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探讨矽肺病宿主因素(文化程度、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居住条件、家庭和睦、经济状况、负性事件)与矽肺易感性的关系,文化程度、行为因素中的嗜烟者及环境影响因素中的家庭经济状况、负性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统一的矽肺宿主环境影响因素调查表

  • 标签: 因素病例 宿主环境影响 对照研究
  • 简介:书的魅力从未衰减,即使在娱乐丰富的今天,书依旧通过各种方式走进人们视线。而由书改编而来的电影绝对属于其中一种。在千呼万唤中揭开了神秘面纱的《宿主》(TheHost),从一开始的筹划,到具体拍摄,再到后期宣传,一直备受瞩目。没办法,谁让它是根据《暮色》(Twilight)原作者斯蒂芬妮·梅耶(StephenieMeyer)的小说改编,

  • 标签: 宿主 小说改编 《暮色》 原作者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从对双胞胎研究和分离分析(segregationanalysis)结果发现,HBV感染的后果至少部分是由宿主遗传背景决定的,目前已有许多的研究正在试图探讨影响HBV感染后果的人类疾病易感基因。从遗传学观点看,HBV感染的后果是由许多遗传学和环境学因子综合决定的,一些人类基因可能增加或降低HBV感染的易感性,但是这些易感基因单独一个却不足以起到效果,这就降低了连锁分析(limkageanalysis)的能力,并可能解释为什么疾病关联(diseaseassociation)研究

  • 标签: 慢性HBV感染 宿主遗传 等位基因频率 MHCI类分子 易感基因 HBEAG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鼠疫宿主与媒介蚤类的作用关系、生物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方法收集、整理国内外关于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文献,分析其各自的生态特征及在鼠疫中的角色并进行综述。结果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担负着疫源地稳定及鼠疫菌保存、进化的重要作用,其生态结构在气候、人为等因素的冲击下经历着剧烈的波动和改变。结论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在维持疫源地稳定及鼠疫菌的进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鼠疫 宿主动物 媒介蚤类 生态结构
  • 简介:从植物-真菌的相互作用和植物体内微生态学的角度.综述近年来植物-内生真菌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分析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胁迫下,植物内生真菌对宿主生态适应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特别强调将植物及其内生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的重要性,表明植物内生真菌作为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可以在增强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和人类的压力方面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内生真菌 逆境抗性 生态适应性 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互惠共生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相互依存、竞争,其可以产生多种免疫调节因子,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由于肠道菌群与各系统疾病关系错综复杂,有肠-肝轴、肠-脑轴、肠-肺轴等理论。肠道菌群、宿主免疫和肺部菌群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与感染、代谢、过敏等疾病紧密联系,也是当前研究热点。同时,人们发现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宿主免疫进而对肺癌进展起到抑制或促进作用。随着对肠道菌群、宿主免疫与肺癌关系的深入研究,有望从新的角度为肺癌诊断、治疗提供证据,可进一步降低肺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生存质量。

  • 标签: 肠道菌群 宿主免疫 机体健康 肺癌
  • 简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迅猛发展。随着脐血使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非清髓性预处理等方法的运用.已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allo-HSCT。尽管如此,提高allo-HSCT后的长期生存仍遭遇瓶颈,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本文将重点讨论肺部GVHD的定义、诊断以及治疗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肺部移植物抗宿主病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感染肝细胞的杀伤以及B淋巴细胞分泌的中和抗体在HBV感染的免疫控制和清除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脏免疫微环境通常处于抑制状态,病毒特异性免疫细胞多为功能耗竭表型。研究HBV慢性感染过程中病毒与宿主免疫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加深对HBV感染慢性化及疾病进展机制的理解,同时还可为针对HBV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现系统总结主要的HBV病毒蛋白对宿主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HBeAg阴转后,HBsAg低水平的患者更易于获得临床治愈的原因。希望未来能更有效地解除病毒蛋白诱导的宿主免疫抑制,帮助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核心蛋白 宿主免疫 免疫治疗
  • 简介:本研究建立髓腔内外周造血干细胞输注(IBM—PBSCT)动物移植模型并观察该方法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选取雌性C57BL/6小鼠为移植受鼠,于第0天接受全身照射(TBI)4Gy后,输注经rhG—CSF动员的雄性BABL/c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1×10^7),2天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观察各组小鼠GVHD发生情况。结果显示:髓腔内PBSCT组的受鼠GVHD发生率较尾静脉输注组明显减低(p〈0.05),移植后在受鼠体内观察到供鼠来源的Y染色体存在。结论:与尾静脉输注比较,髓腔内输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不仅能减少GVHD的发生,而且更有利于干细胞植入。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腔内输注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良恶性肿瘤的有效疗法,但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会影响全身各脏器和组织,使患者身体受到重大的损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移植后患者的死亡率。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眼部排斥反应的表现,60%~90%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伴发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表现为干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患者视力丧失。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标准,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人工泪液、自体血清滴眼液、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局部应用以及泪小点栓塞和治疗用角膜接触镜的佩戴。本文就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 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确诊慢粒16月,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年,全身红色皮疹伴口唇糜烂1月",于2003年2月19日入院.患者1年前体检时发现外周血白细胞156×109/L,脾大,查骨髓像: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经羟基脲2g/天治疗,血象控制正常.

