实是如何处世养性的问题。根据《养生主》一篇的重要命题,我们可以探析各个命题的义脉关联,并在内篇和外杂篇的整体义理支撑下不断展开庄子深刻的生命视域与处世艺术。

  • 标签: 庄子 养生 生命 处世
  • 简介: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 标签: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 简介:庄子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观、自然无为的生态发展观以及知足节制的科技发展观。这些生态思想可用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重新思考、挖掘庄子思想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有助于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 标签: 庄子 天人合一 生态和谐观 自然无为 知足节制
  • 简介:摘要董庄子泵站土建破损严重,为保证泵站正常运行,需对泵站结构进行维修加固。本文介绍了董庄子泵站更新改造设计内容及设计方法,本工程已经完工,运行良好,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积累了经验。

  • 标签: 泵站 更新改造
  • 简介:《逍遥游》作为《庄子》开篇的第一章节,讨论的中心是阐明道家的重要思想——逍遥。"逍遥"与"道"有着重大关系。"逍遥"是"道"的表现形式,得道者才可逍遥。"道"是道家的核心理论,是自然万物的本源。读懂"逍遥"也就明白"道"的具体呈现,抽象的"道"也能外化成人们皆可为的行动。《逍遥游(节选)》一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的经典课文。对"逍遥"内涵的解读是课文的重难点。

  • 标签: 《庄子》 精神内涵 人民教育出版社 道家
  • 简介:学术界对"庄子"的研究,建树颇多,却鲜有从汉字的语义分析角度去考察。"化"字在《庄子》中出现的比较频繁,细析字义发现其中概括了庄子的变化论和政治论。政治论和变化论这两大重要思想之下各有相互平行的思想分支,却都能以"顺自然而无为"之线一以贯之,此中有彼,彼中有此,而统一于庄子之道中。

  • 标签: 《庄子》 语义分析法 政治理想 变化论
  • 简介:惠施被封为魏国的宰相后,庄子很为自己的朋友高兴,启程去访见。庄子的行动传到小人那儿,便被歪曲来意,说庄子“来者不善,意在谋取相位”。惠施一听,心里十分恐慌,害怕丧失官位,于是下令搜捕庄子。为了抓到他,整整在国都搜查了三天三夜。

  • 标签: 庄子 惠施 小人 歪曲
  • 简介:摘要如果说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是天幕中浩瀚的星辰,那么庄子及其思想可谓是其中一颗闪着奇异光芒的星子。庄子于乱世中还能不被权、名、物所累,可见其无为、无用、天人合一思想的精妙之处。而这样深邃的思想也对后来的一些文人绝俗、旷达的品质起到了一定的塑造作用。

  • 标签: 庄子 哲学思想 无用 无为 天人合一
  • 简介: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道家代表,老子主张“道不可名”,认为语言不可为“道”命名,庄子以此为基,进一步提出“道不可言”命题,间接否定语言作为人类表达工具的可依赖性。可见庄子言意关系理解的基点是“道”之不可言传。故要探析庄子语言思想,必先溯其本体之“道”。本文即是立足庄子言意观,结合西方语言学观点,探究庄子“言”不能“尽意”的语言思想。

  • 标签: 庄子 语言思想
  • 简介:摘要《庄子·齐物论》中,“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一句的“弱丧”一词,存在“弱丧”和“溺丧”两种释读可能性。自郭象注《庄》以来,多数学者都将其释读为“弱丧”,而参考“弱”、“溺”二字自古以来的通假情况,加之整篇《齐物论》的文意视角,本文认为该词或应释读为“溺丧”。

  • 标签: 弱丧 溺丧 齐物论
  • 简介:摘要庄子所谓“养生”,实际是指“养心”,但不局限于此一维度,也不排斥“养身”的可能性。“生”,即“身”与“心”两个面相,此二者共同构成庄子意域之“生”。本文旨在通过历代注家对《养生主》此一篇之“缘督以为经”一节注疏之分析,联系内篇,对此一论点进行尽可能有效之论证,以图为庄子所谓“养生”意涵提供更优解。

  • 标签: 养心 督脉 庖丁解牛 薪尽火传
  • 简介:《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因其诗性的语言与精深的哲学内蕴,向来以难解著称,然其与道家思想关系颇深是毋庸置疑的,现代意义上的《诗品》研究或重作家辨伪、或重义理阐发、或重司空图本身的诗学思想考证,本文则把目光返回作品本身,以语词为单位,整体梳理《二十四诗品》语词与《庄子》以及道家哲学的意蕴关联。

  • 标签: 《二十四诗品》 《庄子》 例释
  • 简介:有学者说,命运问题——亦即人的“安身立命”问题,是一切哲学的核心。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看,此言甚是。回溯文化的源头,如果说儒家哲学更多着眼于人作为群体的“安身”问题.

  • 标签: 心灵自由 中国哲学史 个体 追问 庄子 安身立命
  • 简介:摘要民国时期诸子学研究热的持续是关联着民族文化价值的重估和对其现代意义的发掘的,较之民国以前的庄子学研究,以西学解庄是这个时代的首要特色。就《庄子•天下》篇的研究来看,由于刚刚发展壮大的“唯物史观派”尚无暇顾及如此专细的学术问题,此时的《天下》篇研究更大程度地体现了“西化派”与“东方文化派”在人文价值取向上的抗衡。

  • 标签: 庄子 天下篇 民国 西学
  • 简介:庄子所表达的自由思想主要有四重维度:一是对个体自由的拷问;二是对社会自由的反思;三是对生态自由的关注;四是对天地自由的渴望。这四种自由形态相互依存,共同构筑起庄子自由思想的整个大厦。

  • 标签: 庄子 自由 维度
  • 简介:"让王"思想于《庄子·让王》篇贯通始终,"隐"、"避"、"贵生"、"重志"、"轻利"皆为"让王"思想的特质,可从"让王"思想之"隐"与"避"、"贵生"与"重志"、"让王"思想内涵的统一方面分析论述。

  • 标签: 让王 贵生 重志 隐与避 轻利
  • 简介:摘要庄子的精神境界,或者说庄子的主体思想是崇尚精神自由的。庄子在中国文化史上,不仅继承了老子所开创的道家学派,同时又是一位文学家,他的文风奇绝瑰奇绝怪丽,高居先秦诸子散文之首,郭象称之为“百家之冠”。他的诗化语言,就是他的逍遥境界,一言以概之,就是“游心”。他在战国时期社会大变动的背景之下,提出了“游心逍遥”的主张。这种对精神自由的热切追求,使得庄子摆脱了一切物累,从而超越束缚。本文通过对庄子“游心”的分析,探索其中的内涵。从美感经验和艺术情怀的角度,对庄子“游”的思想进行解读。

  • 标签: 游心 逍遥 自由 美感 艺术
  • 简介:传统观点认为,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对技术是持否定态度的,实则不然,庄子多次肯定了技术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只不过,庄子对技术的局限性也有着深刻的认知,因而容易给我们造成其忽视技术的印象。

  • 标签: 技术观 庄子 当代 传统观点 否定态度 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