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对30例10岁以下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患者采取双下肢悬吊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的护理。通过牵引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重视指导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小儿 股骨干骨折 双下肢悬吊皮牵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带联合自粘绷带替代牵引带应用于小儿双下肢悬吊牵引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6例股骨干骨折儿童,行双侧下肢悬吊牵引,按入院日期先后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皮牵引套,实验组30例采用锁骨带联合自粘绷带替代原有的皮牵引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时皮肤情况、患肢滑脱情况。结果对照组28例悬吊牵引3~4周后,皮肤完好7例,过敏18例,感染3例。其中,3例由于感染,被迫终止牵引,改用石膏外固定,28例患儿滑脱次数共计146次;实验组30例3~4周后肤完好23例,过敏7例,感染0例,30例如期完成悬吊牵引,30例患儿滑脱次数共计49次。经统计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锁骨带联合自粘绷带行皮牵引治疗,能很好地完成牵引治疗,可有效减少皮肤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滑脱次数,减轻患儿的痛苦。

  • 标签: 锁骨带 小儿悬吊牵引 股骨干骨折 护理
  • 简介:目的应用韦氏脊柱新理论,观察以宗四维整脊仪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确切疗效。方法采用以宗四维整脊仪进行仰卧悬吊牵引整脊。结果最终对157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优113例,占72%,良41例,占26.1%,可3例,占1.9%。优良率达98%以上。结论韦氏脊柱新理论执导临床实践,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法一直无法解决的难题,为中国整脊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仰卧悬吊 四维牵引 整脊 腰椎滑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颈椎损伤应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由各种不同外力所引起的急性创伤,如颈椎的各种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各种急性软组织损伤等;另一类是颈椎及颈部的各种组织承受来自人体内外力的长期逐渐作用所引起的“微细创伤”,累积到一定程度而发病,如颈椎的疲劳骨折、关节错位、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和由它们继发而成椎动脉供血不足等,目前统称为颈椎病或颈椎综合征、颈椎骨关节病、肥大性颈椎炎、颈神经综合征、颈神经根综合征、颈神经根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

  • 标签: 颈椎病 牵引 颈神经根 自体 颈椎损伤 肌电图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I、Ⅱ型乳头内陷的特点,并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设计双环埋线矫正乳头内陷并于术后即刻起悬吊牵引持续至少2周。结果自2006年10月到2008年4月共治疗11例(19个)先天性乳头内陷和1例(2个)乳头平坦者。随访3-18个月,术后乳头、乳晕血运良好,乳头外形满意,感觉良好。仅1例复发,再次以同样方法矫正后,效果良好。结论该方法适合矫正I、Ⅱ型先天性乳头内陷或乳头平坦、轮廓不明显的患者,手术操作简便,可靠有效。

  • 标签: 乳头内陷 双环埋线 悬吊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讨胸外悬吊固定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漏斗胸患儿,均为男性,年龄7-28d的8例,40-90d的12例。根据Nuss手术原理,设计胸外悬吊固定术矫治漏斗胸,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儿均成功进行了胸廓外固定矫形术,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8-10d去除外固定架后外观满意。术后随访3-24个月,胸廓外形完美。结论胸外悬吊固定术是治疗新生儿及3个月之内小婴儿漏斗胸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外悬吊 漏斗胸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讨胸外悬吊固定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疗效。方法:选择 20例漏斗胸患儿,均为男性,年龄 7-28d的 8例, 40-90d的 12例。根据 Nuss手术原理,设计胸外悬吊固定术矫治漏斗胸,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儿均成功进行了胸廓外固定矫形术,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 8-10d去除外固定架后外观满意。术后随访 3-24个月,胸廓外形完美。结论:胸外悬吊固定术是治疗新生儿及 3个月之内小婴儿漏斗胸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外悬吊 漏斗胸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痉挛型偏瘫采取悬吊运动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痉挛型偏瘫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疗法,n=40)和对照组(传统疗法+悬吊运动训练,n=40),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同时悬吊弱链测试转阴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结论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可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康复效果 小儿痉挛型偏瘫 悬吊运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腰椎退行性变的发生越来越普遍。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方法的疗效无疑非常显著,但是目前仍缺少患者可自行治疗的方式。笔者希望运用自身体重悬吊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对自行治疗腰椎退行性脊柱炎进行一次探索,为临床患者拓宽治疗思路。方法选取治疗组和对照组腰椎退行性脊柱炎患者各30例,分别运用自身体重悬吊牵引配合推拿和平卧位牵引配合推拿进行治疗,运用JOA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有效果,两组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初步证明自身体重悬吊牵引治疗腰椎退行性脊柱炎具有临床疗效。