  • 标签: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患者 治疗 骨髓像 脾大 移植术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肆虐,给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极大冲击。本文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固有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免疫逃避与交叉免疫五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希望通过阐述免疫机制中的作用靶点,为SARS-CoV-2的治疗与预防贡献新思路。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适应性免疫 免疫逃避 交叉免疫
  • 简介: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一种少见并发症,是来源于移植肝的同种反应性T细胞激活、增殖,达到一定数量对受体组织发起的破坏性的细胞免疫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严重的腹泻和明显的低白细胞、低血小板血症,最终导致严重的感染和出血,但肝功正常。该病的诊断目前还缺乏敏感和特异性的方法,治疗主要依靠糖皮质激素、减低免疫抑制剂与支持治疗,但效果不佳,死亡率高达85%。

  • 标签: 肝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白念珠菌对宿主的黏附是白念珠菌感染过程的关键的第一步,因此阐明白念珠菌对宿主的黏附机制对探索新的方法预防和治疗白念珠菌感染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者们从白念珠菌的表面结构、黏附素以及黏附相关基因等方面对白念珠菌与宿主的黏附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就白念珠菌对宿主的黏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黏附机制 黏附素 黏附基因
  • 简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治疗包括急性白血病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临床上阻碍移植成功和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包括植入失败、免疫重建障碍、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和疾病复发4个方面,而GVHD,尤其是急性GVHD(aGVHD)在以上4方面因素中最为常见。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免疫抑制治疗
  • 简介:  2.4移植后各组受鼠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百分率比较表3、表4结果显示移植后同一时间点CsA组、THH组和联药组受鼠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百分率均较模型对照组下降(P<,CsA组、THH组、联药组受鼠移植后外周血CD+3CD+4、CD+3CD+8细胞百分率均下降(P<,联药组移植后20dCD+3CD+4、CD+3CD+8细胞百分率及移植后30d CD+3CD+8细胞百分率均较CsA组、THH组显著降低(P<

  • 标签: 宿主病 小鼠细胞 山海棠
  • 简介:摘要目的该区连续4年有鼠间鼠疫的流行,鼠疫曾波及过人间,为预防鼠疫,需掌握丽江鼠疫新疫区宿主动物、媒介的种群构成和密度,以便提前预警控制鼠疫的暴发。方法采用笼捕法、夹捕法在丽江市新疫区县捕鼠和检蚤,进行分类鉴定,计算捕获率、染蚤率、蚤指数季节消长。结果丽江市新疫区2006年—2010年共捕获宿主动物为2目6科2属22种;家栖鼠类3种,野栖鼠类19种。发现鼠体梳检寄生蚤7属12种,平均鼠体染蚤率11.02﹪,居民区游离蚤最低蚤指数0.01,最高蚤指数0.68,

  • 标签: 丽江鼠疫源地 宿主动物 媒介的分布
  • 作者: 鲁阔 陈善泽 陈荣昌 王凌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深圳市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医防融合呼吸项目组 深圳市呼吸系统重大疾病防治中心,深圳 518020
  • 简介:摘要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超过了结核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有证据显示宿主因素在NTM发病中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局限性NTM肺病及播散性NTM病的宿主因素分别加以综述,以期尽早识别NTM病的高危宿主,为NTM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