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孕妇使用高频超声仪器进行检测,观察、统计其再次妊娠时子宫下段的肌层厚道的数值,研究这种方法对孕妇选择分娩方式上存在指导性的意义。方法由我院医师对2012年-2014年本院收治的56例再次妊娠的孕妇进行对比分析,将以上的孕妇分为两组,甲组为经历过剖宫产史的孕妇(36例)、乙组为没有经历过剖宫产史的孕妇(20例)。把甲组分配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怀孕期间都由医护人员使用高频超声仪器进行了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测量。结果经过孕期测量后我们发现,在怀孕的第37周到39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孕妇子宫下段的肌层厚度都要比在第31周到33周的时候测量结果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结果还发现36例次剖宫产孕妇在两次测量时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都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研究发现以往有过剖宫产历史的孕妇在此妊娠时子宫下段的肌层会明显的变薄,在临床中使用高频检测仪对孕妇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 标签: 剖宫产 孕妇 再次 妊娠 子宫下段肌层 厚度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1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B超监测子宫下段瘢痕厚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妊娠晚期孕妇按子宫瘢痕厚度3mm分为两组,对比分娩前一周B超检测子宫下段瘢痕厚度情况及分娩中检测子宫下段瘢痕情况。结果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mm组子宫破裂率为3.17%,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mm组子宫破裂率为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腹部超声监测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可以预测子宫破裂风险。

  • 标签: 腹部B超 子宫下段瘢痕 再次妊娠 子宫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妊娠期子宫下段厚度,结合其妊娠结局,探讨超声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变化对临床预测子宫破裂及正确选择分娩方式的意义

  • 标签: 超声 剖宫产术 瘢痕子宫 子宫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下段厚度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晚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收诊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子宫下段厚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厚度大于3毫米,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厚度小于3毫米。两组患者再次妊娠都是选择剖宫产的方式生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缩宫素总用量和产后大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的缩宫素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大出血的概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厚度对再次妊娠剖宫产患者的手术有较大的影响,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使用缩宫素的量和出现大出血的概率都不同,所以对再次妊娠想选择剖宫产方式生产的患者应该重点对患者的子宫下段厚度的检查。

  • 标签: 子宫下段厚度 剖宫产 再次妊娠晚期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用于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40例有一次及以上剖宫产史的妊娠晚期孕妇(有剖宫产史组),另选取无剖宫产史的妊娠晚期孕妇40例(无剖宫产史组),两组孕妇均接受产前B超子宫下段厚度检测,并于剖宫产术中接受子宫下段厚度测量,对比分析各组术前B超检测与术中实际测量的子宫下段厚度结果,及两组之间的检测结果。结果无剖宫产史组产前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4.81±0.78)mm,术中测量厚度(4.51±0.71)mm,P>0.05,两次测量厚度无明显差异;有剖宫产史组产前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4.42±0.98)mm,术中测量厚度(4.31±1.02)mm,P>0.05,两次测量厚度无明显差异。无剖宫产史组平均子宫下段厚度均大于有剖宫产史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基本与实际厚度相同,且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普遍薄于无手术史的孕妇。

  • 标签: B超 妊娠晚期 子宫下段厚度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7例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的不同分为A组16例(间隔时限为≤3年),B组23例(间隔时间为3-6年),C组为17例(间隔时间为6-9年),D组为11例(间隔时间为9年),分析比较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值及不同方法对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测量。结果通过对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检测发现,四组患者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各组在术中术后出血量及缩宫素用量的比较,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切口愈合不佳及新生儿窒息例数上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在3年左右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最佳,适合再次妊娠,但是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越长,子宫肌层厚度越薄,越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因为子宫肌层是由大量的弹力纤维与胶原纤维组成,剖宫产时间越长,结缔组织增厚,弹力纤维越差。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时限 子宫下段肌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 2013年 6月至 2016年 7月我院就诊的 138例孕妇并分为两组,无手术史组及有剖宫产史组各 69例,采用 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并与术中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手术史组孕妇的分娩年龄则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无手术史组患者术前 B超测量及术中测量子宫下段厚度与有剖宫产史组患者比较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无手术史组患者及有剖宫产史组患者两组术前 B超测量与术中测量子宫下段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中发现肌层不完全裂开、完全裂开各 1例。结论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可以通过 B超检测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但在阴道试产中 B超检测情况并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

