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幼儿社会化是幼儿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家庭作为幼儿接受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对其今后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幼儿社会化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教育要求成人化、教养态度不一致、教育内容片面化、教育方式极端化四种现象。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看。造成这四种现象的原因有家庭结构的变化、教养观念的偏差、教育氛围的影响及幼儿自身的特点。

  • 标签: 家庭教育 幼儿社会化 家庭教养方式 成因分析
  • 简介:摘要: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幼儿接受影响和教育最早的地方。许多家长都做到了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努力坚持正面教育,为幼儿营造了健康的、有益的、可发展的生活空间。然而,也有一些家长由于自身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造成了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本文将从家庭教养的重要性、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上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以比较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优劣,并对如何建立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家庭教养方式 类型 幼儿发展
  • 简介:摘要: 独生子女、母亲有工作、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以及家庭教养方式越优越能影响家庭对早教机构的选择。建议在实现婴幼儿照护和早期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同时,可与家庭教养环境较好的家庭交流以较好地获取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反馈,并可通过提升各婴幼儿家庭家庭教养环境以实现家庭对早期教育及早教机构的认知和接纳。

  • 标签: 家庭教养环境 早教机构 早期教育 婴幼儿
  • 简介:【摘要】幼儿是人类生活中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方向。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幼儿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相处最多的人,因此家庭教养在孩子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家长的良好引导下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本文主要针对家庭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对应对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关联性,为促进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早期家庭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版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PU-P)对4所幼儿园2553名学龄前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行调查,分析家庭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关联性。结果:学龄前儿童同伴交往异常检出率最高,为21.6%;其次为多动、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和亲社会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6.9%,10.8%,10.1%,9.9%和7.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拒绝和控制/过度保护能够增加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风险,情感温暖能够降低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风险。分层分析显示,母亲的拒绝和控制/过度保护以及父亲拒绝均会增加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风险,父母的情感温暖能够降低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风险,但是父亲控制/过度保护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无关(P>0.05);其他监护人仅表现为拒绝能够增加学龄前儿童同伴交往问题异常的风险、情感温暖能够降低困难总分异常的风险(P值均<0.05)。结论: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发生风险,且母亲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关联性更强。

  • 标签: 教育 行为 情绪 儿童 学龄前
  • 简介:摘要:目前,初中阶段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如不有效解决,会严重影响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厌学情绪的产生与家庭教养方式存在着紧密联系。本文主要从道德与法治课程出发,探究中学生厌学与家庭教养的关系,并提出有效矫正厌学情绪的策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初中 道德与法治 厌学情绪 家庭教养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农村走向城市,进而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现象。由于父母经常不在家,这些留守儿童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爱,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与非留守儿童有较大的差距。而2020年一场新冠病毒的到来给众多留守儿童的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也让众多父母开始审视自己的家庭教养方式,本文进行具体的分析,为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疫情环境 留守儿童 家庭教养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和睡眠习惯与学龄前儿童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2019年3—10月采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母版)和自制的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对10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女孩与男孩焦虑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12 ± 9.89)分比(53.40 ± 11.82)分,P>0.05]。父母的放纵-控制与儿童的社交恐惧和焦虑总分呈正相关(r = 0.202和0.202,P<0.05),父母的接纳-拒绝与儿童的广泛性焦虑呈正相关(r = 0.237,P<0.05),儿童的睡眠总时间与躯体伤害恐惧和焦虑总分呈负相关(r = -0.230和-0.203,P<0.05)。同床睡眠儿童焦虑总分明显高于单独睡眠和同房不同床睡眠儿童[(53.57 ± 9.75)分比(50.21 ± 13.89)和(50.48 ± 1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独睡眠儿童与同房不同床睡眠儿童焦虑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睡眠总时间、放纵-控制和袒护-粗暴是影响学龄前儿童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和睡床方式可影响学龄儿童的焦虑情绪,父母应重视良好的教养方式和儿童的单独睡眠对其焦虑情绪的影响。

  • 标签: 儿童 睡眠 焦虑 家庭 教养方式
  • 简介: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有着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父母培养出来的一定是品行端正、富有教养的孩子。

  • 标签: 父母 家规 教养 孩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皮亚杰认为的自我中心行为,是指一种在行为或观念上完全以个人为主而不考虑他人的倾向,主要的个性特征有:任性、自私、霸道等;而自我中心是儿童早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们往往从“自我”出发,进行的活动和一些行为的表现从自我出发,而较少考虑他人。

  • 标签: 幼儿园小班 自我中心 祖辈 同理心
  • 简介:摘 要: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文章总结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功能与干预,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对将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父母效能训练入手,通过干预父母教养方式使中学生的行为得到发展。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干预 父母效能训练
  • 简介:摘要:在我国,许多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家长教养方式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并体现在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行为问题、适应行为、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梳理中发现我国研究者们在自闭症儿童家长教养方式方面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仍然浮现出一些问题:本土化测量工具的缺乏、质性研究有所欠缺、对自闭症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研究不足,建议加强测量工具的研发、注重质性研究、加强对自闭症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等。

  • 标签: 自闭症儿童家长 教养方式 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家庭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与成长的起点,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对幼儿发展带来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幼儿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从幼儿心理角度出发,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

  • 标签: 父母教养 幼儿发展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幼儿期作为人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幼儿个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家庭作为幼儿发展的主要场所,父母要重视并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教育幼儿,才能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本文立足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内涵与分类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了解了幼儿个性发展的内涵与幼儿的个性特征,详细阐述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从而民主平等地对待幼儿、善于同幼儿沟通交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鼓励引导、及时进行家园沟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个性发展 幼儿
  • 简介:摘要:山区 儿童是 山区农村 地区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 山区农村 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时必须关注的对象。受以往观念影响 , 一些 山区农村 家庭的家长 , 认为孩子的读书仅限于课堂 , 不太支持孩子读课外书籍 , 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对于 山区 儿童而言 , 他们的父母将更多关注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方面 , 没有意识到扩展阅读的重要性。所以, 山区农村 学校更要注重更新观念 , 关注 山区 儿童的阅读学习 , 让书籍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 , 润泽其心灵 , 保障其健康成长。 在我看来 阅读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种生活技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得益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学生的阅读水平才会有明显的提升,在这三者中,学校仍然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场所,笔者多年在 山区农村 一线从事教育工作,本文从笔者亲身经历谈一下 山区农村 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 。

  • 标签: 小学 家庭阅读 分析
  • 简介:摘要:幼儿社会性发展不仅包括幼儿正常和谐人际交往关系的建立,也包括幼儿是否具备社会化的基本技能,诸如是否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共情能力、同理心等。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皆对幼儿有重要影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家庭能够帮助幼儿理解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基本要素,并且在温情友爱的氛围下成长的幼儿也更容易与他人主动建立友好关系。反之如果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孩子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因欠缺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很容易遇到障碍。本文主要研究了父母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教养误区以及具体的纠正策略。

  • 标签: 教养方式 幼儿 社会性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由于自身家庭因素或者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会发生变化,导致生活及学习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在心理教育中,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部分,幼儿的心理发展对未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加强幼儿心理素质培养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对幼儿心理素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问题分析,总结出相应解决策略。

  • 标签: 父母教养 幼儿 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