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丙戊酸(VPA)抑制大鼠实验自身免疫神经(experimentalautoimmuneneuritis,EAN)的机制。方法3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2只,应用P257-81多肽与完全弗氏佐剂的混合液免疫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治疗组于免疫当天至第15天每天腹腔内注射300mg/kg丙戊酸钠,模型组、正常组同时点注射等量的PBS。观察发病情况,坐骨神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改变,检测外周血中Th17和Foxp^3+Treg细胞含量及淋巴结中肿瘤坏死因子OL(TNF-α)、1干扰素(IFN-1)、白介素17(IL-17)和β型转化生长因子(TGF—B)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最初发病时间迟于模型组,其高峰期神经系统体征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坐骨神经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与治疗组外周血中Th17、Foxp^3+Treg细胞所占百分比均高于正常组,治疗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所占百分比低于模型组,Foxp^3+Treg细胞所占百分比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淋巴结中TNF—α、IFN-γ和IL-17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TGF—β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丙戊酸能够抑制EAN大鼠的自身免疫反应,对EAN有治疗作用。

  • 标签: 丙戊酸 神经炎 自身免疫性 实验性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阿伐他汀(Atorvastatin)对EAE的治疗作用并初探其治疗机制。方法以豚鼠脑、脊髓为原料提取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建模后每日对大鼠神经症状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2和IL-4水平。结果与EAE组相比,Atorvastatin组大鼠发病时间有所延迟,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与正常组相比,EAE组大鼠17d、21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13,17,21d时IFN-γ、IL-1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IFN-γ、IL-12浓度与神经症状评分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IFN-γ=0.904,P〈0.01;RIL-12=0.885,P〈0.01)。与EAE组相比,Atorvastatin组13d、17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12水平在13,17,21d时均显著低于EAE组(P〈0.05)。结论Alorvastalin能改善EAE大鼠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纠正Th1/Th2失衡有关。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阿伐他汀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12 白细胞介素-4
  • 简介:目的:探讨滋阴固本颗粒对实验自身免疫脑脊髓(EAE)大鼠视神经碱性髓鞘蛋白(MBP)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及滋阴固本颗粒(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用豚鼠脊髓匀浆(GPSCH)+完全福氏佐剂(CFA)+百日咳疫苗(PV)致敏雌性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造模后次日即给予相应干预,激素组给予醋酸地塞米松6.25mg·kg-1·d-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中药液13.33g·kg-1·d-1、26.67g·kg-1·d-1、53.33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量0.9%NaCl溶液,1次/d,连续灌胃14d。干预结束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神经组织内MBP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激素组与中药中、高剂量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视神经MBP表达明显降低(P<0.01),激素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MB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激素组与中药高剂量组MB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MBP表达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1)。结论:滋阴固本颗粒对EAE大鼠具有防治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增强视神经组织内MBP的表达有关。

  • 标签: 滋阴固本颗粒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视神经 碱性髓鞘蛋白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通经益髓方对实验自身免疫神经家兔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牛坐骨神经提取的髓鞘碱性蛋白Ⅱ(P2)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建立EAN(实验自身免疫神经)动物模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抽血提取淋巴细胞,对各组家兔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通经益髓方组和免疫球蛋白组CD80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7天后通经益髓方组降低程度不如免疫球蛋白组(P〈0.05),至14天时通经益髓方组CD80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免疫球蛋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未达到正常水平(P〈0.01);通经益髓方组和免疫球蛋白组CD86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治疗7天后通经益髓方组升高程度不如免疫球蛋白组(P〈0.05),至14天时通经益髓方组CD86蛋白的水平和免疫球蛋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未达到正常。结论通经益髓方组具有抑制CD80的分泌,促进CD86分泌的作用。使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Th2细胞分泌增加,发挥免疫下调作用,从而达到治疗EAN的作用。

