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PICC作为一种重要输液途径,导管异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对其进行研究,是为了能够对患者的异位现象进行及时处理,将PICC技术成熟化,避免造成医疗事故。方法对患者所出现的PICC导管异位类型进行分析,剖析异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应对方案。结果经过对患者的临床研究,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多种,穿刺静脉的选择不当、导管的测量留置长度太短或太长、体位摆放以及患者自身的静脉畸形,都是导致PICC导管异位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应该正确选择静脉穿刺的位置,导管测量留置的长度要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不可过长或过短,将导管摆放至有利于药液输送的体位。如果患者出现导管异位的现象,则应该根据其异位原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及时处理。

  • 标签: PICC导管 异位处理 护理
  • 简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患者提供了一条便捷、安全和有效的静脉通路,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常规置管后即行X线检查以了解导管尖端的位置。导管尖端的理想位置在上腔静脉的下1/3处,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1];不在此位即为导管异位。据报道,

  • 标签: 超声探查 PICC 导管尖端异位 应用
  • 简介:本文对我科2014年1月-2015年4月152例行改良体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患者的导管异位发生率进行观察,并分析导管异位的相关因素,旨在对临床更好地应用PICC提供借鉴.

  • 标签: PICC置管 导管异味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当PICC导管异位时为导管复位找到简便、可行的方法。方法在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我科47例PICC异位异位至颈内静脉者,取端坐位,并摆好体位,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拔出导管15~20厘米并重新插入对导管进行复位。结果复位成功率95.74%。结论取端坐位对PICC颈内静脉导管异位进行复位操作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高、并发症少,值得同行借鉴。该方法是否适用于PICC其他情况下的导管异位时复位还需进行临床实践与探讨。

  • 标签: 端坐卧位 导管异位 复位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即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1。

  • 标签: PICC 血管走行异常 颈内静脉异位 X线透视
  • 简介:目的观察造影剂结合超声方法对减少肘部PICC置管导管异位的效果。方法将144例左侧肘部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各72例。两组均按常规方法安置患者及置管操作,置管过程对照组采用B超判断是否发生导管异位,改良组在B超监视下边送管边注入76%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5ml了解导管尖端位置情况,指导置管。结果改良组发生导管异位3例(4.2%),对照组发生导管异位18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置管术中脉冲式推注造影剂配合超声可减少左侧肘部PICC置管导管异位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异位 B超 造影剂
  • 简介:摘要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尔PICC置管术可避免反复穿刺,减少药物对静脉刺激及损伤,耐高渗,便于长时间留置,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下1/3处,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即为导管异位导管异位是PICC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4.2%。导管异位为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尔PICC置管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化疗过程中,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可致颅内神经损伤,异位于右心房及以下者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等。我科对一例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尔PICC置管中多次异位颈内静脉的患者,嘱患者采取深吸气后憋气的方式,同时配合边用生理盐水脉压冲管边轻柔送管的方法,在B超引导下成功调整导管至正常位置。提出B超监控下并特殊体位有助于处理导管异位

  • 标签: B超 塞丁格尔 PICC 导管异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疾病中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乳腺导管内疾病在乳腺导管造影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影像特点,及乳腺导管造影对导管内疾病诊断的优势,并分析其病理结果,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溢液乳腺疾病20例,包括乳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6例及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回顾性分析其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本组20例:乳腺常规检查诊断导管扩张4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乳头状瘤0例,乳腺癌1例;乳腺常规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病变检出正确率40%。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诊断导管扩张6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乳头状瘤9例,乳腺癌2例;乳腺导管造影钼靶摄影对乳腺导管内病变检出正确率为95%。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疾病是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极高价值。对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病等疾病亦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乳腺导管造影在导管内疾病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 标签: 乳腺疾病 导管 乳腺 乳腺导管造影 乳头溢液
  • 简介:中图分类号R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47-01摘要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结合,它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占与妊娠相关死亡的9%~13%。目前临床早期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监测B.HCG及B型超声在宫旁出现低回声,其内探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可确诊为异位妊娠。其中监测B.HCG是最常用的生化指标,但由于它只能反映滋养细胞存活,且受怀孕时间、滋养细胞功能等影响,波动较大,且需连续测定才有意义。较此孕酮在妊娠早期无论异位妊娠还是宫内妊娠均稳定存在,呈”非孕龄依赖”[1],只需单次测定。故两者联合测定对于诊断异位妊娠更有意义。现就两者与异位妊娠关系分析如下。

  • 标签: 异位妊娠B.HCG
  • 简介:摘要异位妊娠是妊娠早期孕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腹腔镜、血β-HCG、孕酮测定、阴道超声等新技术的广泛开展和应用,异位妊娠孕妇的死亡率得到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尽管当前诊断异位妊娠有多种方法,但最佳诊断方法还是早期血HCG检测、孕酮检测结合早期阴道B超检查。

  • 标签: 异位妊娠 激素测定 诊断方法
  • 简介:摘要异位胰腺是指在正常胰腺解剖位置以外的胰腺组织,产生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造成的。其常在外科手术或内镜检查时发现,多为单发。临床常无症状或非特异性症状包括腹痛、腹胀等,也可表现为肠套叠和消化道梗阻。近年来随着超声内镜的广泛应用,异位胰腺的诊断变的更方便、准确。目前多认为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随访;有症状、诊断不明的患者,可以选择内镜下粘膜切除、腔镜下手术切除或开放手术切除。

  • 标签: 异位胰腺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异位妊娠患者发病相关因素,降低其发病率。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504例,与同期正常妊娠500例患者做比较性观察,统计异位妊娠(EP)发生率结果异位妊娠患者发生率5.2%EP相关因素与正常妊娠,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观察分析异位妊娠(EP)相关因素,应用适当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病率。

  • 标签: 异位妊娠 相关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0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施护过程。结果在100例患者中轻视11例(11.0%)、紧张40(40.0%),恐惧52例(52.0%)。结论针对异位妊娠患者的发病状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异位妊娠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腔以外妊娠的临床类型、临床特征、致病因素及预后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2月间收住院的98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归类分析、探讨发病原因,总结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结果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部位,混合感染是其主要原因。结论积极正确治疗盆腔、生殖道感染、规范抗炎抗感染治疗。

  • 标签: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40经临床诊断为异位妊娠患者住院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过治疗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发生。其中,手术治疗35例(2例为药物保守治疗失败转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成功5例。结论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尽早确诊,及时治疗,是提高治疗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异位妊娠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