  • 标签: 自身体重 悬吊牵引 脊柱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屈曲型压缩骨折疾病特点,研究悬吊牵引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屈曲型压缩骨折疾病患者,总计89例,全部采取悬吊牵引治疗,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依据随机法分为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的2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知情同意,比较护理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悬吊牵引 胸腰椎屈曲型压缩骨折 护理干预 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设计一种小儿悬吊式截石体位摆放器具,以解决做小儿截石位手术时无适配的体位用具,而增加体位摆放困难的问题。方法:1. 制作方法 用不同花色棉布裁剪出大、中、小三种规格的八边形各两片;缝制长40-50cm,宽3cm的系带数根。将棉芯铺在两层棉布中间依次进行缝合,对边钉上系带,系带根部相对面可缝上子母贴。2. 使用方法 ①将多功能手术床腿板摇至下垂或者卸下,将L型麻醉头架固定于床尾部床沿。②选择大小适宜的悬吊棉垫。③麻醉后将患儿膝关节至小腿置于悬吊棉垫内,小儿髋关节处约平齐麻醉头架,骶尾部与床尾平齐,保持腰骶部不悬空。④将棉垫两端系带上的子母贴相粘后再将系带固定于麻醉头架上,改变系带在麻醉头架的位置可调节两腿宽度,保持双下肢外展

  • 标签: [] 体位摆放 悬吊式 小儿截石位 器具设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悬吊运动训练对小儿痉挛型偏瘫的康复效果予以简单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痉挛型偏瘫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方法开展康复训练,为观察组患者应用悬吊运动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为患儿开展悬吊弱链测试发现,观察组患儿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为小儿痉挛型偏瘫开展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应用悬吊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其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悬吊运动 小儿痉挛型偏瘫 康复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67-01
  • 简介:股骨干骨折在儿童骨折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大腿疼痛、压痛、肿胀、畸形、活动障碍.双下肢垂直悬吊牵引是治疗婴幼儿股骨干骨折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其中有效的牵引对患儿的恢复和预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护理关键是注意患儿臀部离牵引床的高度,以达到有效牵引

  • 标签: 双下肢悬吊牵引架 可折叠便携式 婴幼儿 股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外悬吊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漏斗胸患儿共14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儿均给予胸外悬吊术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胸外悬吊固定手术,患儿平均手术时间25-35min,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5ml。手术结束后10h,本组患儿均获得令人满意的胸廓矫形效果,10h以后均去除支撑棒。本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6-12d,术后随访2-12个月,胸廓外形效果保持良好,均无并发症以及意外情况发生。结论胸外悬吊术治疗小儿漏斗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儿术后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外悬吊术 漏斗胸 小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50-01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针刺配合悬吊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自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收治的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30例,对照组采用悬吊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悬吊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平衡能力 (Berg)、 粗大运动功能 ( GMFM) 、 关节活动功能( Fugl-Meyer) 、肌张力 ( Ashworth) 评级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 Berg、 GMFM、 Fugl-Meyer、 Ashworth评级对比均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 Berg、 GMFM、 Fugl-Meyer评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悬吊运动训练对小儿痉挛型偏瘫的康复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痉挛型偏瘫患儿(共200例,病例选取时间2020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2年10月)。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为100例),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另一组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悬吊运动训练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悬吊弱链测试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悬吊弱链测试转阴率,结果表明实验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肢体功能评分,结果表明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肢体功能评分更高(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对小儿痉挛型偏瘫的康复有效性高。

  • 标签: 悬吊运动训练 小儿痉挛型偏瘫 康复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