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梁羽生,其创作明显地受到左翼文学的影响。这突出表现在其以人民性为本位的侠义观、承担政治重任的女性形象,以及将历史理想化的浪漫风格上。这也正是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的独特性所在。不过,虽然深受左翼文学影响,但他的武侠小说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而是有着更多元化的思考与表现。对此展开剖析可使人获得对梁羽生武侠小说更真切的认识,并由此反思文学批评中因思考的模式化而造成的偏见。

  • 标签: 梁羽生 侠义观念 女性形象 浪漫风格
  • 简介:在日本左翼文学研究领域,二战时期左翼作家的大面积转向问题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难题。大多数左翼作家在政府的高压政策和军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脱离左翼文学阵营,又大面积发生了左翼作家参加侵略战争、创作战争文学的事实,这在世界左翼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现象。其中火野苇平、上田广、石川达三的战争文学作品,甚至被批判为“侵华文学”、“文学战犯”等等,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左翼作家因素、从文学本体和文本自身的超时空存在来把握的话,虽然这些作品在创作意图、时代环境因素以及战争等当时的社会效果方面属于侵华文学范畴,但其中左翼文学青年早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意识和平民意识、作品整体印象上模糊的反战意识,或者可以给清醒的读者留下反思契机。本文主要以左翼作家的战争文学作品为中心,对其创作机制、艺术方法选择及形成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日本左翼作家 文学转向 战争文学 民族主义 从军作家 火野苇平
  • 简介:在"逆流的日子"里,胡风实现了批评理论的建构。《A.P.契诃夫断片》、《罗曼.罗兰断片》等外国作家作品的阅读笔记,深化了左翼文学批评的理论内涵,《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则在对中外作家创作过程的认识中,实现了理论层面的提炼、升华和概括,揭示了体现"主观战斗精神"的文艺创作生命形态与精神世界的特殊表现。同时,为研究者重视的"潜在写作"文本,也丰富了胡风批评理论的内涵。

  • 标签: 胡风 《逆流的日子》 批评理论 建构
  • 简介:中国左翼记者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的记者团体.1932年在上海成立,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于1936年自行解散。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针对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文化“围剿”,1929年下半年,中共江苏省,

  • 标签: 中国共产党领导 新闻记者 联盟 左翼 第二次国共合作 1927年
  • 简介:马克思主义在当前的处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资本主义和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困境,给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激励;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上的分歧又使马克思主义陷入了各种争论。具体来说,在马克思主义是一元还是多元、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截然对立还是可以互补的、马克思主义是否存在着性别盲点、后殖民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欧洲中心主义指责是否公正、无政府主义能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起补充作用、马克思是否反自然的普罗米修斯、宗教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边缘化是否损害它的批判能力等等问题上,存在着互不相容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反思和发展需要回应上述挑战,了解这些争论蕴涵的问题性,并对不同的观点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标签: 多元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女权主义 后殖民主义 无政府主义 生态学
  • 简介:本文用一个比较主观的角度去探讨今天香港正在发展的一个新左翼文化运动,特别关注通过艺术参与政治的可能和局限,也引用法国理论家朗西埃有关的讨论,带出如此一个运动可能拥有的巨大能量。

  • 标签: 香港 左翼 艺术 政治 朗西埃
  • 简介:本文译自《新左翼评论》第72期(2011年11/12月号),原文标题为《乍暖还寒》(SpringConfrontsWinter),作者迈克·戴维斯(MikeDavis)系美国马克思主义社会评论家、历史学家及政治活动家,同时还担任《新左翼评论》的编辑,著有《布满贫民窟的星球》。在本文中,

  • 标签: 左翼 社会评论家 中东 危机 《乍暖还寒》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齐泽克的理论生产在晚近的十年里清晰地转向了对当代左翼政治的介入,他明确反对四种形式褊狭的左翼政治方案。齐泽克首先断言,后现代主义的多元主义个性斗争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次,他例举了纯粹解放政治的种种失误。再次,他否定托洛茨基主义的革命主张,并且分析了当代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工人阶级状况。最后,齐泽克认为所谓"第三条道路"的尝试还没有找到出路。它们一方面远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批判的路径,另一方面直接导致了全球资本主义的蔓延。

  • 标签: 齐泽克 左翼 政治规划 批判
  • 简介:1994年1月1日,萨帕塔民族解放军在墨西哥恰帕斯州发动武装起义,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萨帕塔民族解放军的存在和发展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墨西哥的新自由主义实践及恰帕斯经济、政治和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综合作用的结果。2005年,萨帕塔人发布了《第六次丛林宣言》,明确提出了反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立场。作为一个反资本主义体制的新型印第安农民运动,萨帕塔运动对当前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抗议和挑战以及对新体系的探索,对世界左翼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萨帕塔民族解放军 萨帕塔运动 反体制运动 左翼运动
  • 简介:2011年11月3日至4日间,由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上海办公室和上海行政学院联合主办的主题为“左翼政党——国际发展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行政学院召开。会议围绕左翼政党发展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两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讨与分析,如下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观点与评述。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国际发展趋势 左翼政党 研讨会综述 上海办公室 行政学院
  • 简介:摘要诗歌表达内心激情,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受到政治、意识形态、伦理思想、道德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文学性形象思维抽象思想逻辑推理
  • 简介:在全球化过程中,民族文学、国别文学如何生存发展,世界文学能否实现,比较文学如何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对这几种文学之间在学术视域、学理范式和实践探索中进行分析,阐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是本文的中心问题。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正是由于比较文学的介入而突显出学理意义。它使具有强烈民族或地域特点的民族或国别文学在跨越了异质文化界限而成为世界文学以后,表现出“越族”、“去国”的本质特征。但是民族性却会长期存在于世界文学之中,因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

  • 标签: 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 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学术集刊),已于2012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创刊号。本集刊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办、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秘书处承办,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二级学科专业双语集刊,

  • 标签: 中国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创刊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科专业 学会
  • 简介:“国民文学”是在各个“民族文学”发展、融合、凝聚的基础上,在“国家”这一现代性民族共同体中所形成的新的文学形态。“国民文学”只能包括、凝聚,而不能替代和覆盖“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的发展必然指向“国民文学”。当今世界各国,民族身份的现代化就是“国民化”,传统“民族文学”的现代化就是“国民文学”。“民族文学”已经或正在被“国民文学”所吸收、所融汇,文学的“民族”分野日益模糊化,而文学的“国民”分野则日益明朗化。从“民族文学”发展到“国民文学”,再发展到“区域文学”,最后发展到“世界文学”,是人类文学史横向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应顺应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大势,强化“国民”及“国民文学”的观念与意识,促使“民族文学”向“国民文学”的进一步转化与凝聚。

  • 标签: 民族 国家 国民 民族文学 国民文学
  • 简介:在媒体制造下,"80后"文学是"反传统"、"叛逆"的符号表征,实则"80后"文学对自由的追求与庄子以自由思想为核心的道家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对教育制度、家庭权威的批判是对中国现实主义批判传统的承袭。否认延承的背后是媒体等利益群体的商业炒作,任何文学样式都无法离开传统的滋养。

  • 标签: “80后”文学 文学传统 道家文化 现实主义批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黄河文学》2011年第6期刊发的王明明短篇《摇曳的烟火》入选方达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012盛开年选·小说卷·正青春》一书。

  • 标签: 文学 黄河 小说 刊发 入选 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