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毒的相互干扰是人们早就知道了的现象,即当人(或动物)受到第一次病毒感染之后,会干扰(或阻止)第二次病毒的再感染,1757年Isaacs和Lindenmarm证明这是由于第一次病毒感染时,产生了一个物质叫干扰(Interferon),它可以干扰第二次病毒的感染。在这以前科学家已发现了磺胺和抗生,对于细菌的感染产生了很好治疗和防范作用,但人们对于病毒的感染,当时仍束手无策,所以干扰的发现就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重视和兴趣,希望能将它用之于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

  • 标签: 干扰素 基因工程 分类 抗病毒药
  • 简介:<正>4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干扰(IFN-γ,前3个月每日肌注射1MU,后6个月为隔日肌注,疗程9个月)组20例、IFN-α(3MU,隔日肌注,疗程6个月)组10例和对照(常规护肝治疗)组10例。结果:IFN-γ组和IFN-α组治疗后肝纤维化计分分别下降至10.2±5.3和11.8±6.4,较治疗前13.4±5.4和13.5±7.2明显降低(P<0.01和<0.05);IFN-γ组的纤维化计分显著低于IFN-α组(P<0.05)。IFN-γ组总有效率(70%)显著高于IFN-α组(29%)。

  • 标签: 肝纤维化 干扰素-Α 肌注射
  • 简介:目的: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干扰α2b对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60例,随机分为氧驱动雾化吸入干扰α2b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病例较对照组在咳嗽、喘息(t=2.86,p<0.01)和肺部罗首(t=2.79,p<0.01)消失时间缩短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干扰α2b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喘息性支气管炎 干扰素Α2B 吸入治疗
  • 简介:干扰(IFN)是一种高活性、具多种生物调节活性的蛋白质,广阔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恶性肿瘤及免疫性疾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神经、血液、胃肠道、肾脏及心血管等毒副作用。本文简述新近发现的IFN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不良反应 干扰素 IFN 治疗中 常见 免疫性疾病
  • 简介:干扰的分类问题,很多人存在错误和混淆不清的概念,我在此澄清一下。最早干扰分为Ⅰ型与Ⅱ型,后来发现Ⅰ型中又有两种成分,虽然它们共有干扰受体成分,但二者的免疫原性完全不同,于是将Ⅰ型又分为α及β两类,前者曾称白细胞干扰,后者曾叫成纤维细胞干扰。而将Ⅱ型则定为γ类,故干扰分为三大类即α、β、γ。干扰过去简写为IF,后改为IFN,故三大类干扰简写为IFN-α、β、γ。

  • 标签: 干扰素 成纤维细胞 基因工程 免疫原性
  • 简介:酒精性肝硬变(AC)常伴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功能改变,干扰(IFN)和可溶性干扰受体(sIFNR)是免疫细胞的重要调理。为了进一步弄清IFN和sIFNR与AC之间的关系,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32例AC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血清IFN和sIFNR水平。结果发现AC组α-IFN,γ-IFN和sIFNR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值分别<0.01,<0.05和<0.05),但其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这些结果提示AC患者存在血清α-IFN、γ-IFN和sIFNR的改变。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变 干扰素 可溶性干扰素受体
  • 简介:婴幼儿重型腹泻,起病急、病情危重,除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外,伴有高热、电解质紊乱、抽搐及精神症状,可危及生命。对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抗生治疗效果差。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采用精制干扰(α—IFN)肌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重型腹泻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干扰素 药物治疗 婴幼儿 重型腹泻 肌肉注射
  • 简介:目的观察干扰配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0例尖锐湿疣患者,采用干扰配合微波治疗为联合治疗组,80例尖锐湿疣患者行微波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干扰配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微波治疗(P〈0.01)。结论干扰是配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减少复发的理想药物。

  • 标签: 尖锐湿疣 微波 干扰素
  • 简介:目的:观察光谱加α-干扰栓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将106例尖锐湿疣患者切除病灶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光谱+α-干扰栓)50例及对照组(光谱组)56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随诊3个月,对照组复发率为30.36%,治疗组复发率为8%,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光谱加α-干扰栓是治疗尖锐湿疣较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尖锐湿疣 α-干扰素栓 光谱 性传播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干扰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的疗效。方法15例患者临床诊断为乙肝相关性肾炎,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用a-干扰500uimqod治疗,辅以潘生丁100mgTid抗凝,ACEI保肾。每两周分别观察肝肾功能、HBVDNA,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肾功能,降HBVDNA量及尿蛋白阴转率诸方面有显著性疗效。结论乙肝相关性肾炎表现肾病综合征,病毒复制活跃,a-干扰对治疗有非常好的疗效。

  • 标签: a-干扰素 HBVDNA阳性 乙肝相关性肾炎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病原的有效药物。方法将60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a-2b干扰小剂量肌注和雾化吸入,对2组患儿治疗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始疗组在病情好转时间和疾病痊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采用小剂量干扰肌注和呼吸道局部用药相结合治疗毛支,既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又提高了治疗效果,使病情好转.痊愈时间明显缩短,a-2b干扰是治疗毛支有效药物之一。

  • 标签: 干扰素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 痊愈 A-2B干扰素 肌注 病情
  • 简介: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在临床上难以治愈.β-干扰(IFN-β)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抗病毒、抑制生长、诱导凋亡和免疫调节等作用.近年来IFN-β在缓解MS急性发作和延缓病程方面表现出很好的效果,但IFN-β对MS的作用机制却仍不明了.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有关IFN-β治疗MS的作用机理.

  • 标签: Β-干扰素 多发性硬化症 免疫治疗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干扰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并观察脑脊液中干扰浓度在鞘内注射前、后的变化。方法将7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鞘内注射干扰外,还按干扰注射的剂量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治疗前、后分别采集脑脊液,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脑脊液中干扰浓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两种不同剂量干扰疗效比较,大剂量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小剂量组。结论鞘内注射干扰索是一种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方法,且脑脊液中干扰浓度的高低与临床疗效呈平行关系。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鞘内注射 干扰素 浓度
  • 简介:目的了解干扰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方法对2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HBV标志物、HBVDNA和肝功能.结果疗程结束时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完全应答率为0%,部分反应率为40%;随访结束时,持续应答率为35%.结论干扰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 标签: Α-干扰素 药物治疗 HBEAG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