  • 标签: 通经益髓方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 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 调控
  • 简介:1995年Yoshida等描述了有自身免疫表现的慢性胰腺的临床、实验室和组织学特征,提出了自身免疫胰腺(autoimmunepanereatitis,AIP)或自身免疫相关胰腺(autoimmune—relatedpancreatitis)这一概念。AIP是慢性胰腺的特殊类型,其病理学上表现为胰腺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并有胰腺的纤维化,导致胰腺功能障碍,故也称为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1ymphoplasmaeyticsclerosingpanereatitis)。虽然此疾病是由多种不同的病因构成的,但是目前AIP这一名称仍然被广泛地接受。

  • 标签: 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 病理学 影像学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保肝 II号对刀豆蛋白 A(Con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实验自身免疫肝炎小鼠模型,分为五组 :空白组、模型组、保肝号 II对照组、保肝号 II保护组、泼尼松对照组。观察保肝 II号对自身免疫肝炎的作用。检测小鼠血清肝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水平,肝内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 TNF-a)、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 }水平,及 CD4+T和 CD8+T 情况,从而了解肝损伤程度以及保肝号 II对自身免疫肝炎的治疗作用。结果:保肝 II号保护组小鼠血清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为( 31.51±3.28) u/L,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 AST)为( 33.85±3.22) u/L,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保肝 II号”能有效防治 AIH肝细胞损伤,适合作为临床防治 AIH的药物。

  • 标签: 保肝 II号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维生素D对实验自身免疫脑脊髓小鼠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将48只6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6组,每组各8只,其中,A组为维生素D缺乏组免疫10天,B组为维生素D缺乏组免疫16天,C组为维生素D缺乏组免疫30天,D组为小剂量维生素D组免疫10天,E组为小剂量维生素D组免疫16天,F组为小剂量维生素D组免疫30天,A、B、C组均给予维生素D缺乏饲料喂食,而D、E、F组按200IU/只/天的量给予维生素D饲料喂食。观察6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以及IL-17阳性细胞表达差异。结果D、E、F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A、B、C组明显降低(P<0.05),且D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E、F组(P<0.05);D、E、F组的IL-17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A、B、C组(P<0.05)。结论维生素D可通过抑制IL-17轴调节的免疫机制对自身免疫脑脊髓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减轻细胞浸润和神经纤维髓鞘脱失,延缓病情发展。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小鼠 维生素D 疾病进展
  • 简介:自身免疫感音神经聋(autoimmunesensorineuralhearingloss,ASNHL)是侵犯耳蜗及蜗后的自身免疫疾病.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McCabe在1979年首次提出。作为一种经过合理治疗后病情可以好转或稳定的内耳疾病.ASNHL一经提出即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ASNHL既可表现为器官特异性(无其它器官受累)的原发性内耳损伤,又可以是伴随某些系统自身免疫病(非器官特异性,如韦格纳肉芽肿病、Cogan综合征、多发性结节多动脉、系统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肉瘤等)而出现的内耳受累症状。临床上部分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耳聋、突聋、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COGAN综合征 器官特异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韦格纳肉芽肿病
  • 简介:摘要22岁男性患者,因腹泻1年,发现前纵隔占位4个月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天6~8次水样便,伴乏力、里急后重,体质量下降20 kg。胸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查体可闻及肠鸣音活跃。胸部增强CT检查显示前纵隔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肿物穿刺病理结果提示为胸腺瘤。肠镜检查显示小肠黏膜绒毛感不明显,病理提示小肠黏膜显慢性炎症,绒毛钝缩,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减少;结肠黏膜光滑,显光亮,病理提示结肠黏膜显慢性炎症,隐窝杯状细胞减少,部分区可见较多凋亡小体;倾向于自身免疫肠病。2019年10月在全麻下行胸骨正中劈开前纵隔肿物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及受累组织,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B1型胸腺瘤。术后第10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并在术后2周内症状迅速恶化,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TNI、BNP、CK-MB和LDH水平显著升高。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室壁运动普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0.35。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行激素冲击治疗。术后3个月,患者脱离呼吸机,无呼吸困难,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至0.55,大便正常,TNI、BNP、CK-MB和LDH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

  • 标签:
  • 简介:男,41岁,2009年8月底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伴身目黄染、腹部不适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见胰腺弥漫增大,十二指肠镜示胆总管下段约5cm线性狭窄.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规正常.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γ-球蛋白增高为26.5%,IgG增高为27.2g/L.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胰腺体尾部弥漫肿大,呈"腊肠样"、稍长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楚,可见明显的周围包膜增厚征象,小叶结构消失,D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未见强化,延迟均匀强化,可见胰管变细,胰腺尾部胰管轻度扩张,胆总管上段轻度扩展,下段变窄,明显均匀强化,胆囊壁均匀增厚,均匀明显强化(见图1).

