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健康人粪便内乳酸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乳酸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依据乳酸杆菌16SrDNA序列设计属特异性引物,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酸杆菌的16SrDNA,对粪便中的乳酸杆菌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并和用传统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检测乳酸杆菌和传统方法检测乳酸杆菌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比传统方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强,临床上可用此方法对患者肠道乳酸杆菌进行定量分析。

  • 标签: 乳杆菌属/遗传学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85年Cetus公司的Mullis发明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在短时间内在试管中获得数百万特异DNA序列的拷贝,从而很容易地对目的基因进行分析、鉴定以及其它操作。这一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各研究领域。PCR的定量实质是核酸的体外扩增,当人们利用技术扩增出大量的特异DNA序列后,还必须对这些PCR产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特别是临床检验中,定量分析PCR产物可以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等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另外,在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中,经常利用RT-PCR定量检测某一特定的转录mRNA,因此,建立灵敏、准确、重复性好的PCR产物定量检测法是目前PCR及其相关技术研究的特点,电是定量PCR技术的基础。本文将对这一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RT-PCR定量检测 PCR产物 技术进展 分子生物学研究 定量PCR技术 DNA序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单侧唇裂关键性畸形要素:唇高不足、人中嵴变短的调查分析患侧上唇提出单侧唇裂新的临床分类,即定量分类。方法对单侧唇裂病例的健侧唇长及患侧裂隙内、外两侧唇长进行测量,将裂隙内、外侧唇长分别与健侧唇长进行比较。其相差值在2mm以内为患侧裂隙内侧或外侧唇长正常(与健侧唇长相等时)或接近正常;相差在3mm以上为患侧裂隙内侧或外侧唇长不足。结果100例单侧唇裂定量分类,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型,裂隙内、外侧唇长正常或接近正常;第二型,裂隙内侧唇长正常或接近正常,裂隙外侧唇长不足型;第三型,裂隙内侧唇长不足,裂隙外侧唇长正常或近接近正常;第四型,裂隙内、外两侧唇长不足型。结论单侧唇裂临床定量分类与既往教科书按唇裂的部位与程度不同进行分类[1]或以患侧裂隙内、外两侧唇面积不同进行分类[2]及其他有关文献唇裂分类方法[3,4]完全不同。这种分类法,理顺了单侧唇裂分类与修复原则、选择和改进修复方法及疗效评价之间的关系,对正确与合理指导单侧唇裂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单侧唇裂 畸形要素 定量分类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准确地定是检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数量和免疫指标,以指导临床。方法:采用HBV-DVAFQ-PCR诊断试剂盒,以一种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技术组合所产生的实时检验定量PCR方法,检测了58例临床血清标本。结果:经FQ-PCR检测,9例HBV的HBsAg、HBeAg、HBcAg、HBcAb都阳性标本,其HBV-DNA的阳性率为100%,平均HBV-DNA拷贝数为2.0×10^8/ml;16例HBsAg、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62.5%(10例),平均拷贝数为5.2×10^5/ml,而常规PCR只有33%的阳性率;7例HBsAb、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14.3%(1例),平均拷贝数为4.7×10^3ml。结论:HBV-DNA的FQ-PCR检测较常规PCR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定量准确,结果可靠,能够避免PCR后处理导致物假阳性污染,可以真实反映HBV的感染和低复制状态,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病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DNA HBV 假阳性污染
  • 简介:目的:建立保胎灵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保胎灵中的续断、白芍和枸杞子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0:90);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为40℃;流速为1.0mL·min^-1,对保胎灵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斑点清晰,专属性强;芍药苷进样量在0.1572~0.786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98073.5000X-17548.2000(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为0.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保胎灵的质量。

  • 标签: 保胎灵 芍药苷 定性定量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两对半定量及DNA定量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酶联免疫法(ELISA)和荧光定量法(FQ-PCR)对乙肝两对半定量以及DNA定量进行检测,并探讨二者联合检测的意义和价值。结果HBV-DNA在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下阳性者符合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乙肝两对半和HBV-DNA对HBeAg阳性检出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乙肝早期检查中采用乙肝两对半定量以及DNA定量可以有效的反应HBV感染情况、治疗和传染性情况,值得应用。

