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孕妇产前检查情况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于我院分娩的15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前检查次数分为观察组(850例)和对照组(650例)两个小组。观察组产前检查次数≥5次,对照组产前检查次数<5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文化程度越高,孕妇产前检查的次数越高,对产期保健越重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早产、过期妊娠、妊娠高血压、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规、有效的产前检查可以改善妊娠结局,对孕产妇健康及围产儿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孕妇 产前检查 妊娠结局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孕妇产前检查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15 年 1月 ~2017 年 1月在我院 妇幼保健科建卡的 113例孕妇,根据住址,分为常住农业组、常住非农业组和流动组。对三组孕妇产前检查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产前检查的因素。结果: B组孕妇产前检查情况好于 A组和 B组,而 C组产前检查次数最少; B组孕妇检查的所占比例最高,而 C组最低, A组低于 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B组和 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B组与对妊娠危险征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 A组和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孕妇产前检查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应对孕妇的保健工作更加重视,尤其农村要重视孕产妇的保健,增强对孕龄妇女的宣传教育。

  • 标签: 孕妇产前检查 影响因素 保健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检查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本地区自2013年1月起开始实施孕妇产前检查干预措施,对比分析实施孕妇产前检查干预措施前后4年内本地区产前检查率、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性。结果影响孕妇产前检查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条件、孕妇及其家属对产前检查知识缺乏、医院宣传和服务工作不到位等。实施干预措施后2年内本地区产前检查率明显提高,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孕妇产前检查因素较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孕妇产前检查干预措施可在孕期检出胎儿缺陷,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风险,对提高本地区人口质量有益。

  • 标签: 孕妇产前检查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到我院妇产科进行产检的24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产妇的产检时间的早晚分为早检组(140例)和晚检组(100例),通过对两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剖宫产、高危妊娠、新生儿窒息、畸胎儿以及死胎死产情况。结果早检组孕产妇的剖宫产、高危妊娠、新生儿窒息、畸胎儿以及死胎死产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规范产检能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有效降低产妇发病率及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 标签: 孕妇 产前检查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应用于孕妇产前检查的效果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孕妇分为两组,参照组、验证组皆予以常规护理,加强对验证组孕妇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干预后两组孕妇的SDS、SAS评分皆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其中验证组下降趋势更佳于参照组;96.23%(51/53)验证组孕妇做到对产前检查有良好依从,明显高于参照组孕妇产前检查依从率83.02%(44/53)(P<0.05)。结论:在孕妇接受产前检查时强化对其的心理护理不仅能令其心理状态得到更好改善,还能有效提升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

  • 标签: 孕妇 产前检查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危孕妇患者进行产前检查前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时间为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的80例高风险孕妇患者。并对其进行分组。每组有40名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对患者在产前检查前进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减少不良情况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高风险孕妇 产前检查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高危孕妇产前检查失约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53例高危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对照组仅行常规健康教育,就孕妇整个孕期进行了追踪随访,分析探讨了两组孕妇产前失约的原因,并总结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孕妇失约率达27.3%,研究组孕妇失约率为14.5%,对照组失约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P〈O.05);两组高危孕妇中经产妇、偏远农村孕妇、小学a_v:t下和初高中文化程度孕妇失约率明显偏高,各因素下失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分娩过程中研究组孕妇未发生产妇或围产儿死亡事件,对照组发生1例围产儿死亡事件。结论:高危孕妇产前检查失约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应该针对失约率较高的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水平。

  • 标签: 高危孕妇 产前检查 失约原因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产前检查及护理于高危孕妇应用中的有效机制分析。 方法: 课题共纳入 120 例高危孕妇为客观分析对象,课题开展时间在 2017 年 11 月到 2019 年 12 月,模拟随机抽签模式均分两组,一组 60 例分设常规组,予以常规妊娠保健,一组 60 例分设实验组,联合产前检查及护理干预。 结果:实验组心理评估、满意度及妊娠期并发症等指标均异于常规组, 2 组差经检查检验表意义( P<0.05 )。 结论:于高危孕妇孕期保健中开展产前检查及有效的护理指导,利于改善其心理状况,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指导价值高。

  • 标签: 高危孕妇 产前检查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产前检查的1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一般资料,了解孕妇产前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孕妇检查依从性好者121例,占80.67%(121/150),依从性差者29例,占19.33%(29/150)。依从性差者家庭经济收入低、小学及文盲文化程度、经产妇、乡村户籍占比高于依从性高者(P

  • 标签: 孕妇 产前检查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健康教育的应用对孕妇产前进行检查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针对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妇产科做过产前检查孕妇,进行随机抽取800名孕妇,将她们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各400人。我们将对观察组的孕妇进行个体指导,开设孕妇学校,以及做些示范式的健康教育,只给对照组的人员进行表现的宣传不进行实际教育指导,并不参加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对这两个组的孕妇进行产前检查结果及妊娠结局做比较。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在产前检查的认知情况、妊娠结局以及发现高危妊娠情况上有着明显的优势。结论健康的教育对孕妇来说,可以让她们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配合定期的产前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孕妇妊娠过程中和结局得到一定的安全保障,同时也会提高产科的工作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孕妇 产前检查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孕妇产前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并对孕妇产前检查因素的影响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助于孕妇孕期保健状况改善的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年1月来我院进行检查的100例孕产妇患者,对其产前影响因素和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结果在这100例孕产妇中,有48例是初产妇,52例是经产妇;40例是高危妊娠,60例是正常妊娠。做过0~13次的产前检查,平均仅接受过3.86次,有26例,占26%,有74例不达标,占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孕妇产前检查情况主要受到了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居住地、产次及户籍所在地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宣传产前检查工作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进而促进孕妇产前检查达标率的有效提高,医疗保障制度也需要有所完善,并将社区医疗服务网络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与此同时,管理外来流动人口的工作也要做好。

  • 标签: 产前检查 孕妇 影响因素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孕妇产前检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64例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我中心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妇,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给对照组中的32例行常规健康教育,给观察组中的32例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统计两组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以及妊娠结局,并统计分析。结果:以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为评价指标,与对照组(78.13%)相比较,观察组(93.75%)更高,(P<0.05);在妊娠结局方面,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9.38%)较对照组(31.25%)低,(P<0.05)。结论:孕妇产检时对其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孕妇产前检查的依存性,并且还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建议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孕妇 产前检查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