  • 标签: 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实验自身免疫甲状腺(EAT)大鼠模型,观察碘过量对EAT大鼠甲状腺功能、抗体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TSHR基因在自身免疫甲状腺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4周龄雌性Lewis大鼠,按体重(80 ~ 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甲状腺球蛋白(TG)组、TG +高碘Ⅰ(TG + HⅠ)组、TG +高碘Ⅱ(TG + HⅡ)组,每组12只大鼠,分别饮用碘离子含量为50、50 μg/L和20、200 mg/L的去离子水,对TG组、TG + HⅠ组、TG + HⅡ组大鼠进行免疫,采用猪甲状腺球蛋白(pTg)和完全弗氏佐剂(CFA)作为免疫试剂,每2周1次,共3次。石蜡包埋甲状腺组织、切片,观察大鼠甲状腺病理学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SHR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全血及甲状腺组织TSHR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甲状腺组织TSH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甲状腺滤泡结构完整,形态规则,无淋巴细胞浸润;TG组可观察到少量淋巴细胞且呈现散在分布;TG + HⅠ、TG + HⅡ组滤泡结构破坏、融合,滤泡间可见小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各组大鼠血清TgAb、TPOAb、FT3、FT4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30.28、21.99、12.87、26.69,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6.89(6.32,7.27)、11.02(7.60,12.53),5.05(2.71,7.99)、7.51(6.50,9.24)pmol/L],TG、TG + HⅠ、TG + HⅡ组大鼠血清TgAb[34.99(25.39,41.35)、37.70(29.06,43.99)、46.41(38.52,55.26)]、TPOAb[22.87(13.65,31.82)、22.22(14.82,28.33)、14.61(12.95,19.34)]、FT3[57.74(24.56,64.27)、43.64(5.69,80.03)、38.56(17.73,47.59)pmol/L]、FT4[62.16(41.22,91.57)、60.61(35.52,103.31)、47.96(31.84,112.71)pmol/L]水平明显升高(P均< 0.05)。TG + HⅡ组大鼠血清TSHR蛋白表达水平[(154.26 ± 25.95)μU/L]低于对照[(249.37 ± 38.12)μU/L]、TG[(225.33 ± 41.28)μU/L]、TG + HⅠ组[(218.15 ± 65.51)μU/L,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1.00 ± 0.05、1.13 ± 0.21),TG、TG + HⅠ、TG + HⅡ组大鼠全血(0.89 ± 0.19、0.89 ± 0.30、0.85 ± 0.24)、甲状腺组织TSHR mRNA表达水平(0.63 ± 0.25、0.46 ± 0.16、0.51 ± 0.25)明显下调(P均<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甲状腺TSHR蛋白阳性强度明显高于TG、TG + HⅠ、TG + HⅡ组大鼠。结论长时间的高碘暴露可能会导致甲状腺的摄碘功能发生损伤,引发甲状腺疾病并使病情加重、TSHR基因的异常表达,使受体膜外区的促甲状腺激素结合位点具有抗原性,从而引发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 作者: 赵萍 王静 刘玉梅 孙博 李呼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免疫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哈尔滨 150081 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与视光医学院眼科基础教研室,济南 250355 山东省眼病防治研究院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02,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哈尔滨 15008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足三里穴(Stomach-36,ST36)通过调控外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对实验自身免疫脑脊髓(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疾病的影响。方法对实验鼠随机分为两组,EAE组和针灸组,并且进行体重监测以及临床症状评估,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检测脊髓细胞浸润以及免疫荧光检测脱髓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比例,超敏多因子电化学发光技术(Meso scale discovery,MSD)检测外周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成功构建EAE小鼠模型并给予针灸治疗。临床评分显示,EAE组在第22天达到高峰期,发病分数为2.5分,针灸组在第24天达到高峰期,发病分数为2分。疾病起病时间统计结果显示,EAE组在第12天开始起病,针灸组在第17天开始起病,针灸组比EAE组的起病时间明显较晚。HE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针灸组的脊髓细胞浸润较少,髓鞘结构完整,边缘较光滑。