  • 标签: 子宫下段 厚度 妊娠晚期 B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剖宫产后至再次妊娠时限的不同分为A组19例(间隔时限≤3年),B组26例(间隔时限3-6年),C组20例(间隔时限6-9年),D组15例(间隔时限〉9年),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值和阴道试产成功率,及不同方法对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测量。结果:通过对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检测发现,四组患者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患者采用阴道试产成功例数发现,四组患者在阴道试产成功率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采用阴道试产失败的患者再采用剖宫产手术,发现在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和缩宫素用量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切口愈合不佳和新生儿窒息例数上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在3年左右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最佳,适合再次分娩,但是时间越长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越薄,就会降低阴道试产的成功率。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时限 子宫下段肌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检测孕晚期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诊治的75例孕晚期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资料作为研究组,将同期于本院进行产检的90例正常孕妇资料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进行超声检查。对比两组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及研究组不同疤痕子宫厚度孕妇剖宫产术中、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子宫下段全层厚度(5.14±1.74)mm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测孕晚期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孕晚期 子宫下段全层厚度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妇180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史分为观察组(无子宫手术)和对照组(剖宫产史),分别对两组产妇进行B超检测,测量子宫下段厚度,并对比分析两组的子宫下段厚度。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子宫下段厚度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剖宫产史产妇的子宫下段厚度明显小于无剖宫产史的产妇,并且在分娩前期,临床上对产妇进行B超检查,能够将其子宫下段厚度明显反应出来,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有助于改善产妇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B超检测 妊娠晚期 子宫下段厚度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应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TAC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2014年到2016年的产科中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患者32例,将这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者给予欣母沛注射方式止血,部分患者联合传统的“8”字间断缝合止血。观察组16例,患者在缩宫素的基础上使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进行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如年龄、分娩前血红蛋白、分娩周期、新生儿体重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输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应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 标签: 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 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子宫下段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观察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二维图像测量妊娠晚期(孕32~40周)瘢痕子宫及正常妊娠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结果子宫前壁下段全层厚度>3mm组比全层厚度≤3mm组的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高,厚度>3mm组的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缩宫素用量较全层厚度≤3mm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观察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对临床医生选择分娩方式、评估再次剖宫产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妊娠安全性并减少瘢痕子宫孕妇发生子宫破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妊娠晚期 瘢痕子宫 前壁下段肌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彩色超声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87例2016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瘢痕子宫孕妇,为所选孕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瘢痕部位肌层厚度。结果瘢痕愈合I级孕妇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大于Ⅱ、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Ⅱ级孕妇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大于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I级孕妇阴道分娩率高于Ⅱ、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Ⅱ级孕妇阴道分娩率高于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进行彩色超声测量能够为临床医生预测子宫破裂或者撕裂风险提供重要参考,从而为产妇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并提高母婴生命安全系数。

  • 标签: 彩色超声 妊娠晚期 瘢痕子宫 前壁下段肌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观察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二维图像测量妊娠晚期(孕32~40周)瘢痕子宫及正常妊娠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结果子宫前壁下段全层厚度>3mm组比全层厚度≤3mm组的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高,厚度>3mm组的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缩宫素用量较全层厚度≤3mm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观察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对临床医生选择分娩方式、评估再次剖宫产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妊娠安全性并减少瘢痕子宫孕妇发生子宫破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妊娠晚期 瘢痕子宫 前壁下段肌层厚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子宫下段瘢痕组织厚度与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妊娠妇女阴道试产成功率的关联性分析。方法:研究节点2021年3月-2022年6月,纳入研究的对象为本院收治的28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妇女,落实对其资料的分析,以是否阴道试产成功为依据,分为成功12例,未成功16例,分析影响阴道试产的因素,并评估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妊娠妇女阴道试产成功率与子宫下段瘢痕组织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经对比,妊娠时间间隔少于24个月、子宫下段瘢痕组织低于3mm、体质数超过30kg/m2、年龄超过30岁相比,成功者与未成功者有差异(P

  • 标签: 子宫下段瘢痕组织厚度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 再妊娠 阴道试产成功率