  • 标签: 乙肝两对半 DNA 酶联免疫法 荧光定量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乙肝两对半定量及 DNA 定量联合检测的意义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120 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酶联免疫法( ELISA )和荧光定量法( FQ-PCR )对 乙肝两对半定量 以及 DNA 定量进行检测,并探讨二者联合检测的意义和价值。 结果: HBV-DNA 在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下阳性者符合率存在较大差异( P < 0.05 ); 乙肝两对半和 HBV-DNA 对 HBeAg 阳性检出率对比无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在乙肝早期检查中采用乙肝两对半定量以及 DNA 定量可以有效的反应 HBV 感染情况、治疗和传染性情况,值得应用。

  • 标签: 乙肝两对半 DNA 酶联免疫法 荧光定量法
  • 简介:目的通过与同期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作对照,评价定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QCT)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8例,利用QCA和QCT测量同一病变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参考直径、参考面积、靶病变长度、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等指标,比较2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78例患者中,存在明显冠状动脉病变62例(79.49%),QCT和QCA一致认为重度狭窄(〉75%)的节段共为47段,其中右冠状动脉15段,前降支27段,回旋支5段。QCT和QCA测量的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测量最小管腔直径、参考直径、参考面积、靶病变长度和直径狭窄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CT和QCA测量最小管腔直径,靶病变长度,参考直径,参考面积,直径狭窄率一致性较好(0.5≤rc≤0.85),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则一致性不佳(rc〈0.5)。结论QCT检查能良好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可用于术前即可指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球囊和支架的选择。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定量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查阅利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HCG的120例病例资料及其相关科研书籍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hCG定量测定不仅应用于早期妊娠、异位妊娠、先兆流产还作为其它肿瘤标志物被广泛应用。结论hCG定量测定临床应用广泛,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hCG 定量测定 临床价值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骨伤愈合胶囊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乳香、没药、当归、大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ODSC18(4.6mm×200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1%磷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32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阿魏酸在浓度4.85-48.5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9%,RSD=2.21%(n=9)。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好,可用于骨伤愈合胶囊的定性定量质量控制。

  • 标签: 骨伤愈合胶囊 乳香 没药 当归 大黄 薄层色谱
  • 简介:摘要定量CT(QCT)是利用临床CT扫描的图像经过体模校准,进行骨密度和体成分精准测量的方法。目前CT机在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得到普及,CT扫描和重建技术飞速发展,QCT技术也从骨密度测量扩展到体成分和肝脏脂肪含量测定。我国近年来积极开展QCT的临床应用和科研,探索QCT在骨质疏松、肥胖和脂肪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科研价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QCT的临床应用还远未普及。积极开展QCT的应用是对我国现在大量CT检查的附加利用,不增加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不增加扫描时间,做到一次检查多个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科研价值。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定量CT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甘和茶定性、定量的检验方法。方法对甘和茶成方制剂中桔梗、山楂和岗梅药材进行薄层色谱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对黄芩药材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48∶52);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ml/min;柱温35℃。结果薄层色谱专属性强,方法可行;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99.20%,RSD=0.96%(n=6),在10.0625~402.500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7.583x+86.058,R2=0.9999(n=7)。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提高甘和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 标签: 甘和茶 桔梗 山楂 岗梅 黄芩苷 定性 定量
  • 简介:用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耳蜗软铺片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了豚鼠耳蜗基底膜的长度钩回为2.72±0.56mm,第一回7.67±0.53mm;第二回4.97±0.40mm,第三回4.74±0.52mm,第四回2.91±0.40mm。耳蜗基底膜的平均总22.04±0.93mm,内毛细胞总数为2228个,外毛细胞为7668个。毛细胞的数目和耳蜗基底膜长度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毛细胞的分布规律是耳蜗内外毛细胞各回的数目由钩回到第二回逐渐增加,而由第二回到第四回逐渐减少。外毛细胞自然缺失率由钩回到第四回分别为0,45%,0.26%,0.40%,0.50%,1.86%,内毛细胞自然缺失比较少见。

  • 标签: 耳蜗 毛细胞 基底膜 内毛细胞 外毛细胞 图像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伤科消肿颗粒定性定量研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赤芍、益母草、粉防己、金银花、连翘、枳壳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芍药苷和绿原酸2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样品无干扰。含量测定芍药苷在进样溶液浓度为2.754-275.4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8.3%,RSD为1.4%;绿原酸在进样溶液浓度为4.343-434.3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11.4%,RSD为2.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伤科消肿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伤科消肿颗粒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芍药苷 绿原酸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