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针灸组CD4+IFN-γ+T、CD4+IL-17+T细胞比例较EAE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49±0.10)%比(0.92±0.25)%,(0.21±0.05)%比(0.34±0.04)%,t值分别为2.91和3.70,P值均<0.05];针灸组CD4+IL-4+T、CD4+Foxp3+、CD8+Foxp3+细胞比例较EAE组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78±0.22)%比(0.5±0.07)%,(1.38±0.23)%比(0.9±0.08)%,(0.38±0.12)%比(0.14±0.09)%,t值分别为2.55、3.35和4.16,P值均<0.05)]。MSD检测外周血清细胞因子结果显示,针灸组抑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和IL-16的浓度较EAE组明显上升,促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浓度较EAE组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53±0.95)pg/mL比(2.78±1.25)pg/mL,(2298.77±298.67)pg/mL比(1402.28±216.30)pg/mL,(6.6±0.548)pg/mL比(8.84±0.98)pg/mL,t值分别为9.00、4.84和3.57,P值均<0.05)]。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后抑制辅助T细胞( helper T cell,Th)1/Th17并促进Th2的比例,同时上调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比例。针灸治疗后,促进抑因子IL-5,IL-16的表达,抑制促因子IFN-γ的表达。结论针灸ST36通过纠正T细胞亚群的失衡,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治疗缓解EAE疾病。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针灸 足三里穴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因素在癫痫病因中的确立,癫痫与免疫的关系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自身免疫癫痫是一种尚未得到充分认识的疾病,但确定癫痫潜在的自身免疫病因至关重要。由于自身免疫癫痫对传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欠佳,而可能对免疫治疗有效。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免疫治疗干预是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儿童自身免疫癫痫的研究有限,本文就儿童自身免疫癫痫的概念演变、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进展作简要阐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癫痫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因素在癫痫病因中的确立,癫痫与免疫的关系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自身免疫癫痫是一种尚未得到充分认识的疾病,但确定癫痫潜在的自身免疫病因至关重要。由于自身免疫癫痫对传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欠佳,而可能对免疫治疗有效。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免疫治疗干预是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儿童自身免疫癫痫的研究有限,本文就儿童自身免疫癫痫的概念演变、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进展作简要阐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癫痫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患者男,因“皮肤巩膜黄染20余天”入院。无发热、腹痛,外院查血淀粉酶533U/L,TBil76.7umol/L,DBil57.9umol/L,经对症处理后血淀粉酶降至163U/L,但黄疸不退。CT示胰腺体积增大,肝内外胆管扩张。发病以来体重下降6kg。有糖尿病史,无酗酒史。体检: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证(-)。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体积增大 巩膜黄染 血淀粉酶 浅表淋巴结 TBIL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胰腺(AIP)是与自身免疫相关及以胰腺肿大、胰管不规则狭窄为特征的胰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与胰腺癌的特征相似,且部分AIP合并胰腺癌者尤为临床诊治的难点。其发病机制不明,疗效不确定。近年对该病的病理机制、诊断系统及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不断更新,本文就以上各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自身免疫疾病 胰腺炎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胰腺(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以胰腺弥漫肿大及胰管不规则狭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组织浸润、血清免疫球蛋白4(immunoglobulin G4,IgG4)水平升高、伴或不伴有胰外器官受累为特征。AIP起病隐匿,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容易与胰腺癌、胆管癌相混淆。目前临床医生对该疾病认识不足,缺乏相关诊疗经验,部分患者因误诊而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本文对AIP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