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小学数学教育》2015年第10期刊登过黎燕老师的《“平移与旋转”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文,那是黎老师参加广东省第九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的课例。在全国第十二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黎燕老师执教的课例是“认识平移”。从省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平移与旋转”到全国观摩交流会只教学“认识平移”,课例研究和实践过程中,

  • 标签: 图形平移 实践过程 数学本质 小学数学教育 优质课评比 数学教学改革
  • 简介:在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而用坐标表示平移就是用代数的方法对几何问题进行研究,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的作用.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的要求,实际的要求,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部分环节,以支持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探索图形平移变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体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 标签: 猜想验证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 简介:1.活动背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 标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活动方案 平移 图形 义务教育阶段 心理规律
  • 简介: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0页例2及练习七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经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简单图形的平移—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学习过程,初步获得观察、操作、交流的经验,发展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及空间观念。3.感受图形的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图形的运动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 标签: 图形平移 教学实录 日常生活 操作能力 二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
  • 简介:从学生熟悉的中国象棋的规则出发,以数形结合思想做引导,对用坐标表示方法进行层层深入.本节课教师准确把握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是一节成功的课.

  • 标签: 做好预设 注重唤醒 促进生成
  • 简介:刚学完了图形的平移,好动脑子的小明课间就迫不及待地向其他同学发问:“你们知道平移在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中有哪些用处吗?”在一旁的小丽不甘示弱,马上列举了三个问题.

  • 标签: 平移 数学题 学习 发问 同学 动脑
  • 简介:文章根据多维模糊空间来定义模糊条件概率的具体表达形式,得到了相关性质定理,并进行了定理的推导。由模糊条件概率公式和模糊划分的概念又得到了模糊全概率公式。最后根据模糊条件概率公式和模糊全概率公式导出了模糊贝叶斯公式的具体表达形式。

  • 标签: 模糊条件概率 模糊划分 模糊贝叶斯公式 模糊集
  • 简介:2014年8月,文[1]的三位作者参加了弗兰登塔尔研究所在荷兰举行的“科学与数学教育课程”暑期学校为期两周的活动,文[1]便是他们对暑期学校经历的评价.

  • 标签: 平方差公式 暑期学校 教育课程 研究所 数学
  • 简介: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谈中点坐标公式在一些特定情况,具有独特的效果,并通过一些实例比较了中点坐标公式的做法和其他的常规做法,效果不言而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材我们要灵活运用,即便是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在需要的时候该补充的还要补充,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 标签: 中点坐标公式 妙用
  • 简介: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公式在整个高中解析几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高考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简单于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综合于运用在直线与曲线位置关系;是学习解析几何的思维的基础,是高考中文科数学较常考查的内容与方法之一。

  • 标签: 点到直线的距离 数形结合 方法 思维
  • 简介:平移变换中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在轴对称变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在旋转变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旋转的角度.以上三种变换主要应用于几何问题中,它们均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因而如果需要转移边或角的位置时,通过变换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 标签: 旋转变换 轴对称变换 平移变换 应用 正方形 线段平行
  • 简介:我们通常把圆锥曲线上的点P与圆锥曲线的焦点F的连线段PF称为圆锥曲线过P点的焦半径,在解答有关圆锥曲线涉及焦点的问题,需要计算焦半径的长,往往计算量很大,如何简化运算过程,缩短解题长度是我们的想法,本文试图从椭圆焦半径的角度来解答高考题。

  • 标签: 焦半径公式 解题 椭圆 圆锥曲线 巧用 简化运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数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函数,有了数列的通项公式,就能把握数列的核心.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很多数列问题的关键点,数列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数列的通项公式直接表述了数列的本质,如同函数中的解析式一样,而求数列通项公式又是数列问题的难点,只有掌握了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才能随心所欲地处理数列问题.为此,本文系统总结了高中数学中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 标签: 数列通项公式 求法 数列问题 高中数学 数学教学 常用方法
  • 简介:友人给我这样一道趣题:“是否存在以‘2016’结尾的立方数?”这是一道深得深思的带有开放性的探索题.问题的结论是:“存在的”.本文利用“和的立方公式”与整数的一些性质,从个、十、百、千位上以此地凑数.用分类讨论的方法给予全面探索,从而找出所有的立方数.

  • 标签: 立方 公式 巧用 分类讨论 探索题 趣题
  • 简介: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0~82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教学平移和旋转的初步认识,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认识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特点;能区分、判断这两种运动方式,使学生经历观察、模拟、判断等活动过程,感受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培养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这部分内容与日常

  • 标签: 分层揭示 平移旋转 教学设计
  • 简介:圆锥曲线是高考数学必考内容之一,它一直扮演着让学生"谈虎色变"的角色,尤其是解答题的第2问或第3问,许多同学对此倍感困难乃至无从下笔.由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3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的性质,而这些共性也常常成为考题命制的背景和源泉,因此,在平时的解题训练中,同学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解题反思的习惯、发展变式拓展的思维,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学素养.

  • 标签: 解题策略 弦长公式 高考数学 变式 必考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
  • 简介:为解决岩石密度计算中考虑的因素比较单一问题,对Gardner经验公式进行了优化,以减小声波时差单一变量的误差对岩石密度的影响。通过电阻率RD和自然伽马GR以及声波时差△t数据建立密度(ρ)的计算模型,如YC1井的优化密度计算式为ρ=1.608160(1000000/△t)^0.012353RD-0.023617GR0.077736,该式密度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复测定系数(r2)为0.73,相关性很好,且其平均误差仅为-0.00013g/cm2,而Gardner经验公式计算的密度值平均误差为-0.11274g/cm3,说明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更接近实测值。实例分析证明该模型较Gardner公式有更好的地区适用性和准确性。

  • 标签: 岩石密度 计算模型 回归分析 Gardner公